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双形组合块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04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双形组合块挡土墙,属于支护施工技术领域。同一层,混凝土梭形块、混凝土工形块相互交替,梭形块前斜肋与工形块前斜肋相互契合;梭形块后斜肋与工形块后斜肋相互契合;在混凝土梭形块的梭形块第二填充孔内设置槽形的槽形筋,拉结筋穿过混凝土梭形块的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并与槽形筋连接;拉结筋的另一端水平伸向原土方向;相邻层的混凝土梭形块、混凝土工形块的接缝相互错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显著提升混凝土挡土墙的锚固性能和稳定性,有效提高了挡土墙的抗倾覆能力,采用系列卡锁式设计技术,整体性得到显著提升,墙体承载力和安全性能显著提高,并且成本低,工程质量容易保证。工程质量容易保证。工程质量容易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双形组合块挡土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领域与市政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双形组合块挡土墙。

技术介绍

[0002]边坡工程在整个大土木工程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原因是边坡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事故率高。边坡工程对象是岩体或土体,岩土体是天然生成的,不能人为制造,特点是:性质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人类了解不能详尽;不能准确的提供力学参数;设计水平因人而异。这些特点存在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困难,其结果是:对岩土体把握不当,事故率大(据了解,建筑工程中,边坡事故率占70%左右);设计方案不同,成本差异大;地质条件变化大,在很多情况下缺少经济合理的边坡支护方法。
[0003]目前,高填方边坡治理中采用的结构体主要有:悬臂桩挡土墙、锚拉桩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斜桩自平衡挡土墙等。其中:重力式挡土墙高度大于8米时,工程成本增加很快,对于高挡土墙而言经济性特别差;悬臂桩挡土墙的弯矩是所有结构类型中最大的一种,所以成本也非常高;对于高大挡土墙而言,相比之下,锚拉桩挡土墙的成本比前两者低,而斜桩自平衡挡土墙成本最低,所以近年来这两种挡土墙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锚拉桩挡土墙需要有锚拉条件,而斜桩自平衡挡土墙不依赖锚拉条件,在经济和地质条件适应方面有更大的优势。斜桩自平衡挡土墙技术的关键在于:采用斜桩支护减小边坡推力;采用上部挡土墙重力产生的反弯矩平衡边坡推力弯矩。这种结构具有受力合理的特点,使边坡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且对地质条件的依赖很小,所以适用性很强。也正是由于这种结构,要求边坡要有一定斜度(一般与铅垂线夹角20度),这意味着边坡支挡要占一定空间。但是,某些没有放坡空间的边坡工程,斜桩自平衡挡墙的应用就受到限制。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混凝土挡土墙的锚固性能与整体性,提高其安全性能,开发了装配式混凝土双形组合块挡土墙。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双形组合块挡土墙,如图1~图8所示,主要包括混凝土梭形块(1)、混凝土工形块(2)、槽形筋(3)、拉结筋(4)、填土(5)、原土(6),其特征在于:同一层,混凝土梭形块(1)、混凝土工形块(2)相互交替,混凝土梭形块(1)的梭形块前斜肋(1

4)与混凝土工形块(2)的工形块前斜肋(2

4)相互契合;混凝土梭形块(1)的梭形块后斜肋(1

6)与混凝土工形块(2)的工形块后斜肋(2

6)相互契合;混凝土梭形块(1)的第一圆孔(1

22)朝向原土(6)方向,在混凝土梭形块(1)的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

12)内设置槽形的槽形筋(3),槽形筋(3)与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

12)的一半相契合,拉结筋(4)穿过混凝土梭形块(1)的第一圆
孔(1

22)、第二圆孔(1

23)并与槽形筋(3)连接;拉结筋(4)的另一端水平伸向原土(6)方向;相邻层的混凝土梭形块(1)、混凝土工形块(2)的接缝相互错开;相邻下一层梭形块第一纵肋卡齿(1
‑7‑
1)和工形块第一纵肋卡齿(2
‑7‑
1)与相邻上一层的梭形块前块体(1

1)和工形块前块体(2

1)的底部端相互契合;相邻下一层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
‑8‑
1)和工形块第二纵肋卡齿(2
‑8‑
1)与相邻上一层的梭形块底第一卡槽(1

