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消毒的生物实验用的生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213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消毒的生物实验用的生物培养装置,涉及生物实验技术领域,包括底板、第一壳体和通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控制槽;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充气机构和净化机构,使得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启动第一电动推杆,解决了因随着时间的增长,微生物在第一壳体内生长并伴随着散发出特殊气味,从而改变了第一壳体内部的气体环境,进而导致部分微生物受到影响的问题,有利于工作人员们的实验工作,同时实验结果能够更精准。同时实验结果能够更精准。同时实验结果能够更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消毒的生物实验用的生物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实验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消毒的生物实验用的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实验包括有许多,其中微生物最为常见,微生物包括有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个体十分的微小,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在食品、医药等诸多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需要使用到生物培养装置。
[0003]如中国专利文献中发表的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申请号为CN201921941472.1),虽然该微生物培养装置,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和冷却腔的设置,对培养筒的内部进行温度调节,适用于温度低的培养环境的微生物生活,蒸汽输入管道、蒸汽输出管道和蒸汽腔的设置,对培养筒的内部进行温度调节,适用于温度高的培养环境的微生物生活,旋转把手、搅拌主轴和U形搅拌棒的配合使用,对微生物进行搅拌,避免大量微生物聚集在一块,不利于培养,出料管、双头斜通管和输出管道的设置,使得微生物可以更加均匀的进入U形培养抽盒内,观察盒、阻挡块、把手和pH试纸板的设置,对培养筒内的PH进行检测,根据微生物所需要的pH进行调制,给微生物一个舒适的培养环境,减少微生物的死亡情况;但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微生物个体过于的偏小,故生物培养装置需要十分的密封,避免发生泄露,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微生物在生物培养装置内生长并伴随着散发出特殊气味,改变了装置内部的气体环境,此时极易导致部分微生物会受到影响从而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实验,进而导致实验结果准确性较差,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培养装置在实验结束后,不便于对其进行消毒和清洗的工作,不利于工作人员们的下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消毒的生物实验用的生物培养装置,其具有可以改善装置内部气体环境同时可进行自由换气的工作,且便于进行拆卸,从而便于进行消毒清洗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于消毒的生物实验用的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壳体和通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控制槽,控制槽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连通限位孔的凹槽,所述控制槽内设置有竖板,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板,弧形板设置在第一壳体上表面开设的环形孔内,所述环形孔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环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第一壳体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净化机构和充气机构。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控制槽,在工作人员们进行安装竖板时,能够将竖板的下表面对准控制槽放入,从而能够更为有效精准的进行安装工作,设置密封圈,使得环形
孔内能够得到紧密的贴合,避免发生漏气泄气的情况。
[0008]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表面的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密封管下表面开设的移动孔并固定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的外表面贴合在密封管内壁上,所述密封管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的右侧面,所述密封管的上表面连通有通气管,通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气门,第一气门卡接在第一壳体的右侧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塞,使得移动杆移动时,密封塞也能够随之移动,从而带动密封管中的气体进入到第一壳体内,进而使其内部气体膨胀,使得内部有害气体能够通过第二气门排出。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表面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箱,水箱的左侧面开设有过滤孔,过滤孔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卡接有密封套,密封套内卡接有出气管,出气管的一端穿过密封套并设置在水箱内,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气门,第二气门卡接在第一壳体的左侧面。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水箱,使得出气管排出的气体能够从水箱中水源中溢出,从而水源能够对其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和净化的工作,避免有害气体直接性的排出影响到周围工作人员们的情况,设置过滤网,使得避免发生外界的灰尘和杂物进入到第二壳体内的情况。
[00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底板上表面连通限位孔的电动槽,电动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限位孔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通过设置销轴铰接有控制板。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移动板,使得第二电动推杆带动移动板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移动板左右两侧的滚轮进行移动,从而在三角块的作用下,控制板的位置能够发生变化。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靠近移动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软垫和三角块,两个三角块分别设置在两个软垫的下侧,所述移动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滚轮,两个滚轮分别贴合在两个三角块的相对面,两个三角块的相对面均设置为斜面,两个控制板之间设置有固定筒,固定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顶端穿过凹槽并固定连接在竖板的下表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三角块,使得移动板向下移动带动两个滚轮向下移动时,在两个三角块斜面的作用下,两个控制板的下侧能够受到限制相互远离,从而使得两个控制板的上侧能够相互靠近对其固定筒进行夹持限位,设置软垫,使得控制板的上侧对其固定筒进行夹持时,软垫能够贴合在固定筒的外表面,避免控制板直接性的接触导致固定筒损坏的情况。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通孔塞。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通孔和通孔塞,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将消毒液和水源放置进第一壳体内,从而对其进行消毒清洗的工作,之后能够通过取出通孔塞,进行回收内部使用后的消毒液和水源的工作。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充气机构和净化机构,使得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工作人员们能够通过启动第一电动推杆,带动密封塞在密封管中移动,从而使得密封管中的气体能够被带动从第一气门处进入到第一壳体内,当第一壳体内部气体充分时,多余气体能够通过第二气门进入到出气管中,从排气管中排出的气体能够进入到水箱中,进而排出的气体能够得到水源的过滤和净化并从水中溢出,最后通过过滤孔处排进外界,解决了因随着时间的增长,微生物在第一壳体内生长并伴随着散发出特殊气味,从而改变了第一壳体内部的气体环境,进而导致部分微生物受到影响的问题,有利于工作人员们的实验工作,同时实验结果能够更为精准;
[0020]2、通过设置限位机构、竖板、横板、密封圈、环形板、盖板和拉手,使得工作人员们能够将微生物储放器放置在放置槽内,从而通过控制槽对准竖板的下侧并将固定筒放置进限位孔内,同时让其环形板能够紧密贴合在密封圈内,此时第一壳体内部呈稳定的密封,后工作人员们能够通过启动第二电动推杆带动移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消毒的生物实验用的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底板(1)、第一壳体(2)和通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9),限位块(19)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孔(17),限位孔(17)内设置有限位机构(6),所述限位块(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的上表面开设控制槽,控制槽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连通限位孔(17)的凹槽(16),所述控制槽内设置有竖板(11),竖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板(12),弧形板设置在第一壳体(2)上表面开设的环形孔内,所述环形孔内设置有密封圈(15),所述环形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14),盖板(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手(13),所述第一壳体(2)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净化机构(5)和充气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消毒的生物实验用的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表面的第一电动推杆(41),第一电动推杆(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43),移动杆(43)的另一端穿过密封管(45)下表面开设的移动孔(42)并固定连接有密封塞(44),密封塞(44)的外表面贴合在密封管(45)内壁上,所述密封管(4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2)的右侧面,所述密封管(45)的上表面连通有通气管(46),通气管(46)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气门(47),第一气门(47)卡接在第一壳体(2)的右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消毒的生物实验用的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表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烨炜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