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用层叠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97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型用层叠膜等,其具有与以往同等以上的硬涂性,并且改善了作为层叠膜整体的形状追随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型用层叠膜至少依次具备基材膜、硬涂层和功能层,上述硬涂层至少含有树脂、和相对于上述硬涂层中所含的全部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1~50质量份的无机氧化物粒子。化物粒子。化物粒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型用层叠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在成型中使用的层叠膜。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护、装饰个人计算机、移动设备、移动电话、电子记事本、车载用显示面板等,已经开始采用使用了层叠有硬涂层的膜的嵌入成型法。
[0003]作为这样的层叠膜,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成型用层叠膜,其特征在于,在基材膜上依次具有裂纹伸长率为5%以上的硬涂层和折射率为1.47以下的低折射率层。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412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近年来,在膜成型中,特别是进行成型加工成具有曲率半径小的曲面的形状,对于其中使用的层叠膜,不仅要求耐擦伤性等硬涂性,还要求更优异的形状追随性。层叠膜的形状追随性(成型性)例如可以通过拉伸层叠膜的两端时直至产生裂纹为止的层叠膜的伸长率(以下,也简称为“伸长率”)来评价。
[0009]为了使层叠膜显示出优异的形状追随性,优选层叠于该层叠膜的硬涂层、低折射率层等的伸长率优异。然而,明确了硬涂层是以防止膜表面的损伤为目的而形成的,因此由比较硬质且脆的材料构成,因此在与其他设置的层的关系方面,在实现作为层叠膜整体的形状追随性的提高方面存在改良的余地。例如,在基材膜上设置有硬涂层和防反射层的层叠膜中,在基材膜与硬涂层的层间以及硬涂层与防反射层的层间等可能产生裂纹,因此明确了作为层叠膜整体无法表现出高伸长率。<br/>[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与以往同等以上的硬涂性,并且改善了作为层叠膜整体的形状追随性的成型用层叠膜等。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对硬涂层的配方和各物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规定的硬涂层上设置功能层,能够兼顾优异的铅笔硬度和耐擦伤性、以及层叠膜整体的优异的伸长率等,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3]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所示的各种具体方式。
[0014](1)一种成型用层叠膜,其至少依次具备基材膜、硬涂层和功能层,上述硬涂层至少含有树脂和相对于上述硬涂层中所含的全部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1~50质量份的无机氧化物粒子。
[0015](2)根据上述(1)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上述无机氧化物粒子具有1~1500nm的平均粒径D
50

[0016](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上述硬涂层具有0.5~5μm的厚度。
[0017](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上述无机氧化物粒子包含选自氧化铝粒子和二氧化硅粒子中的1种。
[0018](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上述硬涂层具有HB以上的铅笔硬度(依据JIS K5600
‑5‑
4:1999,750g载荷)。
[0019](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上述基材膜、上述硬涂层和上述功能层以不隔着其他层的方式层叠配置。
[0020](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上述功能层含有树脂。
[0021](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上述功能层含有相对于上述功能层中所含的全部成分为1~100质量%的无机氧化物。
[0022](9)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上述功能层具有20~200nm的厚度。
[0023](10)根据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上述功能层为选自防反射层、防污层、防眩层和装饰层中的至少1种。
[0024](11)根据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用于膜嵌入成型。
[002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具有与以往同等以上的硬涂性,并且改善了作为层叠膜整体的形状追随性的成型用层叠膜等。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成型用层叠膜101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另外,附图的尺寸比率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比率。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例如“1~100”的数值范围的表述包含其下限值“1”和上限值“100”这两者。另外,其他数值范围的表述也是同样。
[0029]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型用层叠膜101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成型用层叠膜101具备基材膜11、设置于该基材膜11的一个面11a侧的硬涂层21、和设置于该硬涂层21的一个面21a侧的功能层31。即,成型用层叠膜101具有至少依次排列有功能层31、硬涂层21和基材膜11的层叠结构(3层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成型用层叠膜101的背面侧(基材膜11的另一面11b侧),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印刷层、粘合层、底涂层等任意的层。以下,对成型用层叠膜101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详述。
[0030]&lt;基材膜&gt;
[0031]基材膜11只要能够支撑硬涂层21和功能层31,则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从尺寸稳定性、机械强度和轻量化等观点出发,作为基材膜11,优选使用合成树脂膜。作为合成树脂
膜,例如可举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环状烯烃聚合物、聚苯乙烯、三乙酰纤维素、(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氟系树脂等形成的膜。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也可以优选使用将它们以任意的组合使用的层叠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包含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这两者的概念。这些基材膜11中,优选聚酯膜、聚酰亚胺膜、聚碳酸酯膜、(甲基)丙烯酸系膜以及将它们任意组合而成的层叠膜,更优选聚碳酸酯膜。
[0032]基材膜11的外观可以为透明、半透明、无色、着色中的任一种,没有特别限定,优选透光性高的基材膜。具体而言,优选按照JIS K7361

1:1997测定的总光线透射率为85%以上的透明树脂膜,更优选为8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特别优选为92%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可以对基材膜11实施等离子体处理、电晕放电处理、远紫外线照射处理、锚固处理等。另外,也可以使基材膜11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
[0033]基材膜11的折射率n0优选为1.45~1.75,更优选为1.50~1.75。
[0034]基材膜11的厚度可以根据要求性能和用途适当设定,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成型用层叠膜,其至少依次具备基材膜、硬涂层和功能层,所述硬涂层至少含有树脂和相对于所述硬涂层中所含的全部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1质量份~50质量份的无机氧化物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粒子具有1nm~1500nm的平均粒径D
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所述硬涂层具有0.5μm~5μm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粒子包含选自氧化铝粒子和二氧化硅粒子中的1种。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层叠膜,其中,所述硬涂层具有HB以上的铅笔硬度,所述铅笔硬度是依据JIS K5600
‑5‑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翔加藤龙哉橘和寿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木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