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抗菌活性水处理技术及其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5502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活性水处理技术及其处理器,其中处理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包括预处理单元和至少一组抗菌活性处理单元,所述进水口、预处理单元和抗菌活性处理单元和出水口依次连接;所述抗菌活性处理单元包括外壳、水流通道、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和第二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所述水流通道设置于外壳内,所述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包覆于水流通道,所述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包覆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所述第二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包覆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所述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预处理单元和出水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对水的抗菌和活性处理效果,可保留自来水中天然的钙镁离子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有益的微量元素。有益的微量元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菌活性水处理技术及其处理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饮用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活性水处理技术及其处理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现代工农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联合国世卫组织宣称:地表以下300米以内已无洁净水源。目前,市政自来水处理主要是釆用沉淀、过滤、杀菌等传统工艺,这样的处理方式无法有效去除所有的有害物质,而且氯气杀菌会产生致癌的三氯甲烷等副产物,处理后的水源通过漫长而陈旧的铸铁、PVC管道很容易被二次污染,因此,一般的生活用水源,都存在铁锈、泥沙、悬浮物、病毒、细菌、病原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农药、工农业废料排放)、重金属离子如砷、钴、镉、汞等等。然而,农药、化肥、洗涤剂、各种工业排放废水等带来的重金属盐类、有机物,包括放射粒子等,都是导致地表水质污染的根源。
[0003]饮水机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饮水方式。然而,市售各种瓶装水、桶装水或超纯水大多是即采用所谓离子交换、反渗透、活性碳过滤法或超滤、紫外线杀菌等方法生产的,上述各法,均属化学实验室法或化学工业法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其最大缺点在于:(1)离子交换法虽能将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交换而去除成为软水,但此法不能滤除细菌、荧光物、三氯甲烷等杂质,如保养不好反而成为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菌、弧菌)繁殖的温床;(2)反渗透法虽可将重金属、细菌等杂质分离,但其最大的缺陷,除了能耗大,这种纯净水由于完全缺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若长期饮用容易使人体健康受损害;(3)利用活性碳过滤,故然也可吸附一些臭味、有机物等,但不能彻底除去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况且,如若不经常更换,细菌也会在炭层中大量繁殖,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因此,完全失去过滤功效;(4)此外,以图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效果差、不彻底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抗菌活性水处理技术。此抗菌活性水处理技术既可提高抑菌率,还可保留有益的微量元素。
[0005]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抗菌活性水处理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抗菌活性水处理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包括预处理单元和至少一组抗菌活性处理单元,所述进水口、预处理单元和抗菌活性处理单元和出水口依次连接;
[0007]所述抗菌活性处理单元包括外壳、水流通道、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和第二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所述水流通道设置于外壳内,所述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包覆于水流通道,所述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包覆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所述第二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包覆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所述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预处理单元和出水口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抗菌活性处理单元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抗菌活性处理单元串联一起。
[0009]优选的,所述水流通道具有一条与外壳的轴线平行的直通道,所述直通道的前端与进水口连接,所述直通道的末端与出水口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至少2条与外壳的轴线平行的直通道,各条直通道之间通过弯曲通道依次连接,位于首位的直通道的前端与进水口连接,位于末位的直通道的末端与出水口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带微孔PP高分子材料,所述PP高分子材料固定于壳体内以形成滤芯。
[0012]优选的,所述壳体采用食品组塑料或不锈钢制成。
[0013]优选的,所述带微孔PP高分子材料为不同微孔孔径的PP棉。
[0014]抗菌活性水处理技术,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和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形成具有协同力场的水流通道,协同力场对经过水流通道内的水反复切刈,以使大分子团水转变成小分子团水。
[0015]优选的,在进入水流通道之前,采用预处理单元待处理的进行预处理。
[001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17]1、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活性水处理器主要由预处理单元和至少一组抗菌活性处理单元构成,其中抗菌活性处理单元包括外壳、水流通道、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和第二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和第二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依次对水流通道包覆,以使水流通道内形成协同力场,在预处理单元和抗菌活性处理单元的作用下,有效去除自来水中的重金属、细菌、三氯甲烷等强致癌物质,以及市政自来水输送管道所造成的二次污染的同时,还可调控自来水的pH值为弱碱性(pH=7.3~7.8),抑菌率达98%以上,并能保留自来水中天然的钙镁离子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0018]2、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活性处理单元包括外壳、水流通道、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和第二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和第二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依次对水流通道包覆,以使水流通道内形成协同力场(即高能物理场和化学纳米粒子场的协同结合),在高能物理场与化学纳米粒子场的相互恊同作用下,大分子水经过水流通道时会被反复切刈,使水分子间氢键断裂,成为极限小分子簇团水和单分子水,并瞬间形成带有能量的、弱碱性小分子水(Hz≤100),并进行深层活化处理,处理后得到的小分子水具有极强的溶解力和渗透力,能有预防人体结石症,高钙血病、心脑血管等疾病,饮用口感甘甜的活性健康水。
[0019]3、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活性水处理器采用预处理单元和抗菌活性处理单元对水进行净化和活化处理,无需能耗,不添加化学处理剂,安装使用简便。产生的活性小分子水饮用安全性极高,经中国国家级水质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完全符合国家(GB5749

2006)标准。
[0020]4、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活性水处理技术操作简单,具有强力除垢、防垢功能,同时此处理技术的操作简便,对原水处理效果好,即可去除有坏特征,还可保留自来水中天然的钙镁离子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以形成活性健康水。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抗菌活性水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抗菌活性处理单元的截面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抗菌活性处理单元的剖视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抗菌活性水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抗菌活性处理单元的结构简图。
[0027]其中,1为进水口,2为出水口,3为预处理单元,4为抗菌活性处理单元,5为外壳,6为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7为第二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8为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9为水流通道,10为直通道,11为弯曲通道,12为壳体,13为带微孔PP高分子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至图4所示的抗菌活性水处理器,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菌活性水处理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单元和至少一组抗菌活性处理单元,所述进水口、预处理单元和抗菌活性处理单元和出水口依次连接;所述抗菌活性处理单元包括外壳、水流通道、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和第二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所述水流通道设置于外壳内,所述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包覆于水流通道,所述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包覆第一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所述第二抗菌纳米功能材料层包覆稀土高能场复合材料层;所述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预处理单元和出水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活性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活性处理单元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抗菌活性处理单元串联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活性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具有一条与外壳的轴线平行的直通道,所述直通道的前端与进水口连接,所述直通道的末端与出水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活性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迈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