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式润滑的滚子轴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66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式润滑的滚子轴承结构,涉及轴承结构技术领域,包括:轴承内环、轴承外环、轴承滚子、盘盖、动式补油机构。通过动式补油机构收集注入到轴承中过量的油脂,并在轴承长时间工作消耗油脂后,通过润滑不良或其他作用力产生的应力推动动式补油机构的应力块,使得应力块移动推动滑动润滑块滑动,进而使得滑动润滑块的凸块推动挤压蓄油腔的油脂,使得油脂进入外腔中,被动或主动对轴承内环、轴承外环和轴承滚子进行润滑,通过在工作过程中被动或主动对轴承内环、轴承外环和轴承滚子进行润滑,避免轴承滚子上端位置与轴承内环与轴承外环的接触面油脂量不足,产生润滑不良的情况。不良的情况。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式润滑的滚子轴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动式润滑的滚子轴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圆锥滚子轴承能够承受大的轴向力,并且能够耐受大的径向力。因此,这些轴承被用于大型机械中,例如风轮机中。由于用于这种机械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尺寸的缘故,所以确保轴承的最佳润滑是一项挑战性任务。
[0003]在具有旋转外圈的大型轴承组件中,在确保全部油脂更换以及收集过量油脂方面存在挑战。在内部,已知这样的布置,其中润滑油脂从内圈的中心进入、被引导通过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腔并且从外圈被收集。如CN103453011B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风轮机的直驱式发电机的圆锥滚子轴承装置,如图1所示,经由油脂入口通道50将油脂供应到腔60中;以及,将油脂引导通过腔60而到达油脂排出通道70、70

的入口开口70a、70a

。由此,借助滚子10、10

的运动以及如果存在的话还借助保持架的运动,朝向油脂排出通道的入口开口70a、70a

泵送油脂,并且这些油脂接着从油脂排出通道的入口开口70a、70a

到达油脂排出通道70、70

的出口开口70b、70b

。在油脂出口开口70b、70b

处,油脂可由油脂杯、管件、软管或类似的油脂收集机构来收集。
[0004]在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中,因滚子10、10

