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381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清洗模块和污水处理模块,清洗模块包括自动洗车设备、污水收集仓和排污管,自动洗车设备架设于污水收集仓上,污水处理模块包括沉渣池、滤化池、清水池、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回收水管、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清水池内设有增压水泵,沉渣池放置于第一重量传感器上,滤化池放置于第二重量传感器上,沉渣池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滤化池连通,滤化池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清水池连通,污水收集仓通过排污管与沉渣池连通,回收水管两端分别与增压水泵和自动洗车设备的喷淋装置连通,车辆感应器与增压水泵电连接。该系统可对施工车辆清洗后产生的泥浆进行半自动化处理,提高了施工效率。施工效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现场车辆清洗
,具体涉及一种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绿色施工技术理念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和普及,目前许多建筑工程项目设有水循环重复利用系统,如自动洗车循环系统、雨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等,泥浆沉淀处理技术在以上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循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施工车辆经过洗车池时,借助供水系统,将车身上的大量泥土冲洗至洗车池内,经过流转进入沉淀池。而洗车池和沉淀池随着使用时间的持续,池内泥浆会不断的沉淀积累。故如何定期及时快速地清理掉大量的泥浆沉淀物以及如何为洗车池高效的提供水资源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传统洗车池、沉淀池一般为埋地固定设置,主要采用人工清理方式,由于受空间限制,人工操作极为不便,导致泥浆清理效率极低、耗时较长,传统方法无法快速、便捷的清理泥浆是目前建设工程项目水循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痛点,极大的制约了水循环系统的有效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组合,可对施工车辆清洗后产生的污水和污渣进行半自动化处理,且对污水进行循环,大幅度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提高了施工效率。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地坑、第二地坑、清洗模块和污水处理模块;
[0007]清洗模块包括自动洗车设备、污水收集仓和排污管,污水收集仓上设有用于吊装的吊耳,污水收集仓放置于第一地坑中,污水收集仓顶部开口,自动洗车设备架设于污水收集仓顶部上,自动洗车设备具有车辆感应器;
[0008]污水处理模块包括沉渣池、滤化池、清水池、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回收水管、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沉渣池、滤化池和清水池上分别设有吊耳,清水池内设有增压水泵,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放置于地坑中,沉渣池放置于第一重量传感器上,滤化池放置于第二重量传感器上,沉渣池顶部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滤化池顶部连通,滤化池顶部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清水池顶部连通;
[0009]污水收集仓顶部通过排污管与沉渣池顶部连通,回收水管的一端与增压水泵出口连通,回收水管的另一端与自动洗车设备的喷淋装置连通,车辆感应器与增压水泵电连接。
[0010]所述的洗车模块还包括第一垫层基础,第一垫层基础浇筑于第一地坑中,污水收集仓放置于第一垫层基础上。
[0011]所述的清洗模块还包括混凝土槽,混凝土槽固定于第一垫层基础上,混凝土槽呈
日字状,混凝土槽由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构成,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之间导流槽,第二放置槽设有排污槽,污水收集仓包括第一收集仓和第二收集仓,第一收集仓和第二收集仓均呈方形,第一收集仓和第二收集仓顶部均开口,第二收集仓顶部设有排污口,第一收集仓放置于第一放置槽内,第二收集仓放置于第二放置槽内,第一收集仓顶部通过导流槽与第二收集仓顶部连通,排污口贯穿排污槽,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排污口和沉渣池连通。
[0012]所述的污水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垫层基础,第二垫层基础浇筑于第二地坑中,第二垫层基础呈台阶状,第一重量传感器固定于第二垫层基础最上方的台阶面上,第二重量传感器固定于第二垫层基础中间的台阶面上,清水池置于第二垫层基础最下方的台阶面上。
[0013]所述的污水处理模块还包括围护墙,围护墙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上的投影为方形,围护墙底部呈台阶状,第二垫层基础密封于围护墙底部上。
[0014]所述的污水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盒和第一导流管,第一过滤盒呈方形,第一过滤盒顶部开口,第一过滤盒内填充有细沙,第一导流管贯穿沉渣池,第一导流管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盒侧壁中央连通,第一导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水管的一端连通,且第一导流管与第一排水管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二过滤盒和第二导流管,第二过滤盒呈方形,第二过滤盒顶部开口,第二过滤盒内填充有细沙,第二导流管贯穿滤化池,第二导流管的一端与第二过滤盒侧壁中央连通,第二导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排水管的一端连通,且第二导流管与第二排水管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二过滤网。
[0015]所述的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均为可拉伸波纹软管。
[0016]还包括补水模块,补水模块包括进水管和浮球阀,进水管与清水池连通,浮球阀安装于进水管上。
[0017]所述的污水处理模块还包括显示屏,显示屏分别与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
[0019]1、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组合,将洗车设备与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结合,施工车辆清洗后产生的污水、泥浆等污物进行半自动处理,产生的泥浆采用机械化处理,相比较人工处理方式,提高了泥浆清洗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了施工安全性,而且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清水可重新用于清洗施工车辆,大幅度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0020]2、该系统采用事先预制的污泥收集仓、沉渣池、滤化池和清水池,污泥收集仓、沉渣池和滤化池内的泥浆可吊装至规定位置倾倒,污泥收集仓、沉渣池和滤化池可周转利用,周转率高,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去掉一面围护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汽车垫层基础和混凝土槽的装配图。
[0024]图4为汽车垫层基础、混凝土槽和污水收集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污水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污水处理模块(去掉围护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第一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

