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锂离子电池用聚酰胺酰亚胺粘结剂及电极极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083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30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聚酰胺酰亚胺粘结剂及电极极片,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粘结剂中含有如下结构通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其中:n:m=30:70~95:5;R1为衍生自含2~16个碳原子的脂肪族氨基酸的单元;R3为衍生自含4~24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的单元;R2和R4相同或不同,选自衍生自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等单元。电极极片包含:上述的粘结剂1~8份,电极活性材料92~99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粘结剂具有较强的粘结强度和柔韧性,能保证所制得的电池极片的力学性能。池极片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用聚酰胺酰亚胺粘结剂及电极极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锂离子电池用聚酰胺酰亚胺粘结剂和电池极片。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和电动车等产品。作为锂电池组成材料的一员,电极粘结剂用量虽少,却保证了电极片良好的机械性和加工性,维持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导电网络的完整性,对锂离子电池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0003]目前,锂离子电池中使用最广泛的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PVDF)和丙烯酸类聚合物(PAA)。然而,其存在一系列明显的不足。例如,PVDF的粘结作用力为主要来源于弱范德华力的界面作用,难以有效维持电极结构的完整,而且在充放电循环过程和高温工作中PVDF容易产生降解或其它副反应,造成电极塌陷。而PAA在常温下脆性较大,容易导致涂布极片开裂,加工性能差。
[0004]聚酰亚胺是一类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具有优秀的机械强度、相对较好的粘结性、突出的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因此,近年来将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用作电极粘结剂的报道逐渐增多。已有专利申请201910004723.1公开了一种同时含有-SO
2-、-CF
3-、-CO-和-O-四种基团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用聚酰亚胺粘结剂,其不易随着电池充放电循环而降解且对电解液的浸润性好,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阻抗低、电化学性能稳定。但其为全芳香结构,链段柔顺性较差,粘结剂与集流体之间的界面浸润程度低,导致其粘结性能较差;而且聚合物原材料成本高昂,难以实现产业化。专利申请201911152090.5公开一种含有聚酰胺酰亚胺化合物的电极粘结剂,可改善电池寿命和使用安全性,但因聚酰胺酰亚胺为全芳香结构,链段刚性高,影响与集流体间的粘附性;而且所使用的聚酰胺酰亚胺由聚酰胺-酰胺酸高温脱水制备,酰亚胺化可能不完全,造成在使用过程中聚酰胺酸关环脱出水分子,对粘结剂的粘着力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极粘结剂,具有高的剥离强度和柔韧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极片,可保持电池在循环充放电后的电极结构的完整,提高容量保持率,改善电池寿命和提高使用安全性。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这样实现,设计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聚酰胺酰亚胺粘结剂,按粘结剂总重量100份计,粘结剂中含有1~99份如下结构通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
[0008][0009]其中:n和m表示聚合度,n:m=30:70~95:5;R1为衍生自含2~16个碳原子的脂肪族氨基酸的单元;R3为衍生自含4~24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的单元;R2和R4相同或不同,选自衍生自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4,4
’-
二氨基二苯甲烷、4,4
’-
二氨基二苯醚、4,4
’-
二氨基二苯砜、4,4
’-
二氨基联苯、4,4
’-
二氨基二苯甲酮、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丙烷、2,2
’-
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5-氨基-2-(4-氨基苯基)苯并咪唑的芳香族二元胺的单元。
[0010]进一步地,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的氨基含量为30~200mol/吨;羧基含量为30~300mol/吨。
[0011]更进一步地,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的氨基含量为30~80mol/吨;羧基含量为50~120mol/吨。
[0012]更进一步地,n:m=60:40~80:20。
[0013]进一步地,脂肪族氨基酸选自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3-氨基-4-甲基戊酸、4-氨基丁酸、6-氨基己酸、7-氨基庚酸、8-氨基辛酸、2-氨基癸酸、氨基十一烷酸、2-氨基十六烷酸中的任意一种。
[0014]进一步地,脂肪族二元羧酸选自己二酸、3-丁基戊二酸、苹果酸、1,4-环己二甲酸、辛二酸、1,10-癸二酸、1,12-十二碳二酸、十五烷二酸中的任意一种。
[0015]进一步地,芳香族二元胺选自对苯二胺、4,4
’-
二氨基二苯甲烷、4,4
’-
二氨基二苯醚、4,4
’-
二氨基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
[0016]进一步地,按粘结剂总重量100份计,还包含1~49份聚合物助剂: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胶、聚丙烯酸、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酸、聚丙烯酸酯、聚四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进一步地,按粘结剂总重量100份计,还包含1~99份导电物质:导电炭黑、导电石墨、改性导电石墨、金属粒子、科琴黑、碳纳米管、导电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极片,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用粘结剂1~8份,电极活性材料92~99份。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较强的粘结强度和柔韧性,能保证所制得的电池极片的力学性能,可保持电池在循环充放电后的电极结构的完整,提高容量保持率,改善电池寿命和提高使用安全性。而且其制备过程和制备条件简单,所用的原料价格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聚酰胺酰亚胺粘结剂,按粘结剂总重量100份计,所述粘结剂中含有1~99份如下结构通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
[0022][0023]其中:n和m表示聚合度,n:m=30:70~95:5;R1为衍生自含2~16个碳原子的脂肪族氨基酸的单元;R3为衍生自含4~24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的单元;R2和R4相同或不同,选自衍生自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4,4
’-
二氨基二苯甲烷、4,4
’-
二氨基二苯醚、4,4
’-
二氨基二苯砜、4,4
’-
二氨基联苯、4,4
’-
二氨基二苯甲酮、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丙烷、2,2
’-
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5-氨基-2-(4-氨基苯基)苯并咪唑的芳香族二元胺的单元。
[0024]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的氨基含量为30~200mol/吨,优选30~80mol/吨;羧基含量为30~300mol/吨,优选50~120mol/吨。
[0025]端基的含量是根据聚合方法调控的。
[0026]优选的,所述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n:m=60:40~80:20。
[0027]优选的,所述的脂肪族氨基酸选自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3-氨基-4-甲基戊酸、4-氨基丁酸、6-氨基己酸、7-氨基庚酸、8-氨基辛酸、2-氨基癸酸、氨基十一烷酸、2-氨基十六烷酸中的任意一种,优选2-氨基癸酸、氨基十一烷酸。
[0028]优选的,所述的脂肪族二元羧酸选自己二酸、3-丁基戊二酸、苹果酸、1,4-环己二甲酸、辛二酸、1,10-癸二酸、1,12-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聚酰胺酰亚胺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按粘结剂总重量100份计,含有1~99份如下结构通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其中:n和m表示聚合度,n:m=30:70~95:5;R1为衍生自含2~16个碳原子的脂肪族氨基酸的单元;R3为衍生自含4~24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的单元;R2和R4相同或不同,选自衍生自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4,4
’-
二氨基二苯甲烷、4,4
’-
二氨基二苯醚、4,4
’-
二氨基二苯砜、4,4
’-
二氨基联苯、4,4
’-
二氨基二苯甲酮、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丙烷、2,2
’-
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5-氨基-2-(4-氨基苯基)苯并咪唑的芳香族二元胺的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聚酰胺酰亚胺粘结剂,其特征在于: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的氨基含量为30~200mol/吨;羧基含量为30~300mol/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聚酰胺酰亚胺粘结剂,其特征在于: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的氨基含量为30~80mol/吨;羧基含量为50~120mol/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聚酰胺酰亚胺粘结剂,其特征在于:n:m=60:40~80: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聚酰胺酰亚胺粘结剂,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竹欣钱超路广明张艺岳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