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94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49
热交换器