用于电动工具的气压自平衡气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25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气压自平衡气缸结构,包括气缸和两端密封的套设在其外的气缸壳,气缸与气缸壳之间形成第二气腔,气缸内依次滑动设置有冲击杆、冲锤和活塞,气缸在周壁上设有分别前后向连通、阻断气腔的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气缸外套设有与冲击杆相接并互相传动的封堵组件,在冲击杆朝向冲锤无受力状态下,保持第二气孔打开,且封堵组件和冲锤在行程范围内交替封堵其中一个气孔。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气缸结构的改良,制造简单,可靠性强,能够优化气缸内部气压的平衡,解决断冲、连冲、自锤等的问题,提高电动工具的冲击效能和稳定性,延长电动工具的使用寿命,缓解实际作业时的反作用力,提升用户操作体验。提升用户操作体验。提升用户操作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动工具的气压自平衡气缸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工具传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锤、镐类电动工具的气压自平衡气缸结构技术改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动工具的电锤、电镐主要依靠传动机构带动活塞在一个气缸内往复压缩空气(形成后空气弹簧),气缸内空气压力的周期性变化带动冲锤往复运动压缩空气(形成前空气弹簧)并击打冲击杆、钻头,输出对外的冲击力。
[0003]气缸内部前后空气弹簧的平衡性对机器的性能以及用户的体验有直接的影响,目前主要依靠调整气缸外壁的进出气孔及补偿孔,但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工具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会频繁出现断冲或连冲的现象,影响工具的工作效率、寿命及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气压自平衡气缸结构,以优化前、后空气弹簧的气压平衡,解决此类电动工具断冲、连冲、自锤等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气压自平衡气缸结构,其中气缸内依次设有沿轴向滑动的冲击杆、冲锤和活塞,冲锤与前向的冲击杆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冲锤与后向的活塞之间形成第三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结构包括气缸外由内而外套设的封堵组件和气缸壳,气缸与气缸壳之间形成第二气腔,气缸在周壁上设有连通第一、第二气腔的第一气孔,并在周壁上设有连通第二、第三气腔的第二气孔,所述封堵组件由距离筒、第一距离圈、第二距离圈、异形垫片及弹性件构成,其中所述异形垫片在气缸内与冲击杆一体套接并设有穿出气缸与所述距离筒一端面相抵接的凸台,所述第一距离圈部分穿接于距离筒和气缸外壁之间,且第一距离圈远离第一气孔的翻边两侧与距离筒另一端面及第二距离圈相抵靠;所述弹性件套接于气缸外并一端抵推第二距离圈,在弹性件的伸缩行程内使第二距离圈打开或封堵第二气孔;所述封堵组件与冲击杆相接随动,在冲击杆朝向冲锤无受力状态下,保持第二气孔打开,且封堵组件和冲锤在行程范围内交替封堵其中一个气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距离筒在靠近异形垫片的圆周向开设有至少一排通气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冲锤的轴向长度以及第一距离圈、第二距离圈的长度总和均在两个气孔之间最大距离范围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气缸与气缸壳在远离冲击杆的一端设有密封装接的固定套,且弹性件远离第二距离圈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套。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在固定套外侧接设有内置曲轴的曲轴箱,所述活塞上通过活塞销铰接设有连杆,曲轴与连杆铰接传动。
[0010]再进一步地,所述曲轴箱内形成第四气腔且曲轴箱开设有第三气孔,所述固定套开设有第四气孔,且第二气腔通过第三气孔、第四气孔与第四气腔相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的周壁上平行于轴向开设有至少一条滑槽,所述异形垫片的凸台自滑槽穿出,并与距离筒互相传动、沿滑槽导向滑动;且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异形垫片的外径。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壳在靠近冲击杆的端部内壁设有与气缸外壁套接的凸环,且在凸环处接设有第一减震垫,所述冲击杆上套设有第三垫片及第二减震垫。
[0013]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较之于现有技术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而技术上的有益效果则体现了显著的进步性:通过优化气腔布局,以及冲击杆在不同受压情况下位置变化带来的气孔封堵可调节性,使得气缸和气缸壳内各气腔自由切换隔绝和开放状态以调节气压。该气压自平衡气缸结构制造简单、可靠性强,能够优化气缸内部气压的平衡,解决断冲、连冲、自锤等的问题,提高电动工具的冲击效能和稳定性,延长电动工具的使用寿命,缓解实际作业时的反作用力,提升用户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电动工具的气压自平衡气缸结构优选实施例非工作态的半剖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工作态的半剖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气缸及封堵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所示优选实施例中气缸及封堵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

