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记录/再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553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学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稳定的信息信号探测功能,并减少了元件数量。该光学记录/再现装置包括: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出射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用于在/从多种类型的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其中至少两束从光源出射的光具有相互垂直的偏振分量;物镜,用于将每个光源出射的光聚焦到对应的光学记录介质上;放置在光源和物镜之间的准直透镜,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准直;安装在准直透镜和物镜之间的全息元件,用于折射从其中一个光源中出射的光,其中被折射的光是根据波长和偏振分量来选择的;和光电探测器,接收被物镜聚焦后从对应的光学记录介质反射过来的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总的来说涉及一种光学记录/再现装置,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能够在/从多种类型的具有不同记录密度和不同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的光学记录/再现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用于在和/或从如光盘这样的光信息存储介质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使用被物镜聚焦的光束,由光点的大小决定光信息存储介质的记录密度(或记录容量)。下面的公式1给出了光点大小S、光的波长(λ)和物镜数值孔径(NA)之间的关系。S∝λ/NA一般地,为了提高光盘的面记录密度,需要减小形成于光盘上的光点的尺寸。从公式1可以明显看到,要减小光点尺寸,需要缩小波长和增大NA值。例如,需要采用如蓝紫色激光这样的短波长光,并使用NA值为0.6或更高的物镜。已众所周知地,数字多功能盘(DVD)采用波长为650nm(或635nm)的光和NA值为0.6(对于录制式DVD,为0.65)的物镜来记录和/或再现信息。考虑到一张典型的DVD的直径为120mm并且道距为0.74μm,其每一面的记录密度将大于4.7GB。然而,DVD对于记录高清晰活动图像来说不够。这是因为要以高清晰度记录135分钟长的活动图像,单面记录密度至少需要达到23GB。为满足高密度记录容量的要求,展开了许多研究工作,以开发并制定一种高密度光盘的标准,这种高密度光盘即下一代DVD(在下文中称作HD-DVD),或蓝光光盘,这种光盘采用如蓝光这样的波长小于红光(即,波长为405-408nm)的光,并使用NA值为0.6或更高的物镜,而且具有较小的磁道。同时,为了保证因光盘倾斜引起的容差,在为高密度记录提高了物镜NA值的情况下,需要减小光盘厚度。因此,考虑到由光盘倾斜引起的容差的可允许值,对于DVD和HD-DVD,其厚度从传统CD的厚度,即1.2mm减小到了0.6mm。同时,对于DVD和HD-DVD,物镜数值孔径从传统CD的0.45增加到了0.65。考虑到蓝光的记录容量,对于HD-DVD,多采用蓝光光源作为光源。因此,在基于新标准的光盘的开发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新光盘与现有光盘的兼容性。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光学记录/再现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采用单个物镜,可兼容CD、DVD和HD-DVD。参考图1,该光学记录/再现装置包括第一到第三光源1a、1b、1c,分别和不同类型的具有不同记录密度和不同盘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一起使用;第一到第三光路转换器2a、2b、2c,用于改变从每个光源1a、1b、1c中出射的光的光路;准直透镜3,用于使通过光路转换器2a、2b、2c的光准直;反射镜4,用于将通过准直透镜3的光反射到光学记录介质;λ/4波长板5,用于改变入射光的偏振分量;物镜6,用于将通过λ/4波长板5的光聚焦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第一和第二光电探测器7a、7b,用于探测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的信息。这里,第一光源1a用于CD(D1),第二光源1b用于DVD(D2),第三光源1c用于HD-DVD(D3)。图1中附图标记8代表全息元件,用于对光进行衍射和折射,图1中附图标记9代表传感器透镜,用于放大第二光电探测器7b接收到的光点。在上述光学记录/再现装置中,第二和第三光源1b、1c出射用于在或从DVD(D2)和HD-DVD(D3)上记录或再现信息的光,其中DVD(D2)和HD-DVD(D3)要求具有相同的厚度和相同的数值孔径(NA)。但是,第一光源1a必须出射用于在或从CD(D1)上记录或再现信息的光,其中CD(D1)的厚度和数值孔径与DVD(D2)与HD-DVD(D3)的不同。因此,需要NA值与物镜6的NA值不同的透镜配置,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第二和第三光源1b、1c相比,第一光源1a放在更靠近准直透镜3的位置处,因此由第一光源1a出射的光以一定的入射角进入物镜6。图1所示光学系统的缺陷在于增加了物镜6的像差,且像差因物镜6在伺服控制下的运动而进一步增大。像差的增大造成了信息信号的误差,从而形成了误差信号。此外,由于第二和第三光源1b、1c与光学记录介质D1、D2、D3之间的距离同第一光源1a与光学记录介质D1、D2、D3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需要两个分离的光电探测器7a、7b。因此,元件总数增加,导致材料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兼容的光学记录/再现装置,能够更加稳定地探测信息信号,并能够降低元件总数和材料成本。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记录/再现装置,包括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出射不同波长的光,用于在/从不同类型的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其中至少两束从光源出射的光具有相互垂直的偏振分量;物镜,用于将每个光源出射的光聚焦到对应的光学记录介质上;放置在光源和物镜之间的准直透镜,用于使从光源出射的光准直;安装在准直透镜和物镜之间的全息元件,用于折射从其中一个光源中出射的光,其中将被折射的光是根据波长和偏振分量来选择的;和光电探测器,用于接收被物镜聚焦后从对应的光学记录介质反射过来的光。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每一个光源与准直透镜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且全息元件对入射光进行衍射和折射。此外,多个光源最好包括第一光源,用于出射具有第一波长的p-偏振光;第二光源,用于出射具有第二波长的s-偏振光,第二波长小于第一波长;和第三光源,用于出射具有第三波长的s-偏振光,第三波长小于第二波长。全息元件衍射具有第一波长的p-偏振光。