14)、工形块底第一卡槽(2

14)的底部端相互契合相邻下一层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
‑9‑
1)和工形块第三纵肋卡齿(2
‑9‑
1)与相邻上一层的梭形块底第二卡槽(1

15)、工形块底第二卡槽(2

15)的底部端相互契合;在混凝土梭形块(1)、混凝土工形块(2)与原土(6)之间填充填土(5);在混凝土梭形块(1)的梭形块第一填充孔(1

11)、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

12)、梭形块第三填充孔(1

13),以及混凝土工形块(2)的工形块第一填充孔(2

11)、工形块第二填充孔(2

12)、工形块第三填充孔(2

13)填充填土(5),当层数超过10层时,浇筑混凝土。
[0006]所述混凝土梭形块(1)主要包括梭形块前块体(1

1)、梭形块中块体(1

2)、梭形块后块体(1

3)、梭形块前斜肋(1

4)、梭形块中直肋(1

5)、梭形块后斜肋(1

6)、梭形块第一纵肋(1

7)、梭形块第一纵肋卡齿(1
‑7‑
1)、梭形块第一纵肋卡口(1
‑7‑
2)、梭形块第二纵肋(1

8)、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
‑8‑
1)、梭形块第二纵肋卡口(1
‑8‑
2)、梭形块第三纵肋(1

9)、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
‑9‑
1)、梭形块第三纵肋卡口(1
‑9‑
2)、梭形块第四纵肋(1

10)、梭形块第一填充孔(1

11)、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

12)、梭形块第三填充孔(1

13)、梭形块底第一卡槽(1

14)、梭形块底第二卡槽(1

15)、梭形块顶第一卡槽(1

16)、梭形块顶第二卡槽(1

17)、梭形块顶第三卡槽(1

18)、梭形块底第一卡齿(1

19)、梭形块底第二卡齿(1

20)、梭形块底第三卡齿(1

21)、第一圆孔(1

22)、第二圆孔(1

23);梭形块前块体(1

1)和梭形块后块体(1

3)水平投影为等腰梯形,梭形块中块体(1

2)水平投影为矩形,梭形块前块体(1

1)和梭形块后块体(1

3)的长边分别与梭形块中块体(1

2)的两个对边相等且连接,整体为梭形;梭形块前块体(1

1)的中间为竖直贯通的梭形块第一填充孔(1

11),两个侧边分别为梭形块前斜肋(1

4);上底短边为梭形块第一纵肋(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双形组合块挡土墙,主要包括混凝土梭形块(1)、混凝土工形块(2)、槽形筋(3)、拉结筋(4)、填土(5)、原土(6),其特征在于:同一层,混凝土梭形块(1)、混凝土工形块(2)相互交替,混凝土梭形块(1)的梭形块前斜肋(1

4)与混凝土工形块(2)的工形块前斜肋(2

4)相互契合;混凝土梭形块(1)的梭形块后斜肋(1

6)与混凝土工形块(2)的工形块后斜肋(2

6)相互契合;混凝土梭形块(1)的第一圆孔(1

22)朝向原土(6)方向,在混凝土梭形块(1)的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

12)内设置槽形的槽形筋(3),槽形筋(3)与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

12)的一半相契合,拉结筋(4)穿过混凝土梭形块(1)的第一圆孔(1

22)、第二圆孔(1

23)并与槽形筋(3)连接;拉结筋(4)的另一端水平伸向原土(6)方向;相邻层的混凝土梭形块(1)、混凝土工形块(2)的接缝相互错开;相邻下一层梭形块第一纵肋卡齿(1
‑7‑
1)和工形块第一纵肋卡齿(2
‑7‑
1)与相邻上一层的梭形块前块体(1

1)和工形块前块体(2

1)的底部端相互契合;相邻下一层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
‑8‑
1)和工形块第二纵肋卡齿(2
‑8‑
1)与相邻上一层的梭形块底第一卡槽(1

14)、工形块底第一卡槽(2

14)的底部端相互契合;相邻下一层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
‑9‑
1)和工形块第三纵肋卡齿(2
‑9‑
1)与相邻上一层的梭形块底第二卡槽(1

