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顶留巷采空区快速密封装置及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切顶留巷密封
,具体为一种切顶留巷采空区快速密封装置及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留巷采空区的临空区的密封,避免采空区内部的有毒有害气体流入巷道,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现有的巷道密封装置中,其循环利用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且安装步骤较为复杂,铺设效率较低,对于通过密封带进行密封的密封装置,其拼接缝的数量较多,长期使用过程中,其拼接缝端处常常出现缝隙,提高了后期维护量,以及需要由专业的人员对密封装置进行密封监测,从而使得危险情况发生时,其信息的传递较慢。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切顶留巷采空区快速密封装置及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切顶留巷采空区快速密封装置,其包括:
[0005]密封监测柱,呈八棱柱结构,其内部开设有四角腔室,每角端均位于所述密封监测柱倾斜面,且其平行面上安装有监测预警屏; >[0006]密封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顶留巷采空区快速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密封监测柱(1),呈八棱柱结构,其内部开设有四角腔室(11),每角端均位于所述密封监测柱(1)倾斜面,且其平行面上安装有监测预警屏;密封带二(6),设置前后双层结构,每层所述密封带二(6)均贯穿四角腔室(11)对应侧角端;凹型板(2),设置多组,为横向拼接式装配结构,并固定在所述密封监测柱(1)上下端;支撑装置(3),安装在所述密封监测柱(1)上端,且与其一一对应设置;T型顶板(4),安装在所述支撑装置(3)上端,并与所述凹型板(2)一一对应设置,且其与位于上方所述凹型板(2)上均开设有薄密封槽;密封带一(5),设置前后双层结构,一组所述密封带一(5)上下端分别嵌入对应侧上下方所述薄密封槽中密封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顶留巷采空区快速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密封监测柱(1)之间安装有伸缩支臂(7),呈X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顶留巷采空区快速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后侧所述密封带一(5)、位于上方的凹型板(2)、T型顶板(4)之间形成导流腔室(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顶留巷采空区快速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组件(8)、减震组件(9),所述支撑组件(8)横向排列且前后对称设置多组,其下端贴附在上方所述凹型板(2)前后侧板面上,所述减震组件(9)嵌入在上方所述凹型板(2)中心容置槽内,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8)内部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切顶留巷采空区快速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9)包括:条形滑轨(91),前后设置两组,并上下对称设置,且上方所述条形滑轨(91)上端面通过承接平板相衔接;固定板(92),上下对称设置两组,并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条形滑轨(91)上;防震柱(93),其上下端分别与上下方所述固定板(92)相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切顶留巷采空区快速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8)包括:固定座一(81),贴附在上方所述凹型板(2)上端面上,其上端铰接有气缸(83),所述气缸(83)上端铰接有转接座(84),所述转接座(84)上铰接有转接杆(85),所述转接座(84)上端铰接有连杆二(87),所述连杆二(87)上端铰接有密封压板;固定座二(82),固定在所述承接平板上端面上,其侧面铰接有弹性拉杆(89),所述弹性拉杆(89)外侧端铰接在所述转接座(84)上,其上端面铰接有连杆一(86),所述连杆一(86)外侧端铰接在所述转接杆(86);滚柱架(88),横向排列多组,且呈水平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顶留巷采空区快速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监测柱(1)包括:预警导轨(22),设置两组,对称安装在所述四角腔室(11)左右侧腔壁上,其前后端均安装有警报器(23);压力传感座(21),设置两组,前后滑动连接在所述预警导轨(22)上;
固定柱(19),其左右端分别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恒忠,陈连军,杨宝忠,孟佑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