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5356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包括判断是否具有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的硬性条件,根据实际位置与车库或主楼的设计位置确定占位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尺寸特定的固定模板,然后在固定模板上进行固定特定的钢筋,最后通过螺杆将固定模板进行固定在施工处,根据图纸进行使用灰砂砖砌进行半圆形的砌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半圆形空间比常规做法,空间较大,回填土时,上部防护不到位,素土或其它垃圾掉入后浇带内,便于人员进入内部清理,半圆形属于拱形,受力效果比常规做法受力作用好,素土回填时,土方侧压力较大,普通做法回填时易导致挤压、倒塌造成材料浪费和返工处理,半圆形受力效果好,不易发生倒塌情况发生。不易发生倒塌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浇带挡土墙施工工艺
,尤其涉及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传统的后浇带挡土墙创做法,空间较小,不便于清理内部、受力效果不佳、灰缝饱满度控制较差、细部节点处理较为复杂和成膜效果较差,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该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的后浇带挡土墙创做法,空间较小,不便于清理内部、受力效果不佳、灰缝饱满度控制较差、细部节点处理较为复杂和成膜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当车库外墙后浇带或主楼沉降后浇带处基础需要做外墙的时候首先判断是否具有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的硬性条件;步骤二:当车库外墙后浇带或主楼沉降后浇带处基础需要做外墙具有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的硬性条件时,首先根据实际位置与车库或主楼的设计位置确定占位处;步骤三:当确定占位处后通过施工基础垫层进行打平处理,直到占位处的表面较为平整;步骤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尺寸特定的固定模板,然后在固定模板上进行固定特定的钢筋,最后通过螺杆将固定模板进行固定在施工处,当固定模板固定完成后,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混合和搅拌;步骤五:将混合和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对固定模板进行浇筑,之后等待混凝土进行凝固,然后对固定模板进行拆卸,达到挡土墙内壁形成混凝土垫层,之后在挡土墙的底部进行固定钢筋,并且使底部固定钢筋与挡土墙立面的钢筋进行相连接,最后在钢筋固定完成后,进行铸造一个建筑物的框架;步骤六:然后使用混凝土对建筑物的框架内进行浇筑,并且根据图纸进行使用灰砂砖砌进行半圆形的砌筑,之后在砌筑完成后对砌筑的半圆进行抹灰防水处理,最后对砌筑完成的半圆的外立面使用规定的防水材料进行防水处理;步骤七:使用挖掘机对外援的外立面进行回填,并且等待混凝土凝固完成后,对安装的建筑物框架进行拆卸,这样后浇带挡土墙就建筑完成了。
[0005]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使用加工完成的灰浆涂抹在施工基础垫层的方式进行对施工基础垫层的打平处理。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步骤四中特定的钢筋的分别为直径12mm的三级钢筋以固固定模板的纵向间隔150mm进行设置和直径14mm的三级钢筋以固定模板的纵向间隔150mm进行设置,所述两种特定的钢筋呈穿插式固定。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步骤五中,使用混凝土对固定模板进行浇筑完成后,在十二小时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实际一般不得少于七天。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步骤五中,通过木工锯片将需要使用的建筑模板裁切出来,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将模板按照顺序摆放好用铁丝和钉子固定,以完成建筑物的框架。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步骤六中通过灰砂砖砌进行半圆形的砌筑的过程中,应在砌筑过程中进行固定直径为12的三级钢筋,交错搭接式的封边的构造。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步骤六中通过在砌筑完成的半圆的外立面进行滚涂式的处理方式进行滚涂防水材料聚氨酯。