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99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包括雨水调蓄模块和雨水净化模块,雨水净化模块的两端分别与雨水调蓄模块和自然水体相连通;雨水净化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沿水流方向呈前高后低的阶梯式分布的雨水净化区,相邻的雨水净化区之间以及雨水净化模块与所述自然水体之间由溢流挡墙进行分隔。基于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工程设施景观化以及调蓄与多层净化一体化机制,能够在提升景观效果的同时达到有效净化雨水、消减径流的效果,避免初雨直接排放污染收纳水体;并利用装配式构件大幅提升各模块的安装便捷性,有效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移。海绵城市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达到国家对城市雨洪管理提出的高标准和新要求。
[0003]滨水绿地海绵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现有的绿地海绵措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生态边沟、雨水花园、净化湿地等,在大片绿地复合使用对雨水径流的调蓄和净化效果良好,但是针对城市建成区狭长的滨河绿地或者坡度较大的绿地,上述措施运用条件有限,调蓄、净化效率低下,现有一体化设备往往景观效果差,当前仍缺少效率高、又有良好效果的海绵驳岸。
[0004]公开号为CN211921207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驳岸型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第一预制件、第二预制件、填料和连接管;多个预制件沿水平方向延伸拼接并在高度上逐渐降低,每个第一预制件与相邻的第一预制件连接形成第一储水处理单元;第二预制件与最下端的第一预制件连接形成第二储水处理单元。该专利通过设置预制件的方式将生态驳岸进行装配式施工,能够有效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其储水处理单元的设置也能够起到一定的蓄水效果,但其景观效果不佳,对雨水的调蓄及净化能力也存在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通过设置雨水调蓄模块和雨水净化模块,形成调蓄与多层净化一体化机制,在提升景观效果的同时达到有效净化雨水、消减径流的效果,避免初雨直接排放污染收纳水体;并利用装配式构件大幅提升各模块的安装便捷性,有效降低成本,并缩短工期。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包括雨水调蓄模块和雨水净化模块,所述雨水净化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雨水调蓄模块和自然水体相连通;所述雨水净化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沿水流方向呈前高后低的阶梯式分布的雨水净化区,相邻的所述雨水净化区之间以及所述雨水净化模块与所述自然水体之间由溢流挡墙进行分隔。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水调蓄模块包括雨水收集池、盖设于所述雨水收集池顶部的碎石过滤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雨水收集池底部的第一过滤净化层。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水净化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物层、种
植土层和第二过滤净化层。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过滤净化层和所述第二过滤净化层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铺设的复合过滤层、粗沙层、碎石垫层和土工布层;所述碎石垫层中设置有与市政管道相连通的穿孔排水管。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侧壁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碎石过滤盖板的预埋钢构件。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级第一溢流口和多级第一凸起。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流挡墙的顶部和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二溢流口和多级第二凸起。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碎石过滤盖板包括支撑骨架、包覆所述支撑骨架的石笼网以及填充于所述石笼网内部的碎石。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碎石的粒径为15~30mm,所述石笼网的网格间距为50mm*50mm。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300mm。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通过设置雨水调蓄模块和雨水净化模块,形成调蓄与多层净化一体化机制,能够有效地净化雨水、消减径流,避免初雨直接排放污染收纳水体。
[0019](2)本技术通过采用装配式技术进行模块化安装,能够大幅提升各模块的安装便捷性,具有节能、环保、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等优点,且能够适应多种地形,尤其是针对驳岸较为狭窄的滨水绿地,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0020](3)本技术通过将工程设置景观化,能够在保证调蓄和净化功能的同时提升景观效果,兼顾景观效果和实用功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0021](4)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结构简单,易于现场安装,能够大规模使用,有效节省人工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的横截面剖视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中雨水调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中碎石过滤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中雨水收集池的侧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中雨水净化区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中溢流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雨水调蓄模块;11、碎石过滤盖板;111、支撑骨架;112、石笼网;113、碎石;12、雨水收集池;121、预埋钢构件;122、第一溢流口;123、第一凸起;13、第一过滤净化层;131、第一复合过滤层;132、第一粗沙层;133、第一碎石垫层;1331、第一穿孔排水管;134、第一土工布层;2、雨水净化区;21、种植物层;22、种植土层;23、第二过滤净化层;231、第二复合过滤层;232、第二粗沙层;233、第二碎石垫层;2331、第二穿孔排水管;234、第二土工布层;3、溢流挡墙;31、第二溢流口;32、第二凸起;4、自然水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2]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33]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调蓄模块(1)和雨水净化模块,所述雨水净化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雨水调蓄模块(1)和自然水体(4)相连通;所述雨水净化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沿水流方向呈前高后低的阶梯式分布的雨水净化区(2),相邻的所述雨水净化区(2)之间以及所述雨水净化模块与所述自然水体(4)之间由溢流挡墙(3)进行分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调蓄模块(1)包括雨水收集池(12)、盖设于所述雨水收集池(12)顶部的碎石过滤盖板(11)以及设置于所述雨水收集池(12)底部的第一过滤净化层(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净化区(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物层(21)、种植土层(22)和第二过滤净化层(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水调蓄净化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净化层(13)和所述第二过滤净化层(23)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铺设的复合过滤层、粗沙层、碎石垫层和土工布层;所述碎石垫层中设置有与市政管道相连通的穿孔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红平沈忱黄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