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楼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94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9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尤其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楼梯,解决了当梯体上承载的物体过重时,承托平台和两侧固定块易在外力作用下断裂,造成楼梯损坏的问题,其包括梯体和承托平台,所述梯体包括梯顶、梯底和若干台阶,所述承托平台上开设有供所述梯顶嵌入的第一承托槽,以及供所述梯底嵌入的第二承托槽,所述承托平台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连接有多个固定块,所述承托平台远离所述梯体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条,所述承托平台底部远离梯体的一端比靠近梯体的一端低。本申请具有加强承托平台在梯井内的安装强度,提高承托平台的承载力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楼梯


[0001]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楼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部分建筑工程中采用装配式建筑来建造楼体雏形,装配式建筑包括预制的墙板、楼体、梁柱等,将大量建筑结构的现场浇注作业转移至工厂内进行,将制作养护后的建筑模块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不仅能够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散布,而且加快了工程进度,减少了建造成本,因此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逐年上升。
[0003]装配式建筑一般将预制墙板逐层向上累积,形成楼层和贯穿楼梯的梯井,装配式楼梯分为预制的梯体和承托平台,承托平台两侧连接有固定块,梯井侧壁提前预留供固定块插入的孔洞,便于将固定块嵌入梯井侧壁并将承托平台固定于梯井内,再利用吊装工具将梯体移动至梯井内,放置于两个相邻的承托平台上,即完成装配式建筑的初步制造。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当梯体上承载的物体过重,时,承托平台与两侧的固定块易在外力作用下断裂,造成楼梯损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加强承托平台在梯井内的安装强度,提高承托平台的承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楼梯。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楼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楼梯,包括梯体和承托平台,所述梯体包括梯顶、梯底和若干台阶,所述承托平台上开设有供所述梯顶嵌入的第一承托槽,以及供所述梯底嵌入的第二承托槽,所述承托平台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连接有多个固定块,所述承托平台远离所述梯体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条,所述承托平台底部远离梯体的一端比靠近梯体的一端低。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承托平台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连接多个固定块,在承托平台远离梯体的一端连接固定条,增加了梯井侧壁与承托平台间的受力面积,加强了梯井侧壁对承托平台的承载力,通过将承托平台远离梯体的一端设置为较靠近梯体的一端低,增加了承托平台远离梯体的一侧与梯井侧壁的接触面积,即减小了梯井和承托平台间的压强,使得梯体和承托平台能够承载更大的重量,通过在承托平台上开设分别供梯体的梯顶和梯底安装的第一承托槽和第二承托槽,使得安装后的梯顶顶面与相对应的承托平台顶面相齐平,梯底顶面与相对应的承托平台顶面相齐平,方便了梯体在相邻两个承托平台上的固定安装。
[0009]可选的,多个所述台阶内均埋设有多个第一吊装部,所述第一吊装部包括固定板和吊装螺栓,所述吊装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还连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外壁与所述台阶紧贴,所述第一吊装部上连接有第二吊装部,所述第二吊装部包括螺纹套和吊装链,所述螺纹套和所述吊装螺栓螺纹配合,所述螺纹套上连接有吊装圈,所述吊装链末端连接有挂钩,所述吊装圈和所述挂钩挂接配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多个台阶内埋设固定板和吊装螺栓,在吊装螺栓上螺纹连接螺纹套,在螺纹套上连接吊装圈,在吊装链末端连接挂钩,将吊装链与螺纹套通过挂钩与吊装圈挂接配合,方便了将梯体吊起并移动,方便了梯体的调整和安装,通过在固定板上连接防护套,使得当梯体浇注时混凝土不与吊装螺栓的模具接触,方便了梯体的脱模,且螺纹套与吊装螺栓螺纹连接或螺纹套从吊装螺栓取下时,防护套将螺纹套与台阶的混凝土隔开,防止螺纹套与混凝土间产生磨损,减少了对螺纹套的损害。
[0011]可选的,所述防护套外壁连接有多个限位板。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护套外壁连接多个限位板,限位板埋设于台阶内,当螺纹套与吊装螺栓螺纹连接并通过吊装链将梯体吊起时,限位板与台阶的混凝土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增强了台阶对第一吊装部的固定强度,减小了第一吊装部与台阶脱离的几率。
