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042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涉及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导流管、封堵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封堵件沿所述导流管径向变形的驱动组件;所述封堵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导流管内侧壁上的多个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导流管的径向均匀布置,所述支撑件由双向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且所述支撑件具有初始形状和临时形状,在所述初始形状下,多个所述支撑件相互贴合形成密封状态以封堵所述流道,在所述临时形状下,多个所述支撑件相互分离形成开放状态以打开所述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向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的支撑件模拟人体括约肌的功能,保证了造口的封堵效率及封堵效果,可有效控制排便和阻止粪水外泄。效控制排便和阻止粪水外泄。效控制排便和阻止粪水外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辅助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括约肌是分布于人体内某些空腔脏器管腔壁的一种环形肌肉,常见于消化道和泌尿系统,对于控制空腔脏器内容物的正常流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原因导致的括约肌功能减弱或丧失均会引起临床上严重的不良后果,如食管下贲门括约肌功能减弱引起反流性食道炎,幽门括约肌松弛致胆汁反流性胃炎,尿道括约肌损伤引起尿失禁,肛门括约肌损伤引起人体肛门功能失效导致大便失禁。上述疾病虽不致命,却对患者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因此,如何对空腔脏器括约肌功能进行恢复和重建已成为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
[0003]以尿道括约肌损伤引起人体肛门功能失效为例,一些由于病变而被切除直肠及部分结肠之后的患者,通过手术将近端的结肠与腹部的皮肤进行缝合,形成人工肛门,医学上称其为造口,但人工肛门丧失了肛门括约肌的正常生理功能,无法主动地控制排便。患者需配带被动接收粪便和尿液的造口袋,并要定期清理,这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也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生活带来很大的负担。为此,开发仿生肛门控制大小便失禁,为人体肛门功能失效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0004]目前,人造仿生肛门装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使用封堵装置将人工肛门的造口封堵,排便时需要将封堵装置整个移除或部分如盛大便的造口袋移除,操作既麻烦也不卫生、另一类是模拟肛门括约肌,侧向施力使人工肛门的造口或人工肛门收缩而进行封堵,排便时需要撤销所施加的外力,使人工肛门的造口或人工肛门张开。基于侧向施力的方式不同,模拟肛门括约肌的装置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夹紧装置直接作用于具有弹性的肠管外壁上,使其闭合或张开,但容易使肠管因缺血而产生病变;另一类是将肠管与胶囊管对接,充气或充水控制胶囊管阻塞或敞开,其封堵效果一般很难达到要求,粪水一旦从人造肛门流出,将对患者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通过以下技术实现:
[0007]一种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包括导流管、封堵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封堵件沿所述导流管径向变形的驱动组件;
[0008]所述封堵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导流管内侧壁上的多个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导流管的径向均匀布置,所述支撑件由双向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且所述支撑件具有初始形状和临时形状,在所述初始形状下,多个所述支撑件相互贴合形成密封状态以封堵所述
导流管的流道,在所述临时形状下,多个所述支撑件相互分离形成开放状态以打开所述导流管的流道。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初始形状下,所述支撑件的最大外径等于所述导流管的内径,在所述临时形状下,所述支撑件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导流管的内径。
[0010]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支撑件以相同的径向高度呈中心对称分布。
[0011]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下交错设置,且位于上层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与位于下层的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表面贴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封堵件包括多组,多组所述封堵件沿所述导流管的轴向上下接触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的横截面呈弧形。
[001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方式为电驱动或磁驱动,当所述驱动方式为磁驱动时,驱动磁场的变化频率为10

30Hz,当所述驱动方式为电驱动时,驱动电流的大小为2

6mA。
[0015]进一步地,当所述驱动方式为磁驱动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源、单刀双置开关、第一螺旋线圈、第二螺旋线圈和磁感应粒子,所述第一螺旋线圈和所述第二螺旋线圈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并联,所述磁感应粒子均匀分散于所述支撑件内;
[0016]当所述驱动方式为电驱动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源、单刀双置开关、第一螺旋线圈、第二螺旋线圈和加热线圈,所述第一螺旋线圈和所述第二螺旋线圈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并联,所述加热线圈套设于所述导流管外侧壁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外侧壁一端设有外螺纹。
[0018]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生物膜层。
[0019]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原料包括形状记忆聚合物,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为形状记忆聚己内酯、形状记忆聚乳酸、形状记忆聚氨酯、形状记忆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更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原料还包括荧光染料,所述荧光染料包括异硫氰酸荧光素、藻红蛋白、碘化丙啶、Alexa染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原料包括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所述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为具有生物相容性且不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聚乙烯醇、聚氨酯、聚己内酯、聚乙烯、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原料还包括杀菌剂。
[0021]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上所述的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利用医学影像设备获取患者造口处尺寸信息,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设计出适合患者的导流管模型;
[0023]S2、制备所述导流管的原料;
[0024]S3、按照所述导流管模型,采用3D打印技术将所述导流管的原料打印成所述导流管;
[0025]S4、制备双向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
[0026]S5、将所述双向形状记忆复合材料以原位生长的方法沉积在所述导流管的内侧壁上,得到具有封堵件的所述导流管;
[0027]S6、在所述导流管外贴附生物膜层,之后加工螺纹并组装驱动组件,得到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向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的支撑件模拟人体括约肌的功能,利用形状转变实现封堵和张开造口的作用,调控方便,且初始形状下的多个支撑件在塑性变形之后相互挤压配合,彼此之间通过抵接形成紧密贴合,保证了造口的封堵效率及封堵效果,可有效控制排便和阻止粪水外泄。而且通过形状记忆效应,通常仅需数十秒就可实现形状转变,对排便需求响应速度快。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流管的立体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流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变形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导流管的临时形状,图b为导流管的原始形状;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流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管(1)、封堵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封堵件沿所述导流管(1)径向变形的驱动组件(3);所述封堵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导流管(1)内侧壁上的多个支撑件(2),多个所述支撑件(2)沿所述导流管(1)的径向均匀布置,所述支撑件(2)由双向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且所述支撑件(2)具有初始形状和临时形状,在所述初始形状下,多个所述支撑件(2)相互贴合形成密封状态以封堵所述导流管(1)的流道,在所述临时形状下,多个所述支撑件(2)相互分离形成开放状态以打开所述导流管(1)的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形状下,所述支撑件(2)的最大外径等于所述导流管(1)的内径,在所述临时形状下,所述支撑件(2)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导流管(1)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件(2)以相同的径向高度呈中心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件(2)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21)和多个第二支撑件(22),所述第一支撑件(2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2)上下交错设置,且位于上层的所述第一支撑件(21)与位于下层的所述第二支撑件(22)的上表面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肠造口术用人工肛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包括多组,多组所述封堵件沿所述导流管(1)的轴向上下接触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劲松胡利凯张风华刘彦菊张日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