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薁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056180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4
本申请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薁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化合物包括两个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薁类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薁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薁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尤其涉及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炎症是组织对有害刺激,例如病原体,损伤的细胞,或刺激物的复杂生物应答。其通常是生物体清除有害刺激和引发组织愈合过程的保护性尝试。 但是,未充分控制的炎症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当机体免疫反应状态异常时,可引起不适当或过度的免疫反应,造成组织和细胞损伤而导致炎症。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最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超敏反应:I型变态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II型变态反应如抗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III型变态反应如免疫复合物沉着所致的肾小球肾炎,IV型变态反应如结核、伤寒等;另外,还有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0003]紫丁香为木樨科丁香属植物紫花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其根、茎、叶、心材均可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抗菌、抗肝炎等作用,紫丁香根及心材在蒙药中用于治疗心热,心刺痛,头晕,失眠,心悸,气喘,“赫依”病。紫丁香在我国作为观赏花卉,有大量的栽培,资源丰富,但其药用开发主要集中在叶的开发上,有关其茎的研究报道较少,其药效及药效物质有待深入研究和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对紫丁香茎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提供紫丁香茎中的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5]一种薁类化合物,所述薁类化合物包括两个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其化学名称为8

(1,2

二羟基丙烷
‑2‑
基)
‑2‑
羟基

1,10

二甲基
‑9‑
二氢薁

3,4

二酮,结构式如下:。
[0006]进一步地,上述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紫丁香茎药材,加入乙醇溶液提取,过滤后收集提取液,并将提取液浓缩成浸膏;(2)取浸膏,用水分散后,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收集两种溶剂萃取液及
水液,减压浓缩溶剂,干燥,即得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水部位;(3)取步骤(2)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色谱分离纯化,得到所述薁类化合物。
[0007]进一步地,步骤(3)中色谱分离纯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取步骤(2)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用甲醇溶解,然后加入硅胶拌样,上样至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用不同体积比的石油醚

丙酮进行梯度洗脱,得到11个馏分1、2、3、4、5、6、7、8、9、10、11;B、取馏分4,经ODS中压制备色谱分离,用不同体积浓度的甲醇

水进行梯度洗脱,得到5个馏分A、B、C、D、E;C、取馏分B经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用体积浓度为13%的乙腈

水洗脱,依据各色谱峰的出峰时间收集馏分,浓缩各馏分,分别得到纯的化合物1、2晶体。
[0008]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乙醇溶液为体积浓度为5

95%的乙醇水溶液,所述的提取方法为冷浸法、渗漉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回流提取法或连续回流提取法。
[0009]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提取次数为1

3次,乙醇溶液的加入量与紫丁香茎药材的质量比为(8

30):1;步骤(2)中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的次数分别为4

6次,每次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的用量为被萃取液体积的1/2

1/4。
[0010]进一步地,步骤A中,拌样所用的硅胶为100

200目,所述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与拌样所用硅胶的质量比为1:10,所述硅胶柱为200

300目硅胶柱,进行梯度洗脱的石油醚

丙酮的体积比分别为5:1、4:1、3:1、2:1、1:1、0:1。
[0011]进一步地,步骤B中,进行梯度洗脱的甲醇

水的体积浓度分别为5%、15%、30%、50%、70%、100%,所述ODS中压制备色谱的色谱条件为:ODS

C18色谱柱,色谱柱尺寸800*25mm,粒度20

45μm,流速30ml/min,柱温25℃。
[0012]进一步地,步骤C中,制备液相色谱的色谱条件为:YMC

Triart C18色谱柱,色谱柱尺寸250*20mm,粒度5
µ
m,流速10ml/min。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薁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0014]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将上述薁类化合物直接或间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各种常用辅料,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药物制剂方法,制备成口服制剂或注射制剂。
[0015]所述口服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脂肪乳剂、微囊或滴丸,所述注射制剂为注射液或粉针剂。
[001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分离获得纯的化合物。实验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薁类化合物在24 h 内对RAW 264.7 巨噬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可显著抑制LPS 诱导的RAW264.7 细胞的NO释放和细胞中IL

1β、IL

6和TNF

α的过度分泌。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化合物可以应用于制备抗炎药物中。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薁类化合物的化学平面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薁类化合物的ECD实测值与计算值谱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1H

NMR图谱;图4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
13
C

NMR图谱;
图5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质谱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DEPT碳谱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HMBC碳谱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HSQC碳谱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NOESY碳谱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H

H

COSY碳谱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的1H

NMR图谱;图12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的
13
C

NMR图谱;图13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的质谱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的DEPT碳谱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的HMBC碳谱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的HSQC碳谱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的NOESY碳谱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的H

H

COSY碳谱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对RAW264.7 细胞活力影响的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对RAW264.7 细胞活力影响的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薁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薁类化合物包括两个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其化学名称为8

(1,2

二羟基丙烷
‑2‑
基)
‑2‑
羟基

1,10

二甲基
‑9‑
二氢薁

3,4

二酮,结构式如下:。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紫丁香茎药材,加入乙醇溶液提取,过滤后收集提取液,并将提取液浓缩成浸膏;(2)取浸膏,用水分散后,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收集两种溶剂萃取液及水液,减压浓缩溶剂,干燥,即得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水部位;(3)取步骤(2)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色谱分离纯化,得到所述薁类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色谱分离纯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取步骤(2)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用甲醇溶解,然后加入硅胶拌样,上样至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用不同体积比的石油醚

丙酮进行梯度洗脱,得到11个馏分1、2、3、4、5、6、7、8、9、10、11;B、取馏分4,经ODS中压制备色谱分离,用不同体积浓度的甲醇

水进行梯度洗脱,得到5个馏分A、B、C、D、E;C、取馏分B经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用体积浓度为13%的乙腈

水洗脱,依据各色谱峰的出峰时间收集馏分,浓缩各馏分,分别得到纯的化合物1、2晶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薁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乙醇溶液为体积浓度为5

95%的乙醇水溶液,所述的提取方法为冷浸法、渗漉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回流提取法或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珍冯育林李志强李志峰欧阳辉李军茂杨世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