第一减震垫,2

第一垫片,3

气缸,4

异形垫片,40

滑槽,41

凸台,5

距离筒,6

第一距离圈,7

第二距离圈,8

弹性件,9

第二垫片,10

固定套,11

钻头,12

冲击杆,13

第三垫片,14

第二减震垫,15

冲锤,16

第一O形圈,17

活塞,18

第二O形圈,19

活塞销,20

气缸壳,21

曲轴箱,22

连杆,23

曲轴,A

补偿孔,B

第二气孔,C

第一气孔,D

通气孔,E

第三气孔,F

第四气孔,X

第一气腔,Y

第二气腔,Z

第三气腔,W

第四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参照图1~图4所示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各个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可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气压自平衡气缸结构,与传统电动工具的气缸结构相似,该气缸3内依次设有沿轴向滑动的冲击杆12、冲锤15和活塞17,冲锤15与前向的冲击杆12之间形成第一气腔X,冲锤15与后向的活塞17之间形成第三气腔Z。作为该气缸结构的创新改良及优化,该气缸3外侧由内而外套设的封堵组件和气缸壳20,气缸3与气缸壳20之间形成第二气腔Y,气缸3在周壁上设有连通第一、第二气腔的第一气孔C,并在周壁上设有连通第二、第三气腔的第二气孔B,而封堵组件的一端与冲击杆12相接随动,在冲击杆12朝向冲锤15无受力状态下,保持第二气孔B打开,且封堵组件和冲锤15在行程范围内交替封堵其中一个气孔。
[0021]以上优化的设计从功能实现来理解,在冲击杆12未受压时,即冲击杆12外端所接设的钻头11未触墙受压时,由封堵组件封堵第一气孔C并打开第二气孔B;此时由于第二气
孔B连通气缸3内外的第二、第三气腔,具有较大的空间容纳气体,活塞与冲锤之间的第三空腔无法形成负压,因此活塞17幅度较小的往复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电动工具的气压自平衡气缸结构,其中气缸内依次设有沿轴向滑动的冲击杆、冲锤和活塞,冲锤与前向的冲击杆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冲锤与后向的活塞之间形成第三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结构包括气缸外由内而外套设的封堵组件和气缸壳,气缸与气缸壳之间形成第二气腔,气缸在周壁上设有连通第一、第二气腔的第一气孔,并在周壁上设有连通第二、第三气腔的第二气孔,所述封堵组件由距离筒、第一距离圈、第二距离圈、异形垫片及弹性件构成,其中所述异形垫片在气缸内与冲击杆一体套接并设有穿出气缸与所述距离筒一端面相抵接的凸台,所述第一距离圈部分穿接于距离筒和气缸外壁之间,且第一距离圈远离第一气孔的翻边两侧与距离筒另一端面及第二距离圈相抵靠;所述弹性件套接于气缸外并一端抵推第二距离圈,在弹性件的伸缩行程内使第二距离圈打开或封堵第二气孔;所述封堵组件与冲击杆相接随动,在冲击杆朝向冲锤无受力状态下,保持第二气孔打开,且封堵组件和冲锤在行程范围内交替封堵其中一个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电动工具的气压自平衡气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筒在靠近异形垫片的圆周向开设有至少一排通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电动工具的气压自平衡气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锤的轴向长度以及第一距离圈、第二距离圈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鸿儒黄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