15)、工形块底第二卡槽(2

15)的底部端相互契合;在混凝土梭形块(1)、混凝土工形块(2)与原土(6)之间填充填土(5);在混凝土梭形块(1)的梭形块第一填充孔(1

11)、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

12)、梭形块第三填充孔(1

13),以及混凝土工形块(2)的工形块第一填充孔(2

11)、工形块第二填充孔(2

12)、工形块第三填充孔(2

13)填充填土(5),当层数超过10层时,浇筑混凝土。2.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双形组合块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梭形块(1)主要包括梭形块前块体(1

1)、梭形块中块体(1

2)、梭形块后块体(1

3)、梭形块前斜肋(1

4)、梭形块中直肋(1

5)、梭形块后斜肋(1

6)、梭形块第一纵肋(1

7)、梭形块第一纵肋卡齿(1
‑7‑
1)、梭形块第一纵肋卡口(1
‑7‑
2)、梭形块第二纵肋(1

8)、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
‑8‑
1)、梭形块第二纵肋卡口(1
‑8‑
2)、梭形块第三纵肋(1

9)、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
‑9‑
1)、梭形块第三纵肋卡口(1
‑9‑
2)、梭形块第四纵肋(1

10)、梭形块第一填充孔(1

11)、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

12)、梭形块第三填充孔(1

13)、梭形块底第一卡槽(1

14)、梭形块底第二卡槽(1

15)、梭形块顶第一卡槽(1

16)、梭形块顶第二卡槽(1

17)、梭形块顶第三卡槽(1

18)、梭形块底第一卡齿(1

19)、梭形块底第二卡齿(1

20)、梭形块底第三卡齿(1

21)、第一圆孔(1

22)、第二圆孔(1

23);梭形块前块体(1

1)和梭形块后块体(1

3)水平投影为等腰梯形,梭形块中块体(1

2)水平投影为矩形,梭形块前块体(1

1)和梭形块后块体(1

3)的长边分别与梭形块中块体(1

2)的两个对边相等且连接,整体为梭形;梭形块前块体(1

1)的中间为竖直贯通的梭形块第一填充孔(1

11),两个侧边分别为梭形块前斜肋(1

4);上底短边为梭形块第一纵肋(1

7),顶部外缘向上凸起,形成梭形块第一纵肋卡齿(1
‑7‑
1),内侧形成梭形块第一纵肋卡口(1
‑7‑
2);梭形块中块体(1

2)的中间为竖直贯通的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

12);两个侧边分别为梭形块中直肋(1

5);梭形块前块体(1

1)与梭形块中块体(1

2)之间为梭形块第二纵肋(1

8),在靠近梭形块前块体(1

1)的一侧,梭形块第二纵肋(1

8)的顶部向上凸起,形成梭形块
第二纵肋卡齿(1
‑8‑
1),其余部分形成梭形块第二纵肋卡口(1
‑8‑
2);梭形块后块体(1

3)的中间为上下贯通的梭形块第三填充孔(1

13),两个侧边分别为梭形块后斜肋(1

6);梭形块后块体(1

3)与梭形块中块体(1

2)之间为梭形块第三纵肋(1

9),在靠近梭形块中块体(1

2)的一侧,梭形块第三纵肋(1

9)的顶部向上凸起,形成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
‑9‑
1),其余部分形成梭形块第三纵肋卡口(1
‑9‑
2);梭形块后块体(1

3)的上底短边为梭形块第四纵肋(1

10),梭形块第四纵肋(1

10)的顶面为齐平;在顶面,梭形块第一纵肋卡齿(1
‑7‑
1)、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
‑8‑
1)和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
‑9‑
1)的顶面高度相同,其他部分顶面高度相同;梭形块前块体(1

1)的顶面,梭形块第一纵肋卡齿(1
‑7‑
1)、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
‑8‑
1)形成向下凹进的梭形块顶第一卡槽(1

16);梭形块中块体(1

2)的顶面,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
‑8‑
1)、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
‑9‑
1)之间形成向下凹进的梭形块顶第二卡槽(1

17);梭形块后块体(1

3)的顶面,形成向下凹进的梭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令令张延年闫飞徐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