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664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35
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包括多个腔室、传感器、控制器和动力泵,腔室与动力泵通过管道连接使得动力泵可以向腔室输送流体或抽取流体,传感器测量膀胱内压力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可根据接收的信息控制动力泵工作,腔室截面成圆弧形使得多个腔室紧密排布在一起可以形成管状的整体,腔室沿弹簧状螺旋线排布到一起首位连接到一起形成管状的整体,排列在末端的腔室长度进行调整使得腔室形成的整体两端平整。室形成的整体两端平整。室形成的整体两端平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尿道括约肌损伤或控制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的尿自控能力的状态,尿液会不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溢出,系一种常见的尿失禁类型,尤其男性前列腺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尿失禁的治疗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尿失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行为治疗如盆底肌锻炼、控制饮水量和饮水时间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其中对于重度尿失禁患者而言,人工尿道括约肌(artificial urinary sphincter,AUS)植入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0003]目前AUS植入术已广泛用于各种括约肌功能受损引起的尿失禁,其手术成功率较理想、控尿效果较为显著,但AUS长期使用依存性较差,且仍然存在着很多相关的并发症以及达不到完全控尿状态。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AUS植入术后尿失禁复发以及袖套侵蚀尿道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尿失禁的复发目前主要认为与尿道萎缩发生相关,其发生在袖套部位,袖套长时间持续机械压迫该部位尿道以及尿道周围组织导致该部位尿道萎缩,从而引起尿失禁复发;甚至尿道侵蚀与感染必然会导致AUS装置的取出,尿道侵蚀与感染通常是伴随出现的,它的发生主要与长时间持续机械压迫同一部位尿道引起该部位尿道缺血、尿道损伤密切相关的。AUS术后并发症还包括装置发生故障、术后尿潴留等。因此亟需一种可以达到较好控尿目的并且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包括多个腔室、传感器、控制器和动力泵,腔室与动力泵通过管道连接使得动力泵可以向腔室输送流体或抽取流体,传感器测量膀胱内压力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可根据接收的信息控制动力泵工作,腔室截面成圆弧形使得多个腔室紧密排布在一起可以形成管状的整体,腔室沿弹簧状螺旋线排布到一起,首尾连接到一起形成管状的整体,排列在末端的腔室长度进行调整使得腔室形成的整体两端平整。
[0005]这样设计的有益效果是:对于男性患者该装置可以直接套在阴茎上,对于女性患者可设计小型号的装置植入到尿道周围,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控制,解决尿失禁问题,使病人正常化。腔室可以成对设计且对称的排布在圆周上,且成对的腔室同时注入或抽取流体,这样设计可以不断切换不同腔室来控制尿失禁,对称设计是前后两个腔室同时充入液体可以产生夹持效果,变换腔室即相当于变换夹持位置,与圆环腔室相比圆弧腔室接触面积小切换频率更多以减少对血液循环的影响。由于增加了尿道受压面积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的分段循环间隔控尿,使原先一个部位长期持续受压被更多的尿道段承担,从而使尿道萎缩导致
的尿失禁复发、尿道侵蚀和感染导致的装置被迫取出的并发症大大降低了。该新技术还存在着能实时监测膀胱内压力的变化,对于丧失膀胱排尿感觉的人而言,该新技术带来的效益更大,一方面,可以根据膀胱压自动排尿或根据需要排尿,减少膀胱过度充盈,损伤膀胱及上尿路功能;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膀胱压波动情况,自动控制分段的控压压力,因为只要控压压力稍微高于膀胱压,就可以避免尿液出,进一步减少为尿道压迫,减少对组织的压迫损伤。该技术增加了尿控长度以及分段控尿,从而不会长时间持续机械压迫同一部位从而造成该部位尿道萎缩和尿道损伤,最终导致尿失禁复发和尿道侵蚀与感染的发生;而且尿控长度的增加也能较好避免术后尿失禁的复发。新技术还存在一种压力监测装置,可以通过膀胱内压力的检测从而提示患者是否需要排尿,也可以控制对尿道的压力,减少压力压迫损伤的时间和力量。
