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头防护装置和断路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169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9
一种触头防护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动触头的触头支持,在触头支持上设有可转动的挡气板,挡气板上设有与壳体滚动配合的滚动机构,触头支持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时带动滚动机构沿壳体滚动,通过滚动机构带动挡气板向靠近触头支持的方向转动;触头支持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开时,挡气板向远离触头支持的方向转动,挡气板通过滚动机构与壳体滚动配合,不仅结构简单,省去了导向结构,而且具有局部密封的效果,能够有效阻挡电弧气流。一种断路器,包括所述的触头防护装置,将动触头、静触头和灭弧室的空间进行局部密封避免电弧气流回流,减少背后击穿。后击穿。后击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头防护装置和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头防护装置和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是配电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配电网络中出现电流过载、短路等故障时,断路器可及时切断电源,保护设备及人员安全。而断路器中较重要的结构是一组或几组静触头,和与之相配合的动触头。当线路出现故障时,断路器监测到电流值超过其预设的保护值,便会触发操作机构动作,使动触头与静触头迅速分离,但由于电压及电流值过大,在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会产生电弧,电弧又会形成电弧气流。
[0003]虽然现有断路器通常增加阻隔结构,通过阻隔结构防止电弧气流灼烧软连接,但是结构复杂且密封性较差,不能控制电弧气流的流向,导致电弧气流不仅会损伤断路器内部的其它零件,还可能使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重新击穿,形成电弧重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密封性好的触头防护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触头防护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动触头的触头支持,在触头支持上设有可转动的挡气板,挡气板的端部设有与壳体滚动配合的滚动机构,触头支持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时,滚动机构带动挡气板向靠近触头支持的方向转动;触头支持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开时,挡气板向远离触头支持的方向转动。
[0007]优选的,所述滚动机构包括滚轮和滚轴,所述滚轴设置在所述挡气板的下端,所述滚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滚轴上。
[0008]优选的,所述挡气板与弹性件连接,弹性件用于驱动挡气板向远离触头支持的方向转动。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挡气板转动安装在铰接轴上,所述扭簧套设在铰接轴上,所述扭簧的两个连接端分别与触头支持和挡气板连接。
[0010]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触头支持上的防护罩,所述挡气板与所述防护罩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防护罩在远离动触头的一侧设有第二防护罩,所述挡气板的一端伸到第二防护罩内与第二防护罩转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罩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防护板,两个第二侧防护板的一侧分别与防护罩连接,两个第二侧防护板的另一侧之间通过第二前防护板连接,两个第二侧防护板和第二前防护板的一侧通过第二顶防护板连接,挡气板从另一侧插入到第二防护罩内与两个第二侧防护板转动连接,弹性件能够推动挡气板抵在第二前防护板上限位。
[0013]优选的,所述挡气板上设有伸到两个第二侧防护板之间的第一凸台,所述的两个
第二侧防护板上分别设有与铰接轴配合的第一轴孔,铰接轴能够分别穿过第一凸台和两个第二侧防护板上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凸台的长度小于挡气板,所述弹性件为两个扭簧,两个扭簧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侧防护板与第一凸台的两端之间并套在铰接轴上,两个弹性件的一端分别抵在挡气板上,另一端分别抵在防护罩或第二防护罩上。
[0014]优选的,所述挡气板设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设有用于容纳滚轮的槽口,以及可穿过槽口的滚轴,通过滚轴将滚轮限位在槽口内转动,滚轮的半径大于第二凸台的半径。
[0015]本技术的触头防护装置,触头支持上的挡气板通过滚动机构与壳体滚动配合,不仅结构简单,省去了导向结构,而且具有局部密封的效果,能够有效阻挡电弧气流。此外,滚轮与壳体的滚动配合结构,具有摩擦力小的特点,不易卡滞,可靠性高。
[00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触头装置和所述的触头防护装置,静触头固定安装在断路器的壳体内,动触头固定在触头防护装置的触头支持上,在静触头的一侧设有灭弧室,所述的触头防护装置设置在静触头远离灭弧室的一侧,触头支持带动动触头摆动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时,挡气板上的滚动机构始终与断路器的壳体接触,防护罩和挡气板用于隔离动触头、静触头和灭弧室。
