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春香专利>正文

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56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楼和外接电梯,外接电梯与建筑楼之间设有平台架,平台架上设有用于连通外接电梯与建筑楼的转换平台,转换平台与建筑楼的入户平台之间连接有入户通道。入户通道的顶端与入户平台连接,入户通道的底端与转换平台连接,使得入户通道的受力支撑点集中在转换平台上,其能够大大减少建筑楼的中间平台所承载的荷载,有效的避免了安全事故。有效的避免了安全事故。有效的避免了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些老式小区或者工厂因为年代的原因,在设计之初没有设计电梯,导致了人们上下楼以及搬运货物不方便的问题。近年来要求加装电梯、改善生活,已成为一种新的需求。通过在建筑墙体的外侧单独设计电梯,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出行,也方便货物搬运。
[0003]现有的楼外加装电梯大多是电梯开门在原建筑的楼梯中间平台上,这样用户从电梯出来后再步行半层楼梯即可到达家门,为了方便出行,一些开发商会将半层楼梯修改为无障碍坡道,但是无障碍坡道的受力点在原建筑的中间平台上,增加了中间平台的荷载,因为中间平台的承载能力有限,超过其承载能力后容易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楼和外接电梯,所述外接电梯与建筑楼之间设有平台架,所述平台架上设有用于连通外接电梯与建筑楼的转换平台,所述转换平台与建筑楼的入户平台之间连接有入户通道。入户通道的受力支撑点集中在转换平台上,其能够大大减少建筑楼的中间平台所承载的荷载,有效的避免了安全事故,增加了建筑楼的使用寿命。
[0006]作为可选方式,所述入户通道包括坡道装饰面,所述坡道装饰面的底部设有坡道主梁,所述坡道主梁的一端与转换平台连接,坡道主梁的另一端与入户平台之间连接有第一滑动支座。<br/>[0007]作为可选方式,所述坡道主梁连接有斜拉杆,所述斜拉杆的末端与平台架连接。
[0008]作为可选方式,所述入户通道配设有支撑结构。
[0009]作为可选方式,所述转换平台与建筑楼的中间平台之间设有斜梯道。
[0010]作为可选方式,所述斜梯道包括斜拉踏步梁和悬挑踏步梁,所述悬挑踏步梁与中间平台之间设有第二滑动支座,所述斜拉踏步梁的两端分别与转换平台和悬挑踏步梁连接,斜拉踏步梁上设有梯台。
[0011]作为可选方式,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入户通道和悬挑踏步梁连接,所述悬挑踏步梁的一端与平台架连接。
[0012]作为可选方式,所述平台架与建筑楼的中间平台之间连接有加强结构。
[0013]作为可选方式,所述加强结构包括预埋板、连接板和铰接螺栓,所述预埋板与中间平台之间连接有化学螺栓,所述连接板与平台架连接,且连接板与预埋板通过铰接螺栓连接。
[0014]作为可选方式,所述转换平台和入户通道均设有防护栏。
[0015]作为可选方式,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填充墙,所述填充墙设置在入户通道与建筑楼的半层楼梯之间。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外接电梯与建筑楼之间设有平台架,平台架上设有转换平台,转换平台与建筑楼的入户平台之间连接有入户通道。入户通道的顶端与入户平台连接,入户通道的底端与转换平台连接,使得入户通道的受力支撑点集中在转换平台上,其能够大大减少建筑楼的中间平台所承载的荷载,有效的避免了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建筑楼;2

外接电梯;3

平台架;4

转换平台;5

坡道装饰面;6

坡道主梁;7

第一滑动支座;8

斜拉杆;9

斜拉踏步梁;10

悬挑踏步梁;11

第二滑动支座;12

梯台;13

支撑柱;14

预埋板;15

连接板;16

铰接螺栓;17

化学螺栓;18

填充墙;19

入户平台;20

中间平台;21

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楼1和外接电梯2,所述外接电梯2与建筑楼1之间设有平台架3,平台架3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平台架3上设有用于连通外接电梯2与建筑楼1的转换平台4,所述转换平台4与建筑楼1的入户平台19之间连接有入户通道。入户通道呈倾斜状,入户通道的顶端与入户平台19连接,入户通道的底端与转换平台4连接,这样就使得入户通道的受力支撑点集中在转换平台4上,其能够大大减少建筑楼1的中间平台20所承载的荷载,有效的避免了安全事故,增加了建筑楼1的使用寿命。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入户通道包括坡道装饰面5,所述坡道装饰面5的底部设有坡道主梁6,所述坡道主梁6的一端与转换平台4固定连接,坡道主梁6的另一端与入户平台19之间连接有第一滑动支座7。入户通道设计为无障碍通道,可以方便人们出行。传统的入户通道大多采用两端固结的方式进行设计的,属于刚性结构,该类型的刚性结构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在较大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同主体结构的侧向位移会有较大差异,导致入户通道会承受较大的拉压或扭转变形,从而使入户通道的结构遭到破坏。本技术由于在坡道主梁6与入户平台19之间设置第一滑动支座7,使入户通道具有抗扭矩功能,在发生地震时不易受损。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坡道主梁6连接有斜拉杆8,所述斜拉杆8的末端与平台架3连接。斜拉杆8可以采用钢丝绳,其顶端固定在平台架3上,其底端连接坡道主梁6,增加入户通道的承载能力和平衡能力。优选地,所述入户通道配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对入户通道进行支撑,通过支撑结构与斜拉杆8的共同作用,能够提高入户通道的受力强度。
[0026]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换平台4与建筑楼1的中间平台20之间设有斜梯道。斜梯道通向下方的房间,入户通道通向上方的房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具体地,所述斜梯道包括斜拉踏步梁9和悬挑踏步梁10,所述悬挑踏步梁10与中间平台20之间设有第二滑动支座11,所述斜拉踏步梁9的两端分别与转换平台4和悬挑踏步梁10连接,斜拉踏步梁9上设有梯台12。用户走出电梯后,穿过转换平台4和梯台12到达中间平台20,通过半层楼梯下到房间。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的两端分别与入户通道和悬挑踏步梁10连接,所述悬挑踏步梁10的一端与平台架3固定连接。悬挑踏步梁10底部设置第二滑动支座11,其在发生地震时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楼(1)和外接电梯(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电梯(2)与建筑楼(1)之间设有平台架(3),所述平台架(3)上设有用于连通外接电梯(2)与建筑楼(1)的转换平台(4),所述转换平台(4)与建筑楼(1)的入户平台(19)之间连接有入户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户通道包括坡道装饰面(5),所述坡道装饰面(5)的底部设有坡道主梁(6),所述坡道主梁(6)的一端与转换平台(4)连接,坡道主梁(6)的另一端与入户平台(19)之间连接有第一滑动支座(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主梁(6)连接有斜拉杆(8),所述斜拉杆(8)的末端与平台架(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户通道配设有支撑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平台(4)与建筑楼(1)的中间平台(20)之间设有斜梯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梯道包括斜拉踏步梁(9)和悬挑踏步梁(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香
申请(专利权)人:张春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