此外,在物镜和全息元件之间,形成了对p-偏振光无影响的λ/4波长板,且在全息元件的表面上面向λ/4波长板形成了衍射光栅。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该光学记录/再现装置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光路转换器,用于改变从第一和第二光源中的每一个出射的光的光路;第三光路转换器,用于将来自对应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引导到光电探测器;放置在全息元件和准直透镜之间的反射镜;和透镜箱,用于容纳物镜、λ/4波长板和全息元件。这里,对物镜的伺服控制通过控制透镜箱的运动来实现。该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和/或优点一部分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阐明,一部分通过该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专利技术而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并更容易体会到,在附图中图1是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光学记录/再现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记录/再现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截面图,显示了图2中的λ/4波长板和全息元件;以及图4是图2中全息元件的正面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对本专利技术的现有实施例作出详细描述,其示例在附图中说明,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均表示相同的元件。以下对实施例的描述旨在参考附图解释本专利技术。参考图2,依照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的光学记录/再现装置包括多个光源10a、10b、10c,多个光路转换器20a、20b、20c,准直透镜30,反射镜40,全息元件50,λ/4波长板60,物镜70,透镜箱80和光电探测器90。多个光源10a、10b、10c包括第一CD光源10a,用于在/从CD D1上记录/再现信息;第二DVD光源10b,用于在/从DVD D2上记录/再现信息;第三HD-DVD光源10c,用于在/从HD-DVD D3上记录/再现信息。例如,第一光源10a由激光二极管组成,并出射大约为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记录/再现装置,包括:    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出射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用于在/从多种类型的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其中至少两束从多个光源出射的光具有相互垂直的偏振分量;    物镜,将从多个光源中的每一个出射的光聚焦到对应的一个光学记录介质上;    放置在多个光源和物镜之间的准直透镜,用于对从多个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准直;    安装在准直透镜和物镜之间的全息元件,用于对从多个光源中的一个光源出射的光进行折射,其中将被折射的光是根据波长和偏振分量来选择的;和    光电探测器,用于接收被物镜聚焦后从对应的光学记录介质反射过来的光。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6-7 2005-482571.一种光学记录/再现装置,包括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出射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用于在/从多种类型的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其中至少两束从多个光源出射的光具有相互垂直的偏振分量;物镜,将从多个光源中的每一个出射的光聚焦到对应的一个光学记录介质上;放置在多个光源和物镜之间的准直透镜,用于对从多个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准直;安装在准直透镜和物镜之间的全息元件,用于对从多个光源中的一个光源出射的光进行折射,其中将被折射的光是根据波长和偏振分量来选择的;和光电探测器,用于接收被物镜聚焦后从对应的光学记录介质反射过来的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多个光源中的每个光源与准直透镜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全息元件衍射和折射入射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多个光源包括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出射具有第一波长的p-偏振光;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出射具有第二波长的s-偏振光,第二波长小于第一波长;和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出射具有第三波长的s-偏振光,第三波长小于第二波长;其中,全息元件衍射具有第一波长的p-偏振光。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位于物镜与全息元件之间的λ/4波长板,该λ/4波长板对p-偏振光无影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衍射光栅,该衍射光栅形成于全息元件的面向λ/4波长板的表面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光路转换器,分别改变自第一和第二光源中每一个光源出射的光的光路;和第三光路转换器,用于将来自对应的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引导到光电探测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放置在全息元件和准直透镜之间的反射镜。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透镜箱,用于容纳物镜、λ/4波长板和全息元件,其中对物镜的伺服控制通过控制透镜箱的移动来实现。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衍射光栅包括形成于全息元件中心部的圆拱状突起,以及两个与该圆拱状突起同心的环状突起。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环状突起的截面呈锯齿形。12.一种光学记录/再现装置,包括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出射不同波长的光,用于在/从多种类型的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物镜,将从多个光源中的每一个出射的光聚焦到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勋张鹤炫朴寿韩郑守珍许台演金凤基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