自动洗车设备、2

第一垫层基础、3

混凝土槽、4

第一放置槽、5

第二放置槽、6

导流槽、7

排污槽、8

第一收集仓、9

第二收集仓、10

排污口、11

吊耳、12

沉渣池、13

滤化池、14

清水池、15

第一排水管、16

第二排水管、17

回收水管、18

第一重量传感器、19

第二重量传感器、20

增压水泵、21

第二垫层基础、22

围护墙、23

第一过滤盒、24

第一导流管、25

第一过滤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地坑、第二地坑、清洗模块和污水处理模块;清洗模块包括自动洗车设备、污水收集仓和排污管,污水收集仓上设有用于吊装的吊耳,污水收集仓放置于第一地坑中,污水收集仓顶部开口,自动洗车设备架设于污水收集仓顶部上,自动洗车设备具有车辆感应器;污水处理模块包括沉渣池、滤化池、清水池、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回收水管、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沉渣池、滤化池和清水池上分别设有吊耳,清水池内设有增压水泵,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放置于地坑中,沉渣池放置于第一重量传感器上,滤化池放置于第二重量传感器上,沉渣池顶部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滤化池顶部连通,滤化池顶部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清水池顶部连通;污水收集仓顶部通过排污管与沉渣池顶部连通,回收水管的一端与增压水泵出口连通,回收水管的另一端与自动洗车设备的喷淋装置连通,车辆感应器与增压水泵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车模块还包括第一垫层基础,第一垫层基础浇筑于第一地坑中,污水收集仓放置于第一垫层基础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洗模块还包括混凝土槽,混凝土槽固定于第一垫层基础上,混凝土槽呈日字状,混凝土槽由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构成,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之间导流槽,第二放置槽设有排污槽,污水收集仓包括第一收集仓和第二收集仓,第一收集仓和第二收集仓均呈方形,第一收集仓和第二收集仓顶部均开口,第二收集仓顶部设有排污口,第一收集仓放置于第一放置槽内,第二收集仓放置于第二放置槽内,第一收集仓顶部通过导流槽与第二收集仓顶部连通,排污口贯穿排污槽,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排污口和沉渣池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邦凤陶志红严科桂高斌贺梅芳秦健罗丰冯友雄沈丹妮任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