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半圆形空间比常规做法,空间较大,回填土时,上部防护不到位,素土或其它垃圾掉入后浇带内,便于人员进入内部清理,半圆形属于拱形,受力效果比常规做法受力作用好,素土回填时,土方侧压力较大,普通做法回填时易导致挤压、倒塌造成材料浪费和返工处理,半圆形受力效果好,不易发生倒塌情况发生,且半圆形砌筑,砂浆饱满度控制,比砌筑普通式矩形挡土墙灰缝饱满度控制较好,灰缝饱满度好更有效的加大防水效果和砌筑成型后外墙需要进行防水处理,半圆形结构比矩形结构,细部节点处理较为简单,只需在于结构剪力墙交界处做圆弧处理即可。矩形结构阳角处还需要进行圆角处理,半圆形结构则不需要此处节点处理,同时外墙滚涂防水材料聚氨酯时,半圆形成膜效果较好,防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4]实施例一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首先当车库外墙后浇带或主楼沉降后浇带处基础需要做外墙的时候首先判断是否具有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的硬性条件;步骤二:当车库外墙后浇带或主楼沉降后浇带处基础需要做外墙具有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的硬性条件时,首先根据实际位置与车库或主楼的设计位置确定占位处;步骤三:当确定占位处后通过施工基础垫层进行打平处理,直到占位处的表面较为平整;步骤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尺寸特定的固定模板,然后在固定模板上进行固
定特定的钢筋,最后通过螺杆将固定模板进行固定在施工处,当固定模板固定完成后,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混合和搅拌;步骤五:将混合和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对固定模板进行浇筑,之后等待混凝土进行凝固,然后对固定模板进行拆卸,达到挡土墙内壁形成混凝土垫层,之后在挡土墙的底部进行固定钢筋,并且使底部固定钢筋与挡土墙立面的钢筋进行相连接,最后在钢筋固定完成后,进行铸造一个建筑物的框架;步骤六:然后使用混凝土对建筑物的框架内进行浇筑,并且根据图纸进行使用灰砂砖砌进行半圆形的砌筑,之后在砌筑完成后对砌筑的半圆进行抹灰防水处理,最后对砌筑完成的半圆的外立面使用规定的防水材料进行防水处理;步骤七:使用挖掘机对外援的外立面进行回填,并且等待混凝土凝固完成后,对安装的建筑物框架进行拆卸,这样后浇带挡土墙就建筑完成了。
[0015]在所述步骤三中使用加工完成的灰浆涂抹在施工基础垫层的方式进行对施工基础垫层的打平处理。
[0016]在所述步骤四中特定的钢筋的分别为直径12mm的三级钢筋以固固定模板的纵向间隔150mm进行设置和直径14mm的三级钢筋以固定模板的纵向间隔150mm进行设置,所述两种特定的钢筋呈穿插式固定。
[0017]在所述步骤五中,使用混凝土对固定模板进行浇筑完成后,在十二小时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实际一般不得少于七天。
[0018]在所述步骤五中,通过木工锯片将需要使用的建筑模板裁切出来,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将模板按照顺序摆放好用铁丝和钉子固定,以完成建筑物的框架。
[0019]在所述步骤六中通过灰砂砖砌进行半圆形的砌筑的过程中,应在砌筑过程中进行固定直径为12的三级钢筋,交错搭接式的封边的构造。
[0020]在所述步骤六中通过在砌筑完成的半圆的外立面进行滚涂式的处理方式进行滚涂防水材料聚氨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当车库外墙后浇带或主楼沉降后浇带处基础需要做外墙的时候首先判断是否具有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的硬性条件;步骤二:当车库外墙后浇带或主楼沉降后浇带处基础需要做外墙具有后浇带挡土墙施工方法的硬性条件时,首先根据实际位置与车库或主楼的设计位置确定占位处;步骤三:当确定占位处后通过施工基础垫层进行打平处理,直到占位处的表面较为平整;步骤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尺寸特定的固定模板,然后在固定模板上进行固定特定的钢筋,最后通过螺杆将固定模板进行固定在施工处,当固定模板固定完成后,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混合和搅拌;步骤五:将混合和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对固定模板进行浇筑,之后等待混凝土进行凝固,然后对固定模板进行拆卸,达到挡土墙内壁形成混凝土垫层,之后在挡土墙的底部进行固定钢筋,并且使底部固定钢筋与挡土墙立面的钢筋进行相连接,最后在钢筋固定完成后,进行铸造一个建筑物的框架;步骤六:然后使用混凝土对建筑物的框架内进行浇筑,并且根据图纸进行使用灰砂砖砌进行半圆形的砌筑,之后在砌筑完成后对砌筑的半圆进行抹灰防水处理,最后对砌筑完成的半圆的外立面使用规定的防水材料进行防水处理;步骤七:使用挖掘机对外援的外立面进行回填,并且等待混凝土凝固完成后,对安装的建筑物框架进行拆卸,这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士珏刘铁军丁中付袁经睿张浩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鹏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