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渣区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89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渣区冷却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所述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相互对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前侧设有开口,所述上冷却模块内设有上循环水路,所述下冷却模块内设有下循环水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上冷却模块与下冷却模块可拆卸连接,降低了一体式铸造生产的难度,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分体式的结构可以在某一模块失效损坏后,单独更换该模块,缩减产品更换维修费用,节约资源。通过在两个冷却模块内设置独立的循环水路,可保证冷却器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同时可避免更换某一模块时对另一模块造成影响,保证冷却器的正常运行。正常运行。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渣区冷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冶金炉渣区冷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渣区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渣区冷却器用于金属冶炼过程中对金属液的渣区进行冷却,渣区冷却器位于冶炼炉的炉缸耐材的上端也是炉内的造渣区域,由于该位置处于高温、高碱以及含有大量氟化物的苛刻环境中,渣区冷却器暴露在炉体的端面在工作时直接接触此类苛刻环境,并且会有渣壳附着在冷却器暴露的端面,因而该位置的端面更容易损坏。
[0003]公开号为CN10149028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直接熔炼容器及用于直接熔炼容器的冷却器,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渣区冷却器的冷却元件,该冷却元件包括中空后部开口的铸造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采用一体式铸造成型,并在一体式铸造结构中设置冷却剂流动通道,用于冷却剂流过其中。由于采用铸造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因此不能实现单个冷却元件拆分组装。
[0004]由于该渣区冷却器采用一体铸造的结构,结构较为复杂,内部设有一体式循环水路分布,进一步增加了铸造的难度,对铸造工艺的要求较高,导致铸造的一次合格率较低。由于渣区冷却器在苛刻的环境中使用容易损坏失效,导致受损后需要整体更换渣区冷却器,成本较高,即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渣区冷却器一体式铸造,结构复杂,铸造工艺要求高,合格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分体式渣区冷却器。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体式渣区冷却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所述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相互对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前侧设有开口,所述上冷却模块内设有上循环水路,所述下冷却模块内设有下循环水路。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上冷却模块与下冷却模块可拆卸连接,降低了一体式铸造生产的难度,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分体式的结构可以在某一模块失效损坏后,单独更换该模块,缩减产品更换维修费用,节约资源。通过在两个冷却模块内设置独立的循环水路,可保证冷却器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同时可避免更换某一模块时对另一模块造成影响,保证冷却器的正常运行。由于只需要将两个模块进行安装或拆卸,结构紧凑合理,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为了达到使用的方便以及装备的稳定性,还可以对上述的技术方案作出如下的改进:
[0009]进一步,所述上冷却模块包括上冷却板,所述上循环水路设置在上冷却板内,所述上循环水路沿着上冷却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上冷却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凹槽。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循环水路沿冷却板的宽度延伸,布设方便,操作简单,凹槽用于刮渣或者上面堆砌耐火材料。
[0011]进一步,所述上冷却板包括呈一定夹角设置的上冷却面、斜冷却面和后冷却面,所述下冷却模块包括呈U型的下冷却板,所述下冷却板的侧壁上端设有水平端面、倾斜端面和竖直端面,所述水平端面、倾斜端面和竖直端面分别与上冷却面、斜冷却面和后冷却面相适配。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斜冷却面方便刮扎和耐火砖的放置,将冷却面与端面配合实现对上冷却板的定位,方便将上冷却板和下冷却板固定在一起。
[0013]进一步,所述上冷却板和下冷却板的材质为铜合金。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铜合金成型方便,散热效果好,保证冷却器将热量及时排出。
[0015]进一步,所述下冷却板侧壁的内侧设有多个凸耳,所述凸耳的高度沿着倾斜端面依次增大,所述上冷却板上设有多个与凸耳相对应的螺栓,所述上冷却板和下冷却板通过螺栓与凸耳配合可拆卸连接。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耳与螺栓配合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通过将凸耳的高度沿倾斜端面依次升高,使螺栓的长度一致,减少零件种类,定位安装简单,节约材料及加工成本。
[0017]进一步,所述螺栓的一端铸造在上冷却板内。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既能保证上冷却板与下冷却板安装的牢固性,同时避免单独钻螺栓孔易导致循环水路漏水的问题。
[0019]进一步,所述上冷却模块还包括进水管A和出水管A,所述进水管A和出水管A与上循环水路相连通,所述下冷却模块还包括进水管B和出水管B,所述进水管B和出水管B与下循环水路相连通。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循环水路和下循环水路单独取水,可保证两个循环水路的冷却效果,同时水路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分体式渣区冷却器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分体式渣区冷却器的轴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分体式渣区冷却器的循环水路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记录如下:1、上冷却模块;1

1、进水管A;1

2、出水管A;1

3、连接螺栓A;1

4、上冷却板;1

5、上循环水路;1

6、凹槽;2、下冷却模块;2

1、进水管B;2

2、出水管B;2

3、连接螺栓B;2

4、下冷却板;2

5、下循环水路;2

6、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分体式渣区冷却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冷却模块1和下冷却模块2,所述上冷却模块1和下冷却模块2相互对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前侧设有开
口,所述上冷却模块1内设有上循环水路1

5,所述下冷却模块2内设有下循环水路2

5。
[0027]生产时,铸造冷却模块之前首先预埋循环水路,从而保证管路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加工简单。
[0028]所述循环水路均匀布设在上、下冷却模块内,实现冷却器均匀冷却。
[0029]所述上冷却模块1和下冷却模块2通过铸造形成。
[0030]所述上冷却模块1包括上冷却板1

4,所述上循环水路1

5设置在上冷却板1

4内,所述上循环水路1

5沿着上冷却板1

4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上冷却板1

4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凹槽1

6,所述凹槽1

6与上循环水路1

5平行。
[0031]所述上循环水路1

5相互之间平行设置,并沿上冷却板1

4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0032]所述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渣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所述上冷却模块和下冷却模块相互对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前侧设有开口,所述上冷却模块内设有上循环水路,所述下冷却模块内设有下循环水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渣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模块包括上冷却板,所述上循环水路设置在上冷却板内,所述上循环水路沿着上冷却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上冷却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渣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板包括呈一定夹角设置的上冷却面、斜冷却面和后冷却面,所述下冷却模块包括呈U型的下冷却板,所述下冷却板的侧壁上端设有水平端面、倾斜端面和竖直端面,所述水平端面、倾斜端面和竖直端面分别与上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涛汤德林马圣东王肇飞刘力维王杰海王鲁宁崔华春王新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万隆真空冶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