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高能活性离子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手持式高能活性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外套、次高压发生组件、离子发生模块、激光组件,其中,所述次高压发生组件和离子发生模块安装在外套的内部,激光组件安装在外套的外部,次高压发生组件为其提供次高电压,离子发生模块将介质管中的液态中性介质转换成雾状高能活性离子,雾状高能活性离子具有消毒、杀菌和降解的功能。本装置所利用的液体介质一般为水或者酒精等,不具有任何污染;本装置为手持式结构,使用简单,实用性强,非常便携;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所采用10 kV以下的次高电压,纳安级别的微电流,因此具有能耗低,安全性高等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高能活性离子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污染物降解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式高能活性离子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消毒、杀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大的需求。例如,受伤后需要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以免发生感染、化脓等恶化境况;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就餐前,需要及时对双手等关键部位进行消毒。瓜果蔬菜食用前需要清洗处理,以清除农药等污染物的残留。传统上,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先用水清洗,然后涂抹酒精、碘酒、双氧水等消毒液或化学药剂进一步处理。尽管这些方法可以满足一般的生活生产需求,但也存在着药剂不易保存、可携带性差、易有化学残留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
[0003]现代方法中,采用光等离子消毒杀菌是一种新型的消毒方式,如专利申请号为201910702265.9,利用光等离子管产生紫外光,将空气中的气体分离成光等离子,进行杀菌消毒。此方法提高了消毒杀菌的速率,但对人体皮肤伤害很大,不能直接对伤口进行消毒杀菌。又如专利申请号201710098445.1,通过空气射流高压放电的形式产生等离子体进行消毒杀菌,虽然能够对人体表面伤口进行消毒杀菌,但依旧存在着高压触电的危险,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人们为了增加印染/印花效果,也采用一些高压微喷技术,如专利申请号201510037696.X,专利技术了一种高压微喷织布印染/印花装置,利用高电压和染料同轴通道的综合作用下,达到印花的目的。
[0004]在常温常压环境中,利用液体介质(如水)在次高电压和微孔的综合作用下产生雾状高能活性离子,来消毒杀菌,就是一种高效清洁无二次污染残留的方法。目前实验室中,基于该方法开发的装置由实验人员手工搭建而成,结构简陋,稳定性差,严重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而市场上还没有基于该方法而开发的装置。因此,开发一种便携高效尤其无二次污染的消毒杀菌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灵活的一种手持式高能活性离子发生装置,通过次高电压和微孔的综合作用,利用液体介质(如水)产生雾状高能活性离子,来对伤口进行杀菌消毒,同时可预防和抑制伤口感染。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持式高能活性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外套、次高电压发生组件、离子发生模块、激光组件,其中,所述次高电压发生组件和离子发生模块安装在外套的内部,激光组件安装在外套的外部,次高电压发生组件为其提供次高电压,离子发生模块将介质管中的液态中性介质转换成雾状高能活性离子,雾状高能活性离子具有消毒、杀菌和降解的功能。
[0007]进一步,所述外套包括次高压腔、手持杆套、保护套、底座,其中,手持杆套一端与次高压腔连接,另一端与保护套连接,底座安装在保护套的端部。
[0008]进一步,所述次高电压发生组件包括电路板、电源、开关、充电接口、指示灯、弹簧顶针,其中,弹簧顶针、指示灯、充电接口、开关、电源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在电路板上;所述弹簧顶针作为次高压电传导接口,用于将次高电压传输到所述离子发生模块上。
[0009]进一步,所述离子发生模块包括电极帽、电极片、防水透气膜、密封垫、第一介质管、第一微孔管、金属丝、第一软垫、密封套、第一锁紧螺头,金属丝与电极片连接,电极片位于电极帽内,防水透气膜设置在电极帽内;所述第一微孔管置于所述第一介质管的底部,第一软垫、密封套依次套入第一微孔管中,所述第一锁紧螺头通过螺纹与第一介质管的尾部配合连接并同时挤压第一软垫和密封套,对第一微孔管进行卡紧、定位,所述金属丝贯穿所述第一介质管并伸入第一微孔管的内部。
[0010]进一步,所述离子发生模块包括电极帽、电极片、防水透气膜、密封垫、第二介质管、第二微孔管、金属丝、第二软垫、第二锁紧螺头,金属丝与电极片连接,电极片置于电极帽内,防水透气膜安装在电极帽内,密封垫置于第二介质管的上端,电极帽通过螺纹与第二介质管上端配合连接并同时挤压密封垫;第二软垫、第二微孔管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介质管的底部,第二锁紧螺头通过螺纹与第二介质管配合连接,同时挤压第二微孔管和第二软垫,对第二微孔管进行卡紧、定位并密封,金属丝则贯穿所述第二介质管并伸入到第二微孔管的内部。