[0013]可选的,所述台阶的顶面与所述台阶长度方向的侧面间的夹角为锐角。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台阶顶面与台阶长度方向的侧面间的夹角设为锐角,使得台阶与梯体长度和高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台阶的宽度,增大了人们在梯体上行走时鞋面与台阶的可接触面积,减小了人们在台阶上因踏空或接触面积小而摔倒的几率,增加了人们在梯体上行走的安全性。
[0015]可选的,所述台阶的顶面与所述台阶长度方向的侧面交接处为光滑的弧形面。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台阶顶面与台阶长度方向上的侧面交接处设为光滑的弧形面,使得人们在台阶上不慎摔倒磕到台阶时人体与台阶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减小了磕碰处受到的压强,减小了人们摔倒时受到的伤害,提高了梯体的安全性。
[0017]可选的,所述台阶的顶面上沿所述台阶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防滑槽,所述防滑槽内壁为光滑的弧形面。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台阶顶面开设若干防滑槽,使得人们在台阶上行走时鞋面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减小了人们在台阶上滑倒的几率,通过将防滑槽的内壁设为光滑的弧形面,使得清洁人员顺着防滑槽的长度方向清扫台阶时,能够快速将防滑槽内的污物扫除,方便了台阶的清扫。
[0019]可选的,所述防滑槽的两端与所述梯体长度方向上的侧面不接触,所述防滑槽两端为光滑的球形面。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滑槽两端设为与梯体长度方向上的侧面不接触,且防滑槽两端为光滑的球形面,减小了台阶上的清洁死角,方便了清洁人员将防滑槽内的污物清扫干净。
[0021]可选的,多个所述台阶顶面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承托平台内部的一端均开设有栏杆孔。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台阶顶面长度方向上靠近承托平台内部的一端开设栏杆孔,即在梯体远离梯井侧壁的一端开设栏杆孔,方便了梯体安装至梯井内后将栏杆嵌入栏杆孔内,填入混凝土将栏杆固定,而不需在梯体上再次开凿栏杆孔,方便了栏杆的后续安装。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在承托平台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连接多个固定块,在承托平台远离梯体的一端连接固定条,增加了梯井侧壁与承托平台间的受力面积,加强了梯井侧壁对承托平台的承载
力,通过将承托平台远离梯体的一端设置为较靠近梯体的一端低,增加了承托平台远离梯体的一侧与梯井侧壁的接触面积,即减小了梯井和承托平台间的压强,使得梯体和承托平台能够承载更大的重量,通过在承托平台上开设分别供梯体的梯顶和梯底安装的第一承托槽和第二承托槽,使得安装后的梯顶顶面与相对应的承托平台顶面相齐平,梯底顶面与相对应的承托平台顶面相齐平,方便了梯体在相邻两个承托平台上的固定安装;
[0025]2.通过在吊装螺栓连接的固定板上连接防护套,将吊装螺栓的模具与台阶的混凝土隔开,方便了台阶与吊装螺栓的模具间的脱离,通过在防护套外壁连接多个限位板,增强了吊装螺栓与台阶间的固定强度,减小了吊装螺栓从台阶内脱离的几率;
[0026]3.通过将台阶顶面与台阶长度方向上的侧面间的夹角设为锐角,增大了台阶的宽度,增加了人们在台阶上行走时鞋面与台阶间的可接触面积,通过在台阶顶面沿台阶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防滑槽,增加了人们在台阶上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楼梯,包括梯体(1)和承托平台(2),所述梯体(1)包括梯顶(12)、梯底(13)和若干台阶(11),所述承托平台(2)上开设有供所述梯顶(12)嵌入的第一承托槽(23),以及供所述梯底(13)嵌入的第二承托槽(24),所述承托平台(2)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连接有多个固定块(2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平台(2)远离所述梯体(1)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条(22),所述承托平台(2)底部远离梯体(1)的一端比靠近梯体(1)的一端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楼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台阶(11)内均埋设有多个第一吊装部(3),所述第一吊装部(3)包括固定板(33)和吊装螺栓(31),所述吊装螺栓(31)固定于所述固定板(33)上,所述固定板(33)上还连接有防护套(32),所述防护套(32)外壁与所述台阶(11)紧贴,所述第一吊装部(3)上连接有第二吊装部(4),所述第二吊装部(4)包括螺纹套(41)和吊装链(42),所述螺纹套(41)和所述吊装螺栓(31)螺纹配合,所述螺纹套(41)上连接有吊装圈(411),所述吊装链(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忠成陈双琳张丙南王灿周坚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盛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