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5875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施工现场智能防护领域。包括作业带主体;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安装于作业带主体内部;高压气瓶,高压气瓶安装于作业带主体内部;电子电路信息模块,电子电路信息模块安装于作业带主体上,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通讯连接有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安全锁止装置,安全锁止装置与电子电路信息模块电连接,安全锁止装置连接于作业带主体外侧;蓄电池,蓄电池安装于作业带主体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安全气囊和作业带主体为设备载体,以控制单元为控制核心,以通讯模块为通信手段,以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为管理系统,以安全锁止装置为保障,实现对工人高坠情况的预防和防护双重保障。对工人高坠情况的预防和防护双重保障。对工人高坠情况的预防和防护双重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现场智能防护领域,具体涉及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随之发展,高空建筑的施工量也越来越大。
[0003]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项目工期紧,交叉作业多,现场管理难度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所有的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占据总量第一,从2015年至2019年各年占比分别为53.17%、52.52%、47.83%、52.20%、53.69%。
[0004]安全事故会给个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刻不容缓,防止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也是各施工企业的迫切需求,目前建筑工人的安全保护措施主要以安全带为主,但安全带的安全防护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时而发生作业人员意外的发生,不能对工人提供更全面的安全防护。
[0005]为了能在高坠意外事故发生时给予高坠者多一份安全保护,将高坠事故的致残、致死率降到最低,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利用电控元件控制气囊充气且实时监测工人安全情况的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包括:
[0008]作业带主体;
[0009]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
[0010]高压气瓶,所述高压气瓶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所述高压气瓶与所述安全气囊连接;
[0011]电子电路信息模块,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上,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与所述高压气瓶电连接,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通讯连接有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所述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用于接收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发出的信号;
[0012]安全锁止装置,所述安全锁止装置与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电连接,所述安全锁止装置连接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外侧,用于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将作业带主体预紧收缩;
[0013]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电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包括插扣式磁吸导通装置、控制单元、通讯模块和触发装置,所述插扣式磁吸导通装置、所述通讯模块和所述触发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高压气瓶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块、识别装置和判别模块,所述
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识别装置发出的识别信息,所述判别模块用于将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得到的信息进行危险判别,所述识别装置依次与所述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块和所述判别模块电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识别装置包括重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线性加速度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失重或超重状态,所述陀螺仪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方向变化,所述线性加速度用于检测人体的加速度,所述重力传感器、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和所述线性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判别模块电连接。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人体监测装置,所述人体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所述人体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监测人体的温度、心率、血压和血脂。
[0018]进一步地,所述插扣式磁吸导通装置包括壳体、工作检测模块、报警装置和显示器,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一侧,所述工作检测模块、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显示器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工作检测模块分别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显示器电连接。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安装于所述防护服主体内部,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通讯模块电连接,所述定位装置采用WIFI定位装置、蓝牙定位装置和GPS定位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0020]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带主体为多点式连接结构,采用高强度聚酯纤维材料;所述安全气囊采用高强纤维和硅酮橡胶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并采用一体式编制方法成型。
[0021]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
[0022]A、正确穿戴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接通插扣式磁吸导通装置后,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开始工作;
[0023]B、工作过程中,人体感应系统实时监测使用者的温度、心率、血压和血脂,并通过通讯模块将人体感应系统实时监测的数据传输给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对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和工作状态情况实时监测;
[0024]C、若出现意外坠落的情况,控制单元及时作出危险判断,判定为危险情况时,安全锁止装置将作业带进行预紧卷收,触发装置控制高压气瓶打开并对安全气囊充气,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及时工作对使用者进行防护,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根据定位装置发送给通讯模块的定位信号,及时对使用者进行施救;
[0025]D、高空作业结束后或施救完成后,将插扣式磁吸导通装置断开,将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脱下;
[0026]E、检查展开后的安全气囊囊袋是否完好,安全锁止装置内的火药是否充足以及安全锁止装置的内部构件是否损坏;
[0027]F、检查无误后,将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折叠好放入指定位置,并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充电。
[0028]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及其使用方法,应用于施工现场个体防护领域,通过在作业带主体内部设置安全气囊和电子电路信息模块,电子电路信息模块包括磁吸导通装置、控制单元、通讯模块和触发装置,利用控制单元判断工人的工作安全情况,在工人从高空坠落后控制单元做出判断并发出指令,利用安全锁止装置将作业带进行预紧卷
收,控制触发装置接通高压气瓶,高压气瓶对安全气囊快速充气及时对工人进行防护;利用人体感应系统与通讯模块电连接,实时监测工人的身体状况;通过在通讯模块内设置定位装置,在危险情况发生后可通过定位装置及时对工人定位并施救,对高空施工的工作人员提供更有效的安全防护。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立体示意图。
[0031]图2为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工作系统示意图。
[0032]图3为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五点式作业带主体示意图。
[0033]图4为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安全锁止装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安全锁止装置卷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安全锁止装置扭力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安全锁止装置卷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安全锁止装置紧急锁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为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安全锁止装置预紧总装的分解图。
[0039]图10为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安全锁止装置预紧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1为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安全气囊打开示意图。
[0041]其中1

作业带主体;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带主体;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高压气瓶,所述高压气瓶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所述高压气瓶与所述安全气囊连接;电子电路信息模块,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上,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与所述高压气瓶电连接,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通讯连接有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所述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用于接收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发出的信号;安全锁止装置,所述安全锁止装置与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电连接,所述安全锁止装置连接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外侧,用于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将作业带主体预紧收缩;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包括插扣式磁吸导通装置、控制单元、通讯模块和触发装置,所述插扣式磁吸导通装置、所述通讯模块和所述触发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高压气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块、识别装置和判别模块,所述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识别装置发出的识别信息,所述判别模块用于将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得到的信息进行危险判别,所述识别装置依次与所述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块和所述判别模块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包括重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线性加速度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失重或超重状态,所述陀螺仪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方向变化,所述线性加速度用于检测人体的加速度,所述重力传感器、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和所述线性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判别模块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体监测装置,所述人体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所述人体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子文张延欣董艺贾新卷季永新罗叔通丛顺李家盛张在晨俞旺新沈雅雯苏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