处于倾斜状态,如腔60油脂不充足,那滚子将无法顺利的将滚子低位置的油脂引导到滚子高位置处(滚子的泵送效果有限),同时滚子高位置处的油脂也较容易在重力因素下汇聚滚子低位置处,造成滚子高位置处的润滑效果不够,影响圆锥滚子轴承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之一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圆锥滚子轴承内油脂不充足时,油脂无法均匀分配,会汇聚滚子低位置处,影响润滑效果的问题。
[0006]本技术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动式润滑方法。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式润滑的滚子轴承结构,其中,包括:轴承内环、轴承外环、轴承滚子、盘盖、动式补油机构。
[0008]所述轴承内环侧设有进油孔。所述轴承外环套设在所述轴承内环上,所述轴承外环与所述轴承内环之间在中端位置形成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轴承外环围绕着所述轴承内环,所述轴承内环相对所述轴承外环具有旋转功能。所述轴承滚子设置在所述轴承内环与所述轴承外环之间,形成滚动设置。
[0009]所述盘盖与所述轴承外环相连,所述盘盖与所述轴承外环以及所述轴承内环在外侧位置形成外腔。
[0010]所述动式补油机构安装在所述盘盖具有的凸缘中,所述动式补油机构与所述轴承内环滑动连接,所述动式补油机构具有:流通油道、补油筒、滑动推油块、应力块。
[0011]所述流通油道连通所述轴承外环侧具有的与所述外腔连通的排油孔,所述补油筒
的出口处设有向内倾斜的弹性密封块。所述滑动推油块滑动套设在所述补油筒外,所述滑动推油块向内延伸有带孔的凸块,该凸块与所述补油筒内的蓄油腔侧壁紧贴,所述蓄油腔与所述补油筒的出口和所述流通油道相连通。所述应力块与所述滑动推油块传动连接,所述应力块设置在所述动式补油机构与所述轴承内环的连接位置。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轴承内环侧的进油孔将油脂注入到内腔中,之后随着在内腔增多的油脂通过内腔引导至外腔中,并使得过量油脂从外腔侧的排油孔有效排出,从排油孔排出的油脂通过动式补油机构的流通油道进行收集,使得油脂通过流通油道进入到补油筒的蓄油腔内。当轴承长时间工作消耗油脂后,导致轴承滚子上端位置与轴承内环与轴承外环的接触面油脂量不足,产生润滑不良时,通过润滑不良产生振动使得轴承内环触动动式补油机构的应力块,使得应力块移动推动滑动润滑块滑动,进而使得滑动润滑块的凸块推动挤压蓄油腔的油脂,使得油脂推开补油筒前端的弹性密封块,使得油脂进入外腔中,对轴承内环、轴承外环和轴承滚子进行润滑。
[0013]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内腔位于所述轴承滚子的一侧面,所述外腔位于所述轴承滚子的另一侧面。
[0014]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盘盖的所述凸缘侧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安装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轴承内环与所述轴承外环的间隙,避免油脂从所述外腔泄露。
[0015]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盘盖具有抽油通道,该抽油通道与所述流通油道连通,所述流通油道中设有过滤杂质的过滤层。
[001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外环与所述轴承内环之间安装有保持架,所述轴承滚子由所述保持架保持在以相等间隔周向隔开的位置中。
[001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外环与所述盘盖一体成型或所述轴承外环与所述盘盖为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圈形结构。
[001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内环与风力发电机的主轴相连。
[0019]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动式补油机构还具有杠杆,所述杠杆活动安装在所述动式补油机构中,所述杠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应力块和所述滑动推油块相活动连接,同时也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应力块上设有复位弹件。
[002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轴承内环与动式补油机构滑动连接处设置有凸点。通过轴承内环与动式补油机构滑动连接处设置的凸点作用,使得轴承内环每旋转一圈,触发一次或多次应力块移动,使得应力块移动推动滑动润滑块滑动,进而使得滑动润滑块的凸块推动挤压蓄油腔的油脂,使得油脂推开补油筒前端的弹性密封块,使得油脂进入外腔中,主动对轴承内环、轴承外环和轴承滚子进行润滑,最大程度避免轴承滚子上端位置与轴承内环与轴承外环的接触面油脂量不足,产生润滑不良情况。
[0021]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轴承外环的内侧面设有具有转动功能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轴承滚子紧贴,所述传动机构侧端设有凸轮。
[0022]所述轴承外环的内侧面还设有内凹的凹口,该凹口处具有滑动设置的活动壳体,所述活动壳体连接有压力弹件,所述活动壳体朝向所述内腔的一端具有弹性膜。
[0023]当轴承长时间工作消耗油脂后,导致轴承滚子与轴承外环的接触面油脂量不足时,轴承滚子通过阻尼力推动传动机构转动,使得凸轮反复推动活动壳体滑动,活动壳体在
压力弹件作用下,使得弹性膜在移动时鼓动内腔的空气,加速内腔的空气流动,进而使得油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向上流动,提高轴承的润滑效果。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技术通过动式补油机构收集注入到轴承中过量的油脂,并在轴承长时间工作消耗油脂后,通过润滑不良或其他作用力产生的应力推动动式补油机构的应力块,使得应力块移动推动滑动润滑块滑动,进而使得滑动润滑块的凸块推动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式润滑的滚子轴承结构,其中,包括:轴承内环,所述轴承内环侧设有进油孔;轴承外环,所述轴承外环套设在所述轴承内环上,所述轴承外环与所述轴承内环之间在中端位置形成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轴承外环围绕着所述轴承内环,所述轴承内环相对所述轴承外环具有旋转功能;轴承滚子,所述轴承滚子设置在所述轴承内环与所述轴承外环之间,形成滚动设置;盘盖,所述盘盖与所述轴承外环相连,所述盘盖与所述轴承外环以及所述轴承内环在外侧位置形成外腔;动式补油机构,所述动式补油机构安装在所述盘盖具有的凸缘中,所述动式补油机构与所述轴承内环滑动连接,所述动式补油机构具有:流通油道,所述流通油道连通所述轴承外环侧具有的与所述外腔连通的排油孔;补油筒,所述补油筒的出口处设有向内倾斜的弹性密封块;滑动推油块,所述滑动推油块滑动套设在所述补油筒外,所述滑动推油块向内延伸有带孔的凸块,该凸块与所述补油筒内的蓄油腔侧壁紧贴,所述蓄油腔与所述补油筒的出口和所述流通油道相连通;应力块,所述应力块与所述滑动推油块传动连接,所述应力块设置在所述动式补油机构与所述轴承内环的连接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良良顾新忠李有春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AAA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