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90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包括内支撑层、外支撑层和分离层,采用交叉螺旋焊接方式将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焊接成无纺布圆管状支撑体,解决了单层管式膜机械性能不足所导致容易被压扁或者破裂,进而致使无纺布支撑层与膜分离层分离的问题;采用交叉螺旋焊接方式避免了内支撑带和外支撑带的边缘堆叠焊接,解决了双层无纺布单方向螺旋堆叠焊接时,多层无纺布边缘同时焊接容易存在焊接不牢或焊接不均的问题;内支撑带焊缝与外支撑带增强型焊缝将内外支撑层连接成类似三维网状结构,增强型焊接点作为三维网状结构的刚性结合点,进一步增强了管式膜的机械强度,进而提高了所制备管式膜的机械性能及承压能力。的机械性能及承压能力。的机械性能及承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


[0001]本技术涉及分离膜制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

技术介绍

[0002]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以分离膜为核心,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物料的新兴技术,该技术利用特殊的薄膜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对液体或气体中的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因其兼有分离、浓缩、提纯和精制的功能,且选择性高,成本低,易于操作等特点,在水处理、化工、制药、海水淡化等领域广泛应用。
[0003]在水处理及物料分离等领域因不同的工艺段及不同的物料分离要求等,需应用不同孔径的膜材料,其中包括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和微滤膜等。按膜的物理形状分为平板膜、中空纤维膜、管式膜和卷式膜。
[0004]平板膜、中空纤维膜及卷式膜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膜堵塞、通量下降,造成严重的膜污染的问题,管式膜因其液料流道宽,结合错流过滤,可分离高浓悬浮物含量的料液。
[0005]管式膜有陶瓷、金属等无机材料制成的无机管式膜,也有PSF、PE、PES、PVDF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有机管式膜。无机管式膜(包括陶瓷膜、不锈钢膜)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生产周期长、能耗高,因而造价和使用成本很高。有机管式膜可以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市场占有率高。
[0006]目前,管式膜分为单层、双层或者多层支撑层制备的管式膜。单层支撑层制备的管式膜存在承压能力低的弊端,双层或多层支撑层的重叠焊接方式所生产的膜材料虽然可提高承压能力,但利用两层甚至多层支撑层重叠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常常出现焊接不牢或焊接不均的现象,进而导致膜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液或爆管的现象,直接影响整个膜组件的使用。
[0007]综上所述,如何提高管式膜的机械强度,提高管式膜焊接均匀性及牢固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能够提高管式膜的机械强度,提高管式膜焊接均匀性及牢固性。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包括:
[0011]内支撑层,所述内支撑层通过内支撑带呈螺旋状搭接缠绕成管状,且所述内支撑带边缘相互搭接重叠处焊接有内支撑带焊缝;
[0012]外支撑层,所述外支撑层通过外支撑带呈螺旋状搭接缠绕在所述内支撑层上形成,所述外支撑带边缘相互搭接重叠处焊接有外支撑带增强型焊缝,
[0013]所述外支撑带与所述内支撑带交叉缠绕,且在所述外支撑带和所述内支撑带的交叉处,所述外支撑带边缘相互搭接重叠焊接,并与所述内支撑带焊缝焊接,形成内外支撑带增强型焊接点;
[0014]分离层,所述分离层为铸液膜涂覆在所述内支撑层和所述外支撑层围设成的管状内壁上,经相转化法形成。
[0015]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外支撑带增强型焊缝焊接所述外支撑带边缘相互搭接重叠处及所述内支撑层的一部分。
[0016]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内支撑层通过所述内支撑带缠绕在焊接中心轴上形成。
[0017]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内支撑带与所述外支撑带的螺旋方向相反,且所述内支撑带与所述外支撑带的螺旋角相同。
[0018]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内支撑带与所述外支撑带的螺旋角均大于或者等于45
°
,且小于或者等于75
°

[0019]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内支撑带的材质为PP或者PET;
[0020]和/或
[0021]所述外支撑带的材质为PP或者PET。
[0022]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内支撑带和所述外支撑带为相同材质的无纺布条。
[0023]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内支撑带和所述外支撑带为同一无纺布条。
[0024]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内支撑带和所述外支撑带的宽度相同;和/或
[0025]所述内支撑带边缘相互搭接重叠处的搭接宽度与所述外支撑带边缘相互搭接重叠处的搭接宽度相同。
[0026]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内支撑带和所述外支撑带的宽度均大于或者等于5mm,且小于或者等于100mm。
[0027]根据本技术的各个实施方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这些组合之后所得的实施方案也在本技术范围内,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002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采用交叉螺旋焊接方式将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焊接成无纺布圆管状支撑体,解决了单层管式膜机械性能不足所导致容易被压扁或者破裂,进而致使无纺布支撑层与膜分离层分离的问题;采用交叉螺旋焊接方式避免了内支撑带和外支撑带的边缘堆叠焊接,解决了双层无纺布单方向螺旋堆叠焊接时,多层无纺布边缘同时焊接容易存在焊接不牢或焊接不均的问题;内支撑带焊缝与外支撑带增强型焊缝将内外支撑层连接成类似三维网状结构,增强型焊接点作为三维网状结构的刚性结合点,进一步增强了管式膜的机械强度,进而提高了所制备管式膜的机械性能及承压能力。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内支撑层制备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外支撑层交叉螺旋焊接制备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外支撑带增强型焊缝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内外支撑层增强型焊接点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制备时内支撑层焊缝焊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制备时内支撑层焊缝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制备时外支撑层增强型焊缝焊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制备时外支撑层增强型焊缝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制备时内外支撑层增强型焊接点焊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制备时内外支撑层增强型焊接点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0]在图1

图10中:
[0041]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1、内支撑层11、内支撑带110、内支撑带焊缝111、外支撑层12、外支撑带120、外支撑带增强型焊缝121、内外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支撑层,所述内支撑层通过内支撑带呈螺旋状搭接缠绕成管状,且所述内支撑带边缘相互搭接重叠处焊接有内支撑带焊缝;外支撑层,所述外支撑层通过外支撑带呈螺旋状搭接缠绕在所述内支撑层上形成,所述外支撑带边缘相互搭接重叠处焊接有外支撑带增强型焊缝,所述外支撑带与所述内支撑带交叉缠绕,且在所述外支撑带和所述内支撑带的交叉处,所述外支撑带边缘相互搭接重叠焊接,并与所述内支撑带焊缝焊接,形成内外支撑带增强型焊接点;分离层,所述分离层为铸液膜涂覆在所述内支撑层和所述外支撑层围设成的管状内壁上,经相转化法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带增强型焊缝焊接所述外支撑带边缘相互搭接重叠处及所述内支撑层的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层通过所述内支撑带缠绕在焊接中心轴上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螺旋复合有机管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带与所述外支撑带的螺旋方向相反,且所述内支撑带与所述外支撑带的螺旋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博浪胡轶波戴杰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