[0017]本技术的断路器,通过防护罩和挡气板分别将动触头、静触头和灭弧室的空间进行局部密封,不仅能够避免电弧气流回流,减少背后击穿而且还可以,增大灭弧室内气压,有利于冷却电弧和吹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触头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省略防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时挡气板的位置;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分开时挡气板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触头防护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动触头110的触头支持130,在触头支持130上设有可转动的挡气板300,挡气板300的端部设有与壳体滚动配合的滚动机构,触头支持130带动动触头110与静触头120接触时带动滚动机构沿壳体滚动,通过滚动机构带动挡气板300向靠近触头支持130的方向转动(图4);触头支持130带动动触头110与静触头120分开时,挡气板300向远离触头支持130的方向转动(图5)。
[0024]本技术的触头防护装置,触头支持上的挡气板通过滚动机构与壳体滚动配合,不仅结构简单,省去了导向结构,而且具有局部密封的效果,能够有效阻挡电弧气流。此外,滚轮与壳体的滚动配合结构,具有摩擦力小的特点,不易卡滞,可靠性高。
[0025]以下结合附图1至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触头防护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触头防护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6]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触头防护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动触头110的触头支持130,在触头支持130上设有可转动的挡气板300,挡气板300的端部设有与壳体滚动配合的滚动机构,触头支持130带动动触头110与静触头120接触时带动滚动机构沿壳体滚动,通过
滚动机构带动挡气板300向靠近触头支持130的方向转动(图4);触头支持130带动动触头110与静触头120分开时,挡气板300向远离触头支持130的方向转动(图5)。
[0027]如图4

5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触头装置和所述的触头防护装置,触头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110和静触头120,静触头120固定在断路器的壳体内,动触头110固定在所述的触头支持130上,在静触头120的上方设有灭弧室400,触头防护装置还包括防护罩210,挡气板300与所述防护罩210转动连接,触头防护装置的防护罩210和挡气板300分别设置在静触头120的下方,即远离灭弧室400的一侧,触头支持130带动动触头110摆动与静触头120接触或分离时,挡气板300上的滚动机构始终与断路器的壳体接触,防护罩210和挡气板300用于隔离动触头110、静触头120和灭弧室400,通过防护罩210和挡气板300分别将动触头110、静触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头防护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动触头(110)的触头支持(130),其特征在于:在触头支持(130)上设有可转动的挡气板(300),挡气板(300)的端部设有与壳体滚动配合的滚动机构,触头支持(130)带动动触头(110)与静触头(120)接触时,滚动机构带动挡气板(300)向靠近触头支持(130)的方向转动;触头支持(130)带动动触头(110)与静触头(120)分开时,挡气板(300)向远离触头支持(130)的方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机构包括滚轮(330)和滚轴(322),所述滚轴(322)设置在所述挡气板(300)的下端,所述滚轮(330)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滚轴(32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板(300)与弹性件(230)连接,弹性件(230)用于驱动挡气板(300)向远离触头支持(130)的方向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30)为扭簧,所述挡气板(300)转动安装在铰接轴(311)上,所述扭簧套设在铰接轴(311)上,所述扭簧的两个连接端分别与触头支持(130)和挡气板(30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触头支持(130)上的防护罩(210),所述挡气板(300)与所述防护罩(210)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210)在远离动触头(110)的一侧设有第二防护罩(220),所述挡气板(300)的一端伸到第二防护罩(220)内与第二防护罩(220)转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罩(2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防护板(221),两个第二侧防护板(221)的一侧分别与防护罩(210)连接,两个第二侧防护板(221)的另一侧之间通过第二前防护板(222)连接,两个第二侧防护板(221)和第二前防护板(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志刚辛娜秦治斌徐柏超雷鸿健徐大胜王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