[0006]进一步地,动力泵和腔室之间设有阀门,阀门一端设有多个出液口与腔室的软管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泵的动力管连接,阀门包括壳体、阀芯和控制器,壳体两端设有接管盘和转向盘,阀芯以可相对壳体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由接口盘和换档盘组成,接管盘上设有多个成圆周排列的通孔一面可连接多根软管另一面与接口盘紧密配合确保接口盘相对接管盘转动时不发生泄露,接口盘在与接管盘圆周排列半径相同的圆周上设有多个横跨不同数量通孔的条形通孔使得不同条形通孔处于对接状态时可连接不同数量的软管,换挡盘上设有一个通孔处于与接管盘圆周排列半径相同的圆周上,换挡盘与接口盘和转向盘紧密配合使得换档盘转动时不发生泄露,转向盘一面设有圆环形槽使得无论换挡盘转动到任意位置与转向盘都处于连通状态,转向盘另一面设有接口与动力泵的动力管连接,这样设计阀门体积小可以通过转动阀芯控制流量且具有换挡的效果,换挡盘的通孔与接口盘不同的通孔连接就可以实现不同数量的管道接通,具体的管道又可以通过转动接口盘来实现,该装置进液和出液各设有一个阀门可以实现对双向的控制,机械结构比起电子结构更稳定可靠,由于压力不大各盘之间的密封可以考虑使用高粘度油脂。
[0007]进一步地,接口盘和换档盘外轮廓设有齿轮与减速电机齿轮分别匹配,减速电机受控制器控制可在特定时候转动到特定位置,这样设计便于自动化控制以及降低成本即使用一个阀门实现多个阀门的功能大大提升成本优势以及稳定性。
[0008]进一步地,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和操作按钮,这样设计方便监控和操作。
[0009]进一步地,控制器上设有无线通讯芯片可实现远程控制,这样设计可以实现联网控制和数据分析。
[0010]进一步地,腔室侧壁设有多个透气孔,这样设计使用更舒适。
[0011]进一步地,腔室内壁设有可更换的水凝胶垫片,这样有更舒适的体验。
[0012]进一步地,腔室内壁设有压力和湿度传感器使得压力和湿度超过一定范围可发出警报,这样可以起到预警功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整体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控制器程序流程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阀门组装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阀门组装无壳体示意
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阀门分解立体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阀门分解立体示意图;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阀芯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0]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螺旋腔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根据需要,在本文中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实施例,但应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示范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可以不同和替代形式实施。附图未必按照比例绘制,且某些特点可被夸大或缩小以示出特定构件的细节。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被理解为具有限制意义,而是仅作为代表性基础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同地采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腔室(1)、传感器(4)、控制器(5)和动力泵(9),所述腔室(1)与动力泵(9)通过管道连接使得动力泵(9)可以向腔室(1)输送流体或抽取流体,所述传感器(4)测量膀胱内压力并反馈给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可根据接收的信息控制动力泵(9)工作,所述腔室(1)截面成圆弧形使得多个腔室(1)紧密排布在一起可以形成管状的整体,所述腔室(1)沿弹簧状螺旋线排布到一起,首尾连接到一起形成管状的整体,排列在末端的腔室(1)长度进行调整使得腔室(1)形成的整体两端平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可以成对设计且对称的排布在圆周上且成对的腔室(1)同时注入或抽取流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尿失禁的尿道周围水循环控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泵(9)和腔室(1)之间设有阀门(2),所述阀门(2)一端设有多个出液口与腔室(1)的软管(3)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泵(9)的动力管(11)连接,所述阀门(2)包括壳体(12)、阀芯(13)和控制模块(14),所述壳体(12)两端设有接管盘(15)和转向盘(16),所述阀芯(13)以可相对壳体(12)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2)上,所述阀芯(13)由接口盘(17)和换档盘(18)组成,所述接管盘(15)上设有多个成圆周排列的通孔(19)一面可连接多根软管(3)另一面与接口盘(17)紧密配合确保接口盘(17)相对接管盘(15)转动时不发生泄露,所述接口盘(17)在与接管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海红廖红兵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