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34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施工工艺,通过所述第一锚垫板及对应的所述第一锚具对预应力筋中所有所述钢丝绳进行分散锚固,避免了放张后对所述第一锚垫板周围结构应力集中的问题;所有所述第一锚垫板沿球面设置,即所有所述第一锚垫板的承力面被一个假想的球体顶住,受力更加均匀,利于锚固结构的稳定;通过将所述第二锚垫板、所述穴模和所述模板相对固定,使得所述第二锚垫板、所述穴模和所述模板用于穿过所述预应力筋的孔位不能发生错位,使得所述预应力筋能够一直垂直于所述模板外表面设置,满足工艺要求,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准确实施,该施工工艺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良好。效果良好。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代高层建筑结构高度高、跨度大、荷载大,为提高承载力并控制挠度和裂缝,采用了预应力施工技术;预应力需要对钢丝绳进行张拉以产生预应力,无论是先张法还是后张法,钢丝绳的一端需要锚固,有粘结预应力筋和无粘结预应力筋需要应用不同的施工工艺,现有无论是有粘结预应力筋还是无粘结预应力筋,其固定端均是采用集中锚固,会造成集中应力,影响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并可能造成潜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无论是有粘结预应力筋还是无粘结预应力筋,其固定端均是采用集中锚固,会造成集中应力,影响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并可能造成潜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施工工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施工工艺,预应力筋固定端、张拉端安装包括:
[0006]预应力筋固定端构造包括若干根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套接于波纹管中,所述钢丝绳端部伸出所述波纹管,每根所述钢丝绳对应设有一个第一锚垫板,每个所述第一锚垫板对应设有一个第一锚具,每个所述第一锚具用于将所述钢丝绳伸出端锚固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锚垫板上,所有所述第一锚垫板沿球面设置;
[0007]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端构造包括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依次贯穿第二锚垫板、穴模和模板,并延伸至所述模板外侧,所述穴模在所述预应力筋垂面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锚垫板和所述模板固定,所述预应力筋上套设有螺旋筋,所述螺旋筋和所述穴模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锚垫板两侧;
[0008]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端构造包括第三锚垫板、第二锚具、若干钢筋网片和预留胡子筋,所述第三锚垫板通过喇叭管连接所述波纹管,所有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第二锚具锚固于所述第三锚垫板,所述第三锚垫板设于所述钢筋网片和所述预留胡子筋形成的钢筋笼中,预应力筋张拉后,所述张拉端节点中浇筑后浇混凝土。
[0009]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施工工艺,通过所述第一锚垫板及对应的所述第一锚具对预应力筋中所有所述钢丝绳进行分散锚固,避免了放张后对所述第一锚垫板周围结构应力集中的问题;所有所述第一锚垫板沿球面设置,即所有所述第一锚垫板的承力面被一个假想的球体顶住,受力更加均匀,利于锚固结构的稳定;通过将所述第二锚垫板、所述穴模和所述模板相对固定,使得所述第二锚垫板、所述穴模和所述模板用于穿过所述预应力筋的孔位不能发生错位,使得所述预应力筋能够一直垂直于所述
模板外表面设置,满足工艺要求,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准确实施,该施工工艺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良好。
[0010]优选地,所述预应力筋固定端、张拉端安装前,还包括预应力筋加工、运输、储存,以及预应力筋铺设。
[0011]优选地,所述预应力筋固定端、张拉端安装后,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
[0012]进一步优选地,预应力筋张拉时,曲线预应力筋的理论张拉伸长值

L
T
按下公式计算:
[0013][0014]式中:F
j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0015]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0016]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0017]L
T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的孔道长度(m);
[0018]k——每米孔道局部偏差摩擦影响系数;
[0019]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0020]θ——从张拉端至固定端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总夹角(rad)。
[0021]优选地,所述波纹管端部设置填充物形成密封端。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锚垫板包括垫板本体、通孔和安装槽体,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垫板本体形心处,所述通孔用于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垫板本体,所述安装槽体连接于所述垫板本体一侧,且所述安装槽体的槽底连通所述通孔,所述钢丝绳能够穿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安装槽体,所述安装槽体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锚具。
[002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垫板本体和所述安装槽体之间设有倒角。
[0024]优选地,所述第二锚垫板朝向所述模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件,所述模板内侧设有若干个第二限位件,所述穴模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对应的插孔和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对应的插孔。
[002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二锚垫板周缘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一一对应设置。
[0026]优选地,所述第二锚垫板朝向所述模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体,所述模板内侧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槽体,所述穴模相对的两端能够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槽体中和所述第二固定槽体中。
[002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施工工艺,通过所述第一锚垫板及对应的所述第一锚具对预应力筋中所有所述钢丝绳进行分散锚固,避免了放张后对所述第一锚垫板周围结构应力集中的问题;所有所述第一锚垫板沿球面设置,即所有所述第一锚垫板的承力面被一个假想的球体顶住,受力更加均匀,利于锚固结构的稳定;通过将所
述第二锚垫板、所述穴模和所述模板相对固定,使得所述第二锚垫板、所述穴模和所述模板用于穿过所述预应力筋的孔位不能发生错位,使得所述预应力筋能够一直垂直于所述模板外表面设置,满足工艺要求,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准确实施,该施工工艺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0030]图2是裙房框架梁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0031]图3是剪力墙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0032]图4是预应力筋固定端构造示意图;
[0033]图5是第一锚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是一种无粘结预应力筋穴模张拉端构造示意图;
[0035]图7是另一种无粘结预应力筋穴模张拉端构造示意图;
[0036]图8是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端构造示意图。
[0037]图中标记:1

钢丝绳,2

穴模,3

第二锚垫板,31

第一限位件,32

第一固定槽体,4

螺旋筋,5

模板,51

第二限位件,52

第二固定槽体,6

波纹管,61

密封端,7

第一锚垫板,71

垫板本体,72

通孔,73

安装槽体,74

倒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预应力筋固定端、张拉端安装包括:预应力筋固定端构造包括若干根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套接于波纹管中,所述钢丝绳端部伸出所述波纹管,每根所述钢丝绳对应设有一个第一锚垫板,每个所述第一锚垫板对应设有一个第一锚具,每个所述第一锚具用于将所述钢丝绳伸出端锚固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锚垫板上,所有所述第一锚垫板沿球面设置;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端构造包括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依次贯穿第二锚垫板、穴模和模板,并延伸至所述模板外侧,所述穴模在所述预应力筋垂面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锚垫板和所述模板固定,所述预应力筋上套设有螺旋筋,所述螺旋筋和所述穴模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锚垫板两侧;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端构造包括第三锚垫板、第二锚具、若干钢筋网片和预留胡子筋,所述第三锚垫板通过喇叭管连接所述波纹管,所有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第二锚具锚固于所述第三锚垫板,所述第三锚垫板设于所述钢筋网片和所述预留胡子筋形成的钢筋笼中,预应力筋张拉后,所述张拉端节点中浇筑后浇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固定端、张拉端安装前,还包括预应力筋加工、运输、储存,以及预应力筋铺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固定端、张拉端安装后,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预应力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预应力筋张拉时,曲线预应力筋的理论张拉伸长值

L
T
按下公式计算:式中:F
j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E
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航杨小虎李平曾林邬博亮雷祥刘小刚冯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