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挤压扭转复合一体化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4200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工件挤压扭转复合一体化成型装置,其通过在凹模型腔内注入金属液,然后待金属液冷却到适宜温度,利用铸件在凝固状态时或半凝固状态时的热量和凸模具有的压力,直接进行扭转剪切变形制备中心对称件的挤压、铸造复合装置,可应用于铝合金、镁合金等材料成型,在挤压扭转制备中心对称件时,剪切力又与压力和温度有关,这不但能使初生晶粒发生破碎化,而且能使初生晶粒发生偏转形成织构,织构会引起工件内部组织力学性能的各项异性,获得更具独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铸件,提高工件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件挤压扭转复合一体化成型装置
[0001]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9109948144,申请日为2019年10月18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工件挤压扭转复合一体化成型方法及成型装置”。


[0002]本申请涉及金属铸造领域,尤其涉及工件挤压扭转复合一体化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3]目前,对于有色合金中心对称件的成形加工来说,主要由铸造和塑性成形两种方式,铸造包括压力铸造和挤压铸造等,虽然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但工件力学性能较低且重量较重;塑性成形包括锻造、旋压、环轧等,它们的工件力学性能优异且重量较轻,但工艺流程复杂、生产能耗高。由上可见,现行的有色合金中心对称件成形加工面临加工效率与工件性能两者难全的困境,不能满足有色合金加工行业日益增长的高效率、高性能的绿色制造要求。因此,铸造和塑性成形的复合工艺将会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行的有色合金中心对称件成形加工面临加工效率与工件性能两者难全的困境,本申请提供工件挤压扭转复合一体化成型装置。
[0005]本申请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工件挤压扭转复合一体化成型装置,包括凹模模块(1),所述凹模模块上方设有与凹模模块配合并可相对凹模模块上下移动的凸模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模块(1)包括下模板(11),所述下模板(11)上设有可转动的设于下模板上的扭转凹模(12),所述扭转凹模(12)上成型设置有用于注入金属液的注入腔(121),所述凸模模块(2)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的上模板(21)和与所述上模板固定连接并可伸入到所述注入腔内挤压金属液的挤压凸模(22),所述挤压凸模(22)与所述扭转凹模(12)合拢时留有用于成型工件的型腔(122),所述下模板(11)上还设有与所述扭转凹模(12)相连带动凹模扭转的扭转装置(5);所述下模板(11)上设有固定于下模板上的凹模安装座(13),所述凹模安装座(13)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凹位,所述扭转凹模(12)的底部设有伸入该安装凹位内的凸台(123),所述凸台(123)的外周与安装凹位的侧壁之间设有支撑扭转凹模(12)转动的第一轴承(6);所述挤压凸模(22)的顶部连接有凸模固定板(23),所述凸模固定板(23)的上端两侧与所述上模板(21)之间设有两垫块(24),所述垫块(24)上穿设有垫块连接件(25),所述上模板(21)通过所述垫块连接件(25)与所述凸模固定板(23)固定连接,所述两垫块之间设有用于推出工件的推出装置(3)和复位推出装置的复位装置;所述扭转装置(5)包括两个与所述扭转凹模(12)相连的扭转推杆(51),所述扭转推杆(51)上对应连接有控制推杆带动凹模扭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关于所述扭转凹模(12)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扭转凹模(12)的外周侧壁开设有装配孔,所述扭转推杆(51)的一端设有伸入所述装配孔内与扭转凹模(12)过盈配合连接的凸柱(511),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铰接的铰接部(512);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油缸(52),所述液压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必武刘筱江润桐王昊强粟港陈宇强刘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