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817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其包括;主壳体、手柄和弹性件。主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凸起部;手柄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手柄的上端开设有容置腔,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凸起部;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容置腔的第一内侧壁挤压所述弹性件使其紧抵所述凸起部的第一外侧壁。该电动工具,其通过在手柄与主壳体之间设置弹性件对手柄与主壳体之间的震动进行过滤以减弱或消除手柄上的震动从而提高手柄持握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工具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1、冲击扳手在使用过程中,其会向外传导冲击力用于旋转紧固件。与此同时,紧固件受到冲击作用,会将冲击力又传导至工具本体上使得冲击扳手震动剧烈,尤其是手柄握持部位震动很大,影响了使用过程中整机握持的手感。此外,由于手柄的底部通常会设置有电池包,长时间的震动也严重影响电池包的通信及结构稳定性,可能导致电池包脱落或损坏从而导致整机无法工作。且冲击扳手随着扭力的增大,震动问题越专利技术显,影响的部件更多。

2、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其能够减弱主壳体传递至手柄上的震动,提高手柄持握的舒适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其包括;主壳体、手柄和弹性件。主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凸起部;手柄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手柄的上端开设有容置腔,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凸起部;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容置腔的第一内侧壁挤压所述弹性件使其紧抵所述凸起部的第一外侧壁。

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侧壁沿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和/或,沿所述主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内侧壁沿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和/或,沿所述主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侧壁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内侧壁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外侧壁和两个所述第一内侧壁相对设置,且夹持所述弹性件。

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侧壁的上下两边缘与所述第一内侧壁的上下两边缘之间均具有缓冲间隙。

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侧壁沿所述主壳体的宽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缺口。

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手柄内设置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限位部用于所述手柄和所述主壳体配接。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凸起部的底面且沿所述凸起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孔,所述配合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柄内部沿所述凸起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能够插设在所述限位孔内将所述手柄和所述主壳体配接。

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柱的侧壁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件是o型弹性圈或是多个橡胶柱;所述弹性件内设置有支撑件。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侧壁沿所述主壳体的高度方向部分夹持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内侧壁沿所述主壳体的高度方向部分夹持所述弹性件。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的电动工具,其通过在手柄与主壳体之间设置弹性件对手柄与主壳体之间的震动进行过滤,减弱或消除手柄上的震动从而提高手柄持握的舒适性。其次,当传递至手柄上的震动被减弱后,与手柄连接的电池包不会因为震动脱落从而其稳定性也会提高。进一步的,凸起部与容置腔之间具有缓冲间隙为主壳体的震动留有活动空间,防止主壳体在震动过程中与主手柄接触而传递震动。此外,在手柄与主壳体之间设置限位部和配合部,能够防止手柄与主壳体之间的脱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壁(111)沿所述主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和/或,沿所述主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内侧壁(211)沿所述主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和/或,沿所述主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壁(111)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所述凸起部(11)的两侧,所述第一内侧壁(211)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置腔(21)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外侧壁(111)和两个所述第一内侧壁(211)相对设置,且夹持所述弹性件(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壁(111)的上下两边缘与所述第一内侧壁(211)的上下两边缘之间均具有缓冲间隙(A)。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壁(211)沿所述主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缺口(2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手柄(2)内设置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限位部用于所述手柄(2)和所述主壳体(1)配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凸起部(11)的底面且沿所述凸起部(1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孔(113),所述配合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柄(2)内部沿所述凸起部(1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柱(22),所述限位柱(22)能够插设在所述限位孔(113)内所述手柄(2)和所述主壳体(1)配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22)的侧壁与所述限位孔(113)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件(3)是O型弹性圈或是多个橡胶柱;所述弹性件(3)内设置有支撑件。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壁(111)沿所述主壳体(1)的高度方向部分夹持所述弹性件(3);所述第一内侧壁(211)沿所述主壳体(1)的高度方向部分夹持所述弹性件(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壁(111)沿所述主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和/或,沿所述主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内侧壁(211)沿所述主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和/或,沿所述主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壁(111)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所述凸起部(11)的两侧,所述第一内侧壁(211)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置腔(21)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外侧壁(111)和两个所述第一内侧壁(211)相对设置,且夹持所述弹性件(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壁(111)的上下两边缘与所述第一内侧壁(211)的上下两边缘之间均具有缓冲间隙(a)。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壁(211)沿所述主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缺口(2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革方鸿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