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潮式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92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潮式房屋,包括房屋主体,房屋主体顶部涂有防水层,房屋主体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若干行防潮板组件,每行防潮板组件包括若干个防潮板,防潮板两侧设有凹槽,相邻两个凹槽形成卯孔,每行防潮板组件下方设置有固定挡板,固定挡板设置有与卯孔相适配的榫,每个防潮板组件的底端搭接在下一行防潮板组件的顶部,且紧密贴合,房屋主体顶端固定设置有横梁房屋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倾斜挡板,倾斜挡板和横梁固定连接,倾斜挡板和固定挡板固定连接,屋顶两侧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连通雨水收集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隔绝并回收雨水,增强房屋的防潮能力和稳定性,在原有住宅的基础上进行房屋改造,保护了当地文化特色。当地文化特色。当地文化特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潮式房屋


[0001]本技术涉及房屋防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潮式房屋。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特色风貌对于地方发展日益重要,改造农村住宅是营建乡镇特色风貌的重要组成分,湘潭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2015年全市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7.75亿立方米,雨量丰沛使得乡镇居住房屋湿度较大,而农村住宅条件较差虽然有一定的防潮能力,但是屋内仍旧湿热难耐,且住宅老旧甚至出现漏水的现象,故在保持湘潭地区的原有特色下进行乡镇房屋改造迫在眉睫,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潮式房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潮式房屋,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现有的乡镇房屋能够更好的防潮防热,适合人们居住,且能保持原有的文化特色。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潮式房屋,包括房屋主体,所述房屋主体顶部涂有防水层,所述房屋主体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双坡形结构,每侧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若干行防潮板组件,每行所述防潮板组件包括若干个防潮板,每个所述防潮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相邻两个所述防潮板的凹槽形成卯孔,每行所述防潮板组件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挡板,所述固定挡板与防潮板组件接触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与卯孔相适配的榫;每行所述防潮板组件的底端搭接在下一行防潮板组件的顶部,且相邻两行所述防潮板组件部分紧密贴合;
[0005]所述房屋主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横梁,两侧最顶端所述防潮板组件插接在横梁上;所述房屋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倾斜挡板,所述倾斜挡板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倾斜挡板与固定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房屋主体屋顶两侧的底端设置有集水槽,位于最下方的一行所述防潮板组件的底端位于集水槽的上方,所述集水槽连通有雨水收集管,所述支撑架与房屋主体形成的中空部分填充有保温材料。
[0006]优选的,所述榫的长度与防潮板长度相同。
[0007]优选的,所述雨水收集管连通有雨水储存箱,所述雨水储存箱连接有放水管。
[0008]优选的,所述集水槽上部设置有过滤网。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挡板与支撑架之间留有缝隙。
[0010]优选的,所述凹槽为梯形凹槽,所述凹槽底边宽度大于开口宽度。
[0011]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为非固化沥青涂料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厚度为5

10mm。
[0012]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直接在现有房屋上进行改造,通过涂抹防潮层,增加防潮板使得房屋能够达到高效防潮;通过在防潮板两侧设置凹槽形成卯孔,在固定挡板设置隼,利用榫卯结构将其固定,避免了钢钉固定因热胀冷缩使固定处
发生挤压破裂;通过横梁、倾斜挡板和固定挡板的共同固定,是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利于集水槽将雨水收集并储存,实现了雨水的利于,也可以将水抽出用于灌溉庄稼;本技术便于安装且防潮效果好,还能实现对雨水的利于,方便大规模用于乡镇房屋改造。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房顶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固定挡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防潮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

房屋主体,2

防潮板组件,21

防潮板,22

固定挡板, 23

榫,3

集水槽,4

支撑架,5

倾斜挡板,6

横梁,7

雨水收集管, 8

雨水储存箱,9

放水管,10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参照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潮式房屋,包括房屋主体1,房屋主体1顶部涂有防水层,防水层为沥青涂料防水层,防水层厚度为5

10mm,房屋主体1顶部设置有支撑架4,支撑架4为双坡形结构,每侧支撑架4上设置有若干行防潮板组件2,每行防潮板组件2包括若干个防潮板21,每个防潮板21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 10,凹槽10为梯形凹槽,凹槽10底边宽度大于开口宽度,相邻两个防潮板21的凹槽10形成卯孔,每行防潮板组件2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挡板22,固定挡板22与支撑架4之间留有缝隙,使雨水可以经缝隙留到下一行防潮板组件上,避免雨水停留在防潮板周围,不利于排水;固定挡板22与防潮板组件2接触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与卯孔相适配的榫23,榫23的长度与防潮板21长度相同;每行防潮板组件2的底端搭接在下一行防潮板组件2的顶部,且相邻两行防潮板组件2部分紧密贴合,能够防止雨水渗入。
[0024]房屋主体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横梁6,两侧最顶端防潮板组件2 插接在横梁6上;房屋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倾斜挡板5,倾斜挡板5 和横梁6固定连接,倾斜挡板5与固定挡板22固定连接,房屋主体 1屋顶两侧的底端设置有集水槽3,位于最下方的一行所述防潮板组件2的底端位于集水槽3的上方,集水槽3上部设置有过滤网,防止淤堵,且便于清洁;集水槽3
连通有雨水收集管7,雨水收集管7连通有雨水储存箱8,雨水储存箱8连接有放水管9,用于对雨水的收集和储存;支撑架4与房屋主体1形成的中空部分填充有保温材料。
[0025]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在原有住宅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先将房屋房顶清理并涂一层防水层,然后在房顶安装支撑架4,将防潮板 21整齐摆放在支撑架4上,然后通过固定挡板22上的榫23结构,卯入防潮板2的凹槽4内,实行固定,然后固定挡板22和倾斜挡板 5固定连接,倾斜挡板5和横梁6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挡板22、倾斜挡板5和顶部横梁6三者进行固定,使防潮板21紧密的固定在房顶,然后在房顶底端设置集水槽3,在集水槽3上铺一层过滤网,雨后定期清洁,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潮式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房屋主体(1),所述房屋主体(1)顶部涂有防水层,所述房屋主体(1)顶部设置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为双坡形结构,每侧所述支撑架(4)上设置有若干行防潮板组件(2),每行所述防潮板组件(2)包括若干个防潮板(21),每个所述防潮板(21)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10),相邻两个所述防潮板(21)的凹槽(10)形成卯孔,每行所述防潮板组件(2)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挡板(22),所述固定挡板(22)与防潮板组件(2)接触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与卯孔相适配的榫(23);每行所述防潮板组件(2)的底端搭接在下一行防潮板组件(2)的顶部,且相邻两行所述防潮板组件(2)部分紧密贴合;所述房屋主体(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横梁(6),两侧最顶端所述防潮板组件(2)插接在横梁(6)上;所述房屋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倾斜挡板(5),所述倾斜挡板(5)和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倾斜挡板(5)与固定挡板(22)固定连接,所述房屋主体(1)屋顶两侧的底端设置有集水槽(3),位于最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熹微满朝朋李浩宇邓方翔梁欢舒永滔眭宁宇肖霓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