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送喷雾打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5183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送喷雾打药装置,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喷出的部分农药凝聚成水滴且自然沉降的问题。本风送喷雾打药装置包括壳体组件、风扇和喷头,壳体组件内具有过风通道,过风通道的进风口位于壳体组件的一端壁上,过风通道的出风口位于壳体组件的侧壁上;过风通道包括进风段和出风段,风扇位于进风段内,喷头位于出风段内,过风通道还包括引流段,进风段和出风段之间通过引流段相连通,引流段内设置有整流结构,整流结构与壳体组件固定连接。本风送喷雾打药装置的过风通道增设引流段以及在引流段内增设整流结构;提高出风段内周向气压均匀性,降低从喷头喷出水雾凝结呈水滴的可能性,即气流将更多水雾带走。即气流将更多水雾带走。即气流将更多水雾带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送喷雾打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涉及一种打药装置,特别是一种风送喷雾打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打药是指人们给农作物看病诊治时喷洒农药,风送喷雾打药装置便是一种喷洒农药的设备。关于喷洒农药设备的相关文献较多,如一种自走式打药机(申请号201922090839.X),包括履带、内燃机、药箱、风机、药泵、油泵、油箱等部件。风机支撑架上部设置风机,药泵输出药液给风机的喷洒装置;该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喷洒农药,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喷洒出去的药液长度相对较短,通常仅适合给低矮的灌木喷洒农药,并不适合给高大的乔木喷洒农药。2、喷洒装置喷出的部分农药凝聚成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在地面上,这样不仅浪费农业,还影响环境。3、药箱和风机分别设置在纵梁的两端,不仅存在着药液输送距离长,管道布置复杂的问题,还存在着车辆行走药液会在药箱内晃动,以及随着药液逐渐被使用,车辆重心会发生转移,进而不利于行走,尤其是不利于爬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风送喷雾打药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风送喷雾打药装置的农药使用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风送喷雾打药装置包括壳体组件、风扇和喷头,壳体组件内具有过风通道,过风通道的进风口位于壳体组件的一端壁上,过风通道的出风口位于壳体组件的侧壁上;过风通道包括进风段和出风段,风扇位于进风段内,喷头位于出风段内,其特征在于,过风通道还包括引流段,进风段和出风段之间通过引流段相连通,引流段内设置有整流结构,整流结构与壳体组件固定连接。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风送喷雾打药装置的过风通道增设引流段以及在引流段内增设整流结构。引流段的内侧面和整流结构都能使气流更顺畅地流入出风段内,显著降低扰动气流产生;整流结构还提高出风段内气压均匀性,尤其是显著提高出风段内周向气压均匀性,进而降低从喷头喷出水雾凝结呈水滴的可能性,即气流将更多水雾带走。
[0006]在上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中,所述整流结构包括能使气流分层流动的分流板。
[0007]在上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中,所述分流板包括位于出风段内的出风分流部。
[0008]在上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中,所述分流板还包括位于引流段内的引流分流部,引流分流部呈圆锥台状,引流分流部与出风分流部之间连贯且平滑过渡设置。
[0009]在上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中,所述整流结构还包括位于进风段内的轴向整流件。
[0010]在上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中,所述轴向整流件包括多条整流片部,多条整流片部绕着进风段的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整流片部的纵向线与进风段的径向线重合。
[0011]在上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风扇罩和前端板;前端板又包括呈圆锥台状的引流部,引流部与风扇罩之间形成引流段。
[0012]在上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中,所述前端板还包括位于引流部下方的底壁部,底壁部封堵出风段的底部区域。
[0013]在上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中,在所述进风段的轴心线方向上,喷头错位设置。
[0014]在上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中,所述壳体组件内安装有管架,管架中具有多个穿入出风段内的支管部,支管部与喷头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喷头包括接管、喷头体和喷头帽,喷头体与接管之间转动连接,喷头体上安装有两组喷头帽。
附图说明
