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265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矿山开采充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部敞口的竖直段和底部倒锥段组成的箱体,设置在所述竖直段和底部倒锥段结合部位的格筛,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进料管,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供水管,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且前端与箱体同心布置的出料管,设置在此出料管顶部且与出料管同心布置的止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实现充填料浆满管流下料输送,又能在下料过程中有效避免气体混入。料过程中有效避免气体混入。料过程中有效避免气体混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矿山开采充填
,尤其是涉及一种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充填料浆非满管流是造成竖直充填管道或充填钻孔磨损、破裂的重要原因,且空气与料浆交界面处磨损最为严重。在矿山充填作业时,搅拌后的充填料浆或者深井倒段减压的充填料浆在下料至竖直充填管道或充填钻孔过程中极易混入大量的气体,在充填管道或充填钻孔内形成大量气团,呈气、浆断续状态。一方面,使得管内压力不稳定,造成受料斗喷浆、返料,甚至堵管;另一方面,气体被压缩随充填料浆同步行进,当压缩气体行进至充填管道排料端时会瞬间减压产生气爆,这种气爆能使充填管道跳跃舞动,甚至造成伤人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既实现充填料浆满管流下料输送,又能在下料过程中有效避免气体混入的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技术的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部敞口的竖直段和底部倒锥段组成的箱体,设置在所述竖直段和底部倒锥段结合部位的格筛,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进料管,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供水管,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且前端与箱体同心布置的出料管,设置在此出料管顶部且与出料管同心布置的止旋器,
[0006]所述的进料管的前端与充填搅拌系统出料口相连接,所述供水管的前端与外部供水系统相连接,所述的进料管和供水管的末端均由所述箱体顶部伸入箱体的内腔,
[0007]所述的止旋器包括顶板,设置在此顶板下、且绕所述出料管中心线均布的垂直于所述顶板和底部倒锥段侧壁的数个挡板,
[0008]所述出料管的管内径与所述进料管的管内径相同。
[0009]所述的箱体顶部设有料位计,箱体底部倒锥段的锥角α=120
°
~150
°

[0010]所述的进料管上设有电动开关阀Ⅰ、电动流量调节阀和电磁流量计,所述的电动开关阀Ⅰ为开关型电动耐磨管夹阀,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为调节型电动耐磨管夹阀。
[0011]所述的供水管上设有电动开关阀Ⅱ。
[0012]所述的出料管上设有电动开关阀Ⅲ,此电动开关阀Ⅲ为开关型电动耐磨管夹阀。
[0013]所述的数个挡板至少为4个,所述挡板的斜边与所述出料管中心线夹角β=0.5α。
[0014]本技术的优点:
[0015](1)本技术的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充填料浆满管流下料输送,降低管道磨损;
[0016](2)本技术的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下料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出料管管口处形成漩涡,防止气体混入,避免因混入气体导致喷浆、返料、堵管、气爆和气蚀等情况的发生,
间接延长管道寿命,避免充填管道跳跃舞动而造成伤人事故;
[0017](3)本技术的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可筛除大块儿或杂物,避免其随充填料浆进入管道后造成堵管。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止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3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的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部敞口的竖直段和底部倒锥段组成的箱体1,设置在所述竖直段和底部倒锥段结合部位的格筛2,设置在所述箱体1顶部的进料管3,设置在所述箱体1顶部的供水管4,设置在所述箱体1底部且前端与箱体1同心布置的出料管5,设置在此出料管5顶部且与出料管5同心布置的止旋器6,
[0024]所述的进料管3的前端与充填搅拌系统出料口相连接,所述供水管4的前端与外部供水系统相连接,所述的进料管3和供水管4的末端均由所述箱体1顶部伸入箱体1的内腔,
[0025]所述的止旋器6包括顶板61,设置在此顶板61下、且绕所述出料管5中心线均布的垂直于所述顶板61和底部倒锥段侧壁的数个挡板62,
[0026]所述出料管5的管内径与所述进料管3的管内径相同。
[0027]所述的箱体1顶部设有料位计,箱体1底部倒锥段的锥角α=120
°
~150
°

[0028]所述的进料管3上设有电动开关阀Ⅰ31、电动流量调节阀32和电磁流量计33,所述的电动开关阀Ⅰ31为开关型电动耐磨管夹阀,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32为调节型电动耐磨管夹阀。
[0029]所述的供水管4上设有电动开关阀Ⅱ41。
[0030]所述的出料管5上设有电动开关阀Ⅲ51,此电动开关阀Ⅲ51为开关型电动耐磨管夹阀。
[0031]所述的数个挡板62至少为4个,所述挡板62的斜边与所述出料管5中心线夹角β=0.5α。
[0032]一种利用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的充填下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1)充填下料前,先开启供水管4上的电动开关阀Ⅱ41,向箱体1内注水;
[0034](2)待水位达到下料液位200时,关闭电动开关阀Ⅱ41,然后开启电动开关阀Ⅰ31和电动开关阀Ⅲ51进行下料;
[0035](3)利用电动流量调节阀32和电磁流量计33对进料管3的流量进行调节,使箱体1内液面维持在最低液位100和最高液位300之间,使充填料浆呈虹吸满管流下料;
[0036](4)充填料浆通过所述进料管3进入箱体1,经格筛2筛除大块儿或杂物,然后经止旋器6各挡板62与顶板61和箱体1底部倒锥段侧壁之间的流道进入出料管5给至下游竖直充填管道或充填钻孔,避免出料管5管口处形成漩涡而导致气体混入;
[0037](5)充填下料结束时,先关闭进料管3上的电动开关阀Ⅰ31,然后开启供水管4上的电动开关阀Ⅱ41,向箱体1内注水,以排空竖直管道或充填钻孔内的剩余充填料浆,最后依次关闭供水管4上的电动开关阀Ⅱ41和出料管5上的电动开关阀Ⅲ51。
[0038]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9]采用如图1

4所示的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所述箱体1竖直段内径为1000mm,顶部敞开,底部倒锥段的锥角α=120
°
;所述格筛2呈圆形,外径为990mm;所述进料管3的内径为150mm;所述供水管4的内径为125mm;所述出料管5的管内径与进料管3的管内径和箱体1底部出口的内径相同,为150mm;所述止旋器6的顶板61直径为350mm,顶板61下出料管5中心线均布有4个垂直于顶板61和箱体1底部倒锥段侧壁,且呈类似于直角梯形的挡板62,挡板62的斜边与出料管5中心线夹角β=60
°

[0040]实践表明,采用本技术的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及方法之后,既可以实现充填料浆满管流下料输送,又可以有效防止下料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部敞口的竖直段和底部倒锥段组成的箱体,设置在所述竖直段和底部倒锥段结合部位的格筛,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进料管,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的供水管,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且前端与箱体同心布置的出料管,设置在此出料管顶部且与出料管同心布置的止旋器,所述的进料管的前端与充填搅拌系统出料口相连接,所述供水管的前端与外部供水系统相连接,所述的进料管和供水管的末端均由所述箱体顶部伸入箱体的内腔,所述的止旋器包括顶板,设置在此顶板下、且绕所述出料管中心线均布的垂直于所述顶板和底部倒锥段侧壁的数个挡板,所述出料管的管内径与所述进料管的管内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管流充填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顶部设有料位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冠男巴家泓周育刘召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