[0011]进一步,所述离子发生模块包括电极帽、电极片、防水透气膜、密封垫、第三介质管、第三微孔管、第三软垫、电极环、第三锁紧螺头;其中,金属丝一端与所述电极环连接,另一端与电极片连接,电极片置于电极帽中,密封垫置于所述第三介质管的上端,电极帽通过螺纹与第三介质管上端配合连接,同时挤压密封垫,第三微孔管置于所述第三介质管的底部,第三软垫、电极环依次套入所述第三微孔管的底部,第三锁紧螺头通过螺纹与第三介质管配合连接,同时挤压第三软垫,对第三微孔管进行卡紧、定位并密封。
[0012]进一步,所述激光组件包括激光架以及安装在激光架上的激光笔,激光架安装在所述高压腔的顶部。
[0013]进一步,所述外套为回转体,首端呈粗圆柱形,中间呈细圆柱形,末端呈锥形。
[0014]进一步,所述保护套为中空锥型结构,保护套保护微孔管不受外界污染、干扰和破坏。
[0015]进一步,手持式高能活性离子发生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各组件装配完成,将介质管装满介质,然后按动开关,指示灯会亮,同时也打开了次高电压发生组件,次高电压通过弹簧顶针传到电极片中,高通量形成含有高能离子的雾化液滴,雾化液滴中的高能离子适于消杀病菌,降解有机污染物。当人体皮肤置于锁紧螺头前方时,微孔管的喷口处不断产生含有高能活性离子团簇的雾化液滴,对伤口进行消毒杀菌;为了便于观察微孔管的喷口处是否有雾化液滴,激光组件的激光笔产生一束激光,照射在离喷口处10 mm左右的位置,在喷口处看到一簇光线,表明喷口处存在雾化液滴。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装置所利用的液体介质一般为水或者酒精等,不具有
任何污染,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2.本装置所采用次高电压(
±
2 kV
‑
10 kV),纳安级别的微电流,因此具有能耗低,安全性高等特点。3.本专利技术装置为手持式结构,方便于家庭、户外等场合使用,便于携带;同时结构简单,便于拆卸,生产成本低,并且维护方便。
[0017]虽然在质谱分析领域,有使用次高电压和喷嘴的综合作用产生待测物离子,用于待测物检测的;及在纺织领域,高压微喷技术,用于印花/印染目的;但在手持式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是由本专利技术第一次提出采用雾状高能活性离子来降解消毒杀菌。
[0018]相对现有的高能离子降解有机污染物技术中,能耗高(如需要激光、X射线、紫外光等大能量),安全性差,易引起二次污染(如需要加入例如双氧水、二氧化氯、亚硫酸钠、二氯化铁等化学试剂),本专利技术具有能耗低、安全性好的特点。
[0019]相对现有的离子化技术中使用高电压和微喷技术,如静电雾化技术,一般电压都很高,有的电压甚至高达几十万伏,能耗高,安全性差,同时使用的微孔一般比较大,一般为几百微米,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高能活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1)、次高压发生组件(2)、离子发生模块(3)、激光组件(4),其中,所述次高压发生组件(2)和离子发生模块(3)安装在外套(1)的内部,激光组件(4)安装在外套(1)的外部,次高压发生组件(2)为其提供次高电压,离子发生模块(3)将介质管中的液态中性介质转换成雾状高能活性离子,雾状高能活性离子具有消毒、杀菌和降解的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高能活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1)包括次高压腔(11)、手持杆套(12)、保护套(13)、底座(14),其中,手持杆套(12)一端与次高压腔(11)连接,另一端与保护套(13)连接,底座(14)安装在保护套(13)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高能活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高压发生组件(2)包括电路板(21)、电源(22)、开关(23)、充电接口(24)、指示灯(25)、弹簧顶针(26),其中,弹簧顶针(26)、指示灯(25)、充电接口(24)、开关(23)、电源(22)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在电路板(21)上;所述弹簧顶针(26)作为次高压电传导接口,用于将次高电压传输到所述离子发生模块(3)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高能活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发生模块(3)包括电极帽(31)、电极片(32)、防水透气膜(33)、密封垫(34)、第一介质管(351)、第一微孔管(361)、金属丝(37)、第一软垫(381)、密封套(39)、第一锁紧螺头(3101),金属丝(37)与电极片(32)连接,电极片(32)位于电极帽(31)内,防水透气膜(33)设置在电极帽(31)内;所述第一微孔管(361)置于所述第一介质管(351)的底部,第一软垫(381)、密封套(39)依次套入第一微孔(361)管中,所述第一锁紧螺头(3101)通过螺纹与第一介质管(351)的尾部配合连接并同时挤压第一软垫(381)和密封套(39),对第一微孔管(361)进行卡紧、定位,所述金属丝(37)贯穿所述第一介质管(351)并伸入第一微孔管(361)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高能活性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发生模块(3)包括电极帽(31)、电极片(32)、防水透气膜(33)、密封垫(34)、第二介质管(352)、第二微孔管(362)、金属丝(37)、第二软垫(382)、第二锁紧螺头(3102),金属丝(37)与电极片(32)连接,电极片(32)置于电极帽(31)内,防水透气膜(33)安装在电极帽(31)内,密封垫(34)置于第二介质管(352)的上端,电极帽(31)通过螺纹与第二介质管(352)上端配合连接并同时挤压密封垫(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双龙,董晓峰,刘晓斌,林恒龙,杨泽群,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