[0015]图1和图2是履带式风送喷雾打药机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风送喷雾打药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中A

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风送喷雾打药装置隐去前端板所处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风送喷雾打药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喷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喷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图8中B

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药箱隐去一侧壁所处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车架;20、动力源;30、履带轮;40、隔膜泵;50、传动机构;50a、输出段;60、药箱;60a、安装管部;60b、隔板;70、风送喷雾打药装置;80、驾驶操纵台;90、分水器;1、壳体组件;1a、风扇罩;1a1、进风部;1a2、出风后侧壁部;1b、前端板;1b1、引流部;1b2、出风前侧壁部;1b3、底壁部;1b31、左引流斜面;1b32、右引流斜面;2、风扇;3、喷头;3a、接管;3b、喷头体;3c、喷头帽;4、过风通道;4a、进风段;4b、出风段;4c、引流段;5、防护罩;5a、防护网部;6、轴向整流件;6a、整流片部;7、分流板;7a、出风分流部;7b、引流分流部;8、管架;8a、支管部;9、活接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履带式风送喷雾打药机包括车架10、动力源20、履带轮30、隔膜泵40、传动机构50、药箱60和风送喷雾打药装置70;风送喷雾打药装置70包括壳体组件1、风扇2和多组喷头3。
[0027]履带轮30安装在车架10的下方,动力源20安装在车架10前端的一侧,车架10前端的另一侧安装有驾驶操纵台80,药箱60固定在车架10的中部,风送喷雾打药装置70的壳体组件1固定在车架10的后端,这种布置方式重心更稳定,避免药箱60对行车视线的影响,即具有布置合理,驾驶安全性高的优点。
[0028]履带轮30与动力源20之间通过变速箱相连接,变速箱安装在车架10上。传动机构50安装在车架10上,传动机构50使隔膜泵40的输入轴与风送喷雾打药装置70的风扇2均与动力源20相连接。隔膜泵40安装在驾驶操纵台80的坐凳下方,这样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提高结构紧凑性。
[0029]如图10所示,药箱60内具有前后设置的安装管部60a,安装管部60a的内腔前后贯通,传动机构50的传动轴穿过安装管部60a;药箱60内安装有多片隔板60b,隔板60b与安装管部60a固定连接;该结构不仅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紧凑,药箱60强度高的优点,以及隔板60b能显著缓解药箱60内存放溶液震荡,提高行驶安全性和稳定性。
[0030]药箱60的内腔与隔膜泵40的进液口相连通,多组喷头3通过分水器90与隔膜泵40的出液口相连通,这样显著提高喷头3喷出溶液压力一致性,实现提高溶液雾化效果一致性。
[0031]如图3至图6所示,风送喷雾打药装置70的壳体组件1包括风扇罩1a和前端板1b;前端板1b位于风扇罩1a的前侧,即前端板1b位于风扇罩1a和药箱60之间;前端板1b和风扇罩1a之间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这样便于壳体组件1的零部件生产,以及便于风送喷雾打药装置70拆装,实现降低制造和维护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送喷雾打药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风扇(2)和喷头(3),壳体组件(1)内具有过风通道(4),过风通道(4)的进风口位于壳体组件(1)的一端壁上,过风通道(4)的出风口位于壳体组件(1)的侧壁上;过风通道(4)包括进风段(4a)和出风段(4b),风扇(2)位于进风段(4a)内,喷头(3)位于出风段(4b)内,其特征在于,过风通道(4)还包括引流段(4c),进风段(4a)和出风段(4b)之间通过引流段(4c)相连通,过风通道(4)内设置有整流结构,整流结构与壳体组件(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结构包括能使气流分层流动的分流板(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7)包括位于出风段(4b)内的出风分流部(7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7)还包括位于引流段(4c)内的引流分流部(7b),引流分流部(7b)呈圆锥台状,引流分流部(7b)与出风分流部(7a)之间连贯且平滑过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送喷雾打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结构还包括位于进风段(4a)内的轴向整流件(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送喷雾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平波陈性利徐华正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集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