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正极板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93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正极板栅,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包括主框体、设置在主框体外部的连接板耳、两设置在主框体内的纵向筋组、多个设置在两纵向筋组之间的加强筋、以及多个设置在主框体内的横向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蓄电池正极板栅,通过在主框体内部靠近连接板耳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并且加强筋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加强筋另一端的宽度以及纵向筋的宽度,加强筋宽度较大的一端连接在主框体上靠近连接板耳的位置。通过加强筋的加强作用可以对主框体上连接板耳附近的结构进行加固,防止在蓄电池使用过程中由于板栅蠕变产生的应力导致板栅在连接板耳附近产生断裂,提高了蓄电池正极板栅的结构强度,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更安全。更安全。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正极板栅


[0001]本技术属于蓄电池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蓄电池正极板栅。

技术介绍

[0002]板栅是铅酸蓄电池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蓄电池内具有非常重要作用:首先可以作为正、负极活性物质的“骨架”起到机械支撑作用,其次可以作为极板的汇集电流的载体,将极板各部位电流输入/输出到板耳位置。但是阀控式蓄电池领域正极板栅多使用Pb

Sn

Ca

Al合金,电池在使用寿命期间正极板栅会发生蠕变,即电池放电期间极板厚度增大,在后续充电过程中极板厚度减小,这相当于极板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发生“脉动”,由于正极板栅变形产生的应力会导致板栅的框体会产生断裂的问题,造成电池失效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正极板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蓄电池板栅在使用时正极板栅发生蠕变导致板栅框体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正极板栅,用于设置在蓄电池内部,包括主框体、设置在所述主框体外部的连接板耳、两设置在所述主框体内的纵向筋组、多个设置在两所述纵向筋组之间的加强筋、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主框体内的横向筋,所述纵向筋组均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纵向筋,所述横向筋与纵向筋以及加强筋均交叉设置,所述加强筋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加强筋另一端的宽度以及纵向筋的宽度,所述加强筋宽度较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框体上靠近所述连接板耳的位置。
[0005]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加强筋包括依次设置的渐变段、以及均匀段,所述渐变段的宽度沿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依次减小,所述均匀段的端部连接设置在所述渐变段宽度较小的一端。
[0006]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渐变段宽度最大处的尺寸为所述纵向筋宽度的1.5至2倍,所述渐变段宽度最小处的尺寸大于等于纵向筋的宽度,所述均匀段的宽度也大于等于纵向筋的宽度。
[0007]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渐变段的长度为加强筋总长度的1/5至2/3,所述渐变段与均匀段为一体成型。
[0008]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多个所述横向筋中的一个为横向连接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纵向筋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框体上,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纵向筋的另一端均连接在所述横向连接筋,所述横向连接筋与主框体之间还设置有与加强筋以及纵向筋均错位设置的纵向错位筋。
[000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纵向错位筋与纵向筋均平行设置,所述纵向错位筋的数量大于纵向筋与加强筋的总和。
[00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横向连接筋为多个所述横向筋中距离连接板耳最远的一个,所述纵向错位筋位于所述横向连接筋与主框体之间、且位于所述横向连接筋远离
所述连接板耳的侧面。
[00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板耳位于所述主框体的顶部且靠近其中一组纵向筋组设置,远离所述连接板耳的纵向筋组中的一个纵向筋为纵向连接筋,多个所述横向筋中的一个为横向隔离筋,所述纵向连接筋与横向隔离筋以及主框体围设的区域中设置有横向错位筋。
[00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横向错位筋均与横向筋相互错位设置,且所述横向错位筋均与横向筋相互平行设置。
[0013]本技术提供的蓄电池正极板栅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主框体内部设置有两组由多个纵向筋组成的纵向筋组,并且在两纵向筋组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在主框体内部还设置有分别与纵向筋以及加强筋交叉设置的横向筋,并且所述加强筋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加强筋另一端的宽度以及纵向筋的宽度,所述加强筋宽度较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框体上靠近所述连接板耳的位置。本技术蓄电池正极板栅,通过在主框体内部靠近连接板耳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并且加强筋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加强筋另一端的宽度以及纵向筋的宽度,加强筋宽度较大的一端连接在主框体上靠近连接板耳的位置。通过加强筋的加强作用可以对主框体上连接板耳附近的结构进行加固,防止在蓄电池使用过程中由于板栅蠕变产生的应力导致板栅在连接板耳附近产生断裂,提高了蓄电池正极板栅的结构强度,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更安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正极板栅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连接板耳;2、主框体;3、横向筋;4、纵向筋;5、纵向错位筋;6、横向错位筋;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蓄电池正极板栅进行说明。蓄电池正极板栅,包括主框体2、设置在主框体2外部的连接板耳1、两设置在主框体2内的纵向筋组、多个设置在两纵向筋组之间的加强筋7、以及多个设置在主框体2内的横向筋3,纵向筋组均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纵向筋4,横向筋3与纵向筋4以及加强筋7均交叉设置,加强筋7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加强筋7另一端的宽度以及纵向筋4的宽度,加强筋7宽度较大的一端连接在主框体2上靠近连接板耳1的位置。
[0019]本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正极板栅,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主框体2内部设置有两组由多个纵向筋组成的纵向筋组,并且在两纵向筋组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7、在主框体2内
部还设置有分别与纵向筋4以及加强筋7交叉设置的横向筋3,并且所述加强筋7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加强筋7另一端的宽度以及纵向筋4的宽度,所述加强筋7宽度较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框体2上靠近所述连接板耳1的位置。本技术蓄电池正极板栅,通过在主框体2内部靠近连接板耳1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7,并且加强筋7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加强筋7另一端的宽度以及纵向筋4的宽度,加强筋7宽度较大的一端连接在主框体2上靠近连接板耳1的位置。通过加强筋7的加强作用可以对主框体2上连接板耳1附近的结构进行加固,防止在蓄电池使用过程中由于板栅蠕变产生的应力导致板栅在连接板耳1附近产生断裂,提高了蓄电池正极板栅的结构强度,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更安全。
[0020]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纵向筋4的宽度方向指的是纵向筋4朝向相邻纵向筋4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即为纵向筋4的宽度方向。
[002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蓄电池正极板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加强筋7包括依次设置的渐变段、以及均匀段,渐变段的宽度沿加强筋7的长度方向依次减小,均匀段的端部连接设置在渐变段宽度较小的一端。渐变段宽度最大的一端连接在主框体2的内壁上,加强筋7采用此种结构,将加强筋7分为渐变段与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正极板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体、设置在所述主框体外部的连接板耳、两设置在所述主框体内的纵向筋组、多个设置在两所述纵向筋组之间的加强筋、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主框体内的横向筋,所述纵向筋组均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纵向筋,所述横向筋与纵向筋以及加强筋均交叉设置,所述加强筋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加强筋另一端的宽度以及纵向筋的宽度,所述加强筋宽度较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框体上靠近所述连接板耳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正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依次设置的渐变段、以及均匀段,所述渐变段的宽度沿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依次减小,所述均匀段的端部连接设置在所述渐变段宽度较小的一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正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段宽度最大处的尺寸为所述纵向筋宽度的1.5至2倍,所述渐变段宽度最小处的尺寸大于等于纵向筋的宽度,所述均匀段的宽度也大于等于纵向筋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电池正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段的长度为加强筋总长度的1/5至2/3,所述渐变段与均匀段为一体成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正极板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会杰李亚辉张利芳王丽斋张旭东张猛吴学谦李春国
申请(专利权)人: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