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余热回收的陶瓷炉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37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陶瓷产品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余热回收的陶瓷炉窑,包括窑体,所述窑体内壁的两侧均布有复数个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上开设有散热孔,各所述导热片外接一余热回收管,所述余热回收管的自由端连接一集风腔,所述集风腔内安装有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设于余热回收管输出端的导热滚筒,所述导热滚筒上开设有复数个导风孔,所述导热滚筒内安装有用于导风的螺旋叶片,所述导热滚筒与螺旋叶片均连接有驱使两者转动的转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陶瓷炉窑的针对余热回收效率较高的方案。对余热回收效率较高的方案。对余热回收效率较高的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余热回收的陶瓷炉窑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产品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余热回收的陶瓷炉窑。

技术介绍

[0002]在陶瓷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窑炉对陶瓷进行烧制,窑炉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大部分用于陶瓷的烧制,而部分热量则会散失,如果不对窑炉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现有的隧道窑窑炉主体一般包括有预热段、高温段、急冷段、冷却段,窑炉冷却段常出现炸裂现象,而且冷却段的热气没有回收利用,造成浪费。
[0003]如CN103759543A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窑冷却区的余热利用结构,它包括窑体、余热抽出管和余热总管道,窑体具有耐火砖内墙体和耐火砖外墙体,并且耐火砖内墙体和耐火砖外墙体之间设置有余热利用腔,所述的耐火砖内墙体上开有多个蜂窝式散热孔,并且蜂窝式散热孔与余热利用腔相连通,所述的余热抽出管的进口端与余热利用腔相连通,出口端与余热总管道相连通。
[0004]该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余热回收效果,但整个回收过程热流动性差,容易随着管道的延伸而不断流失,同时整个回收过程效率低,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余热回收的陶瓷炉窑,解决了陶瓷炉窑余热回收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冷却余热回收的陶瓷炉窑,包括窑体,所述窑体内壁的两侧均布有复数个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上开设有散热孔,各所述导热片外接一余热回收管,所述余热回收管的自由端连接一集风腔,所述集风腔内安装有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设于余热回收管输出端的导热滚筒,所述导热滚筒上开设有复数个导风孔,所述导热滚筒内安装有用于导风的螺旋叶片,所述导热滚筒与螺旋叶片均连接有驱使两者转动的转动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集风腔连接有一余热输出管,所述余热输出管内安装有引风机将热气引导流出所述余热输出管外。
[0009]优选的,所述导热片倾斜安装在所述窑体内壁上,与所述窑体内壁沿其传输方向的夹角呈锐角。
[0010]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管连接在所述集风腔径向对称的两端。
[00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采用增设集风腔以及导风机构的方式,在炉窑冷却段通过导热片及余热回收管进行回收,而后经导风机构对回收来的热风进行集中引导,通过导热滚筒针对热风进行均匀地热能回收,并导热滚筒内的螺旋叶片将回收的热能迅速地排出用于后续回收
利用;导热滚筒设于余热回收管的输出端,随着其的转动能针对余热回收管内传导而来的热气进行均匀地吸收,而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导热滚筒内,则能让所述螺旋叶片更好的吸收导热滚筒的热能,且能随着其转动迅速的向外输出热风,达到热气回收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俯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17]实施例
[0018]参考图1及图2,一种冷却余热回收的陶瓷炉窑,包括窑体100,所述窑体100内壁的两侧均布有五个导热片101,所述导热片上开设有散热孔102,各所述导热片101外接一余热回收管1,所述余热回收管1的自由端连接一集风腔2,所述集风腔2内安装有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设于余热回收管1输出端的导热滚筒3,所述导热滚筒3上开设有复数个导风孔31,所述导热滚筒3内安装有用于导风的螺旋叶片4,所述导热滚筒3与螺旋叶片4均连接有驱使两者转动的转动机构;增设集风腔2以及导风机构的方式,在炉窑冷却段通过导热片101及余热回收管1进行回收,而后经导风机构对回收来的热风进行集中引导,通过导热滚筒3针对热风进行均匀地热能回收,并导热滚筒3内的螺旋叶片4将回收的热能迅速地排出用于后续回收利用;导热滚筒3设于余热回收管1的输出端,随着其的转动能针对余热回收管1内传导而来的热气进行均匀地吸收,而螺旋叶片4设置在所述导热滚筒3内,则能让所述螺旋叶片4更好的吸收导热滚筒3的热能,且能随着其转动迅速的向外输出热风,达到热气回收利用的目的。
[0019]同时,所述导热滚筒3及螺旋叶片4两者均可转动架设在所述集风腔2内,采用电机驱动的形式;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集风腔2连接有一余热输出管5,所述余热输出管5内安装有引风机51将热气引导流出所述余热输出管外;设置余热输出管5,针对经导热机构输出后的热风进行后续传输,增设引风机51形成第二道导风,使热能继续向所需位置输送,进一步提高热能回收效果,比如可将余热输出管5的输出端设置于炉窑的预热段等;
[0021]又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片101倾斜安装在所述窑体100内壁上,与所述窑体100内壁沿其传输方向的夹角呈锐角。这种结构,随着陶瓷在炉窑内的行进,热风沿炉窑壁逐步向后输送时能够沿进口至出口端形成阶梯状的逐级热能回收,提高导热片的导热效果;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管1连接在所述集风腔2径向对称的两端。具体的,这种结构可使导热滚筒3形成两处热量回收点,随着所述导热滚筒3的转动,热量回收的效果更为均匀。
[0023]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余热回收的陶瓷炉窑,其特征在于:包括窑体,所述窑体内壁的两侧均布有复数个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上开设有散热孔,各所述导热片外接一余热回收管,所述余热回收管的自由端连接一集风腔,所述集风腔内安装有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设于余热回收管输出端的导热滚筒,所述导热滚筒上开设有复数个导风孔,所述导热滚筒内安装有用于导风的螺旋叶片,所述导热滚筒与螺旋叶片均连接有驱使两者转动的转动机构。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咏清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凯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