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预制件及其装配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602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剪力墙预制件,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所述剪力墙预制件包括预制件主体、加强网片;所述预制件主体底部有单向或双向切角,两端设有调整螺栓;所述预制件主体内设置有竖向贯通孔洞;所述预制件主体内贯通设置了内设斜撑并向外伸出,装配施工时,所述内设斜撑与梁和/或柱构件上的预设连接件连接;所述剪力墙预制件通过所述加强网片与四周现浇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还公布了所述剪力墙预制件的装配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两侧预制柱替代现浇剪力墙的边缘约束构件,剪力墙预制件内设斜撑,现场装配时再与预制柱拼装连接,这种方法方便施工、降低成本、整体受力性能好。整体受力性能好。整体受力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力墙预制件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剪力墙预制件及其装配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在逐渐兴起。装配式建筑中,剪力墙的做法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0003]1)曹大燕等申请的“一种双L型和双Z型矩形钢管式组合剪力墙(CN201922195329.9)及(CN201922195328.4)”;类似的专利技术还有方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新型装配式C型钢钢管束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及生产方式(CN202110162408.9)”;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中请的“钢管束(CN201730651916.8)”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剪力墙等。
[0004]这一大类剪力墙均可归纳为“钢

混凝土组合式剪力墙”,其特点主要是用钢管与混凝土共同形成剪力墙构件,钢管与混凝土协同承担结构的各种荷载或作用。
[0005]2)曹大燕等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现浇连接的自带空间钢桁架平台的预制剪力墙(CN201910793687.1)”;类似的专利技术还有清华大学申请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CN202110260990.2)”、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预制组合式钢筋桁架混凝土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CN202110349794.2)”、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装配式斜向钢板网片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方法(CN202110510179.5)”、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东南大学申请的“一种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CN202110023811.3)”等。
[0006]这一大类剪力墙大致可归纳为“混凝土剪力墙”,其特点主要是在目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目的是克服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预制件竖向连接困难的缺点,专利技术更加有利于装配式剪力墙竖向连接的构造形式;或者对装配式剪力墙的构造进行改进,目的是方便生产或提升剪力墙的力学性能。
[0007]但是,以上装配式剪力墙均存在缺点:
[0008]1)第一大类剪力墙主要有两个缺点:

用钢量大,使得造价偏高;由于大量使用了钢管束或“类钢管束”,必然导致用钢量大、成本偏高;

防火防腐问题不易解决。由于“钢一混凝土组合式剪力墙”的构造形式是混凝土外包钢管,钢管在混凝土外侧,因此钢管的防火防腐问题不易解决,即使按目前的方法进行防火防腐处理,也大幅提高了成本。
[0009]2)第二大类剪力墙的主要缺点仍然是竖向连接较为困难。这一大类的专利技术中,对目前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改进,保证了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的可靠性,但是同时也增加了竖向连接的复杂性,增加了现场施工的难度、降低了装配式建筑“快速施工”的优势。此外由于内部构造复杂或连接部位构造复杂,不仅增加了成本,还给剪力墙预制件生产增加了难度,使得预制件生产不易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剪力墙预制件,不仅方便预制件生产,
而且方便施工,且与现有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相比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提供所述剪力墙预制件的装配施工方法。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剪力墙预制件,包括预制件主体、加强网片;
[0013]所述预制件主体,为预制混凝土构件;
[0014]所述加强网片,其预设于所述预制件主体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网片为钢筋网或钢丝网,且从所述预制件主体的顶部和/或底部和/或两侧外伸,装配施工时所述加强网片伸入所述预制件主体四周现浇件的预留空腔,现浇件浇筑混凝土后,所述剪力墙预制件通过所述加强网片与四周现浇件实现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预制件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调整螺栓。目的是一方面方便所述剪力墙预制件调整水平度及垂直度,另一方面调整螺栓可作为所述剪力墙预制件的撑脚,为所述剪力墙预制件与下部构件的连接留出空间以便现浇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预制件主体内沿竖向设置有贯通孔洞。目的是可以减轻所述剪力墙预制件的重量,方便运输及吊装;也可以通过在孔洞内配筋后浇筑混凝土现浇件,进而增强所述剪力墙与周边构件连接的整体性。
[0018]进一步的,所述预制件主体的底部沿厚度方向单向切角或双向切角。目的是为了所述剪力墙预制件装配施工时,减少其底部灌注式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缺陷。
[0019]进一步的,所述预制件主体内贯通设置有内设斜撑,所述内设斜撑沿单方向倾斜设置或两个方向交叉倾斜设置,且两端伸出所述预制件主体外;
[0020]所述内设斜撑为钢构件,具体为角钢或槽钢或方钢管或防屈曲支撑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0021]所述防屈曲支撑为专用构件,防屈曲支撑可以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的延性,在发生地震时消耗地震能量;是否使用防屈曲支撑作为内设斜撑由设计人员计算确定,本专利技术不作限定。
[0022]所述剪力墙预制件装配施工时,所述内设斜撑与梁和/或柱构件的预设连接件连接。
[0023]进一步的,当所述剪力墙预制件尺寸过大或重量过重,需要拆分为两块进行预制及拼装时,所述内设斜撑在其中点或中点附近区域中断,装配施工时再通过连接板或减震器将两块剪力墙预制件的内设斜撑按预设方式连接。所述减震器为专用构件,减震器可以减小地震发生时对结构体系的地震作用,是否使用由设计人员计算确定,本专利技术不作限定。
[002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上所述的剪力墙预制件的装配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在预设位置安装所述剪力墙预制件;
[0026]调整所述剪力墙预制件的水平度及垂直度,直至符合预设要求;
[0027]安装所述剪力墙预制件与结构柱、结构梁之间间隙的模板;
[0028]浇筑所述剪力墙预制件与结构柱、结构梁之间间隙的混凝土现浇件。
[0029]进一步的,当所述剪力墙预制件有内设斜撑时,其装配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0]将所述剪力墙预制件的所述内设斜撑与结构柱和/或结构梁上预设的连接件连接。
[0031]进一步的,当所述剪力墙预制件尺寸过大或重量过重,需要拆分为两块进行预制及拼装时,其装配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2]用连接板或减震器连接两块所述剪力墙预制件的所述内设斜撑;
[0033]安装两块所述剪力墙预制件之间间隙的模板;
[0034]浇筑两块所述剪力墙预制件之间间隙的混凝土现浇件。
[0035]进一步的,当所述剪力墙预制件沿竖向设置有贯通孔洞时,其装配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6]在所述预制件主体内的竖向贯通孔洞内浇筑混凝土现浇件。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38]1)本专利技术最显著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目前现浇混凝上剪力墙的剪力墙主体与边缘约束构件整体现浇的做法创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预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件主体、加强网片;所述预制件主体,为预制混凝土构件;所述加强网片,其预设于所述预制件主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网片为钢筋网或钢丝网,且从所述预制件主体的顶部和/或底部和/或两侧向外伸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调整所述剪力墙预制件水平度及垂直度的调整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主体内沿竖向设置有贯通孔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主体的底部沿厚度方向单向切角或双向切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主体内贯通设置有内设斜撑,所述内设斜撑沿单方向倾斜设置或两个方向交叉倾斜设置,且两端伸出所述预制件主体外;所述内设斜撑为钢构件,具体为角钢或槽钢或方钢管或防屈曲支撑中的一种或其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预制件,其特征在于,两块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