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528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通过设置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对应的物联网采集器实现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配送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发送到各个区域内的区域管理节点,通过区域内信息整合和无人配送车行驶工作强度的数据统计,在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实现无人配送车的行驶配额管理,且在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进行系统综合管理和相关运行指令的下发,通过四层架构的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实施无人驾驶配送车网络切片管理,对各个区域设置差异化的管理指令,且基于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的指令池管理方式,提升了系统的综合管控能力,达到较佳的无人配送车管理系统性能水平。送车管理系统性能水平。送车管理系统性能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驾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以及万物互联思想的逐渐落地,物联网及其应用型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非物联型网络,成为网际交互的新形态。
[0003]随着万物互联思想的逐步深入,物联网被视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浪潮、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浪潮已经过去,现在正面临着以物联网为背景下的第三次产业浪潮。各种智能化设备应用,人物感应,都逐步普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物联网即将取代互联网,互联网即将消失,不是一个趋势,而是一个现实。
[0004]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0005]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其所面临的短板亦愈专利技术显。物联网面临着哪些问题呢?一、个人隐私以及安全问题是关键。在RFID使用过程中,个人信息的嵌入会导致部分信息泄露,严重点甚至会威胁个人财产以及生命安全,这也将成为未来技术革新的一个关键。二、成本昂贵,推广难度高。在物联网发展的萌芽阶段,我国部分芯片以及设备来自于国外,其昂贵的成本对于推广大大提升了难度。三、物联网属于新型产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物联网引进至今,仅有不到20年时间,以至于中国乃至国际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即使关于物联网的定义也产生了多个版本。四、缺乏核心技术以及自主研发意识。对于物联网的一些核心技术,如RFID技术等过于依赖国外,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0006]在物联网的各种基础性应用中,无人驾驶在汽车制造领域,尤其凸显其业态活力。
[0007]领域内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定义已经比较成熟。一般认为,无人驾驶技术是传感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导航定位、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智能控制等多门前沿学科的综合体。无人驾驶汽车,又称自动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运输动力的无人地面载具。我们理想的无人驾驶汽车是无需人类操作即能从地点A行驶到地点B,不管途中环境多复杂天气多恶劣都由机器自己完成。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在于无人驾驶技术,如果说汽车工业是制造业的皇冠,那么无人驾驶技术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多门技术整合才能实现,它并非是一项单一的新技术,其中包括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GPS、计算机视觉、决策系统、操作系统、高精地图、实时定位、机械控制、能耗散热管理等等。尽管无人驾驶汽车看起来很科幻,但实际上梦想正在照进现实。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
开展了地面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此可以将其归结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受限于硬件技术、图形处理和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发展的滞后,地面无人驾驶车辆侧重于遥控驾驶。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自主车辆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地面无人驾驶车辆得以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种自主和半自主移动平台。但是由于受定位导航设备、障碍识别传感器、计算控制处理器等关键部件性能的限制,当时的无人驾驶车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主行驶,但行驶速度低,环境适应能力弱。第三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在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等技术方面的突破,半自动型地面无人驾驶车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部分地面无人驾驶车辆参与了军事实战,验证了地面无人驾驶车辆的作战能力,这使人们看到了地面无人驾驶车辆的发展前景,大大激发了各国研发地面无人驾驶车辆的热情,也掀起了研究高潮。在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和技术发展的激励下,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在无人驾驶车辆技术方面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进入21世纪后,随着物理计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动态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路线导航、障碍躲避、突发决策等关键技术得到解决,无人驾驶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0008]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通过设置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对应的物联网采集器实现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配送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发送到各个区域内的区域管理节点,通过区域内信息整合和无人配送车行驶工作强度的数据统计,在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实现无人配送车的行驶配额管理,且在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进行系统综合管理和相关运行指令的下发,通过四层架构的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实施无人驾驶配送车网络切片管理,对各个区域设置差异化的管理指令,且基于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的指令池管理方式,提升了系统的综合管控能力,达到较佳的无人配送车管理系统性能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优于现有技术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12]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每个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均安装有物联网采集器,用于采集对应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配送信息;
[0013]所述配送信息至少包含每个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配送的物品类型ID以及物品统计数量ID,所述配送信息被直接发送至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
[0014]多个区域物流管理节点,每个所述区域物流管理节点,用于基于区域内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的所属区域标识,确定属于本区域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并管理本区域下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
[0015]以及,所述每个所述区域物流管理节点还基于物联网采集本区域下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并基于采集的区域下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确定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k为各个区域的区域标识;
[0016]所述多个所述区域物流管理节点还向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调节层传输区域
行驶配额消耗率M(k),k为各个区域的区域标识;
[0017]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所述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所述区域物流管理节点向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调节层传输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并对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进行排序,获取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最高和次高的两个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
[0018]所述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还基于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最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1,向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请求第一管理指令,并接收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发送的第一管理指令;
[0019]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每个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均安装有物联网采集器,用于采集对应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配送信息;所述配送信息至少包含每个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配送的物品类型ID以及物品统计数量ID,所述配送信息被直接发送至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多个区域物流管理节点,每个所述区域物流管理节点,用于基于区域内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的所属区域标识,确定属于本区域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并管理本区域下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以及,所述每个所述区域物流管理节点还基于物联网采集本区域下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并基于采集的区域下的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确定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k为各个区域的区域标识;所述多个所述区域物流管理节点还向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调节层传输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k为各个区域的区域标识;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所述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所述区域物流管理节点向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调节层传输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并对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进行排序,获取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最高和次高的两个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所述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还基于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最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1,向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请求第一管理指令,并接收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发送的第一管理指令;以及,基于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次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2,向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请求第二管理指令,并接收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发送的第二管理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管理指令来自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的第一管理指令池,所述第二管理指令来自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的第二管理指令池;所述第一管理指令用于控制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最高区域的配额调整或区域控制,所述第二管理指令用于控制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次高区域的配额调整或区域控制;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用于基于上传的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配送信息以及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最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1、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次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2,执行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管理;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还用于存储和更新第一管理指令池以及第二管理指令池,并基于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的指令请求,按照特定策略选取第一管理指令和第二管理指令。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无人驾驶配送车还存储自身的无人驾驶配送车ID与所属区域标识。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至少包括:
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在一个运营周期内已行驶的路程;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在一个运营周期内允许行驶的配额总路程;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在一个运营周期内已行驶的路程占允许行驶的配额总路程的比例K1;所述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权重参考值W1。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端,用于基于上传的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配送信息以及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最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1、获取的区域行驶配额消耗率M(k)次高区域及其对应的区域物流管理节点P2,执行无人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管理,至少包括:向无人配送车智慧系统管理层发送对应的第一管理指令和第二管理指令。5.如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智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采集器还与附近其它无人驾驶配送车安装的物联网采集器进行通信,从而使得所述物联网采集器采集的无人驾驶配送车的行驶信息、配送信息能够执行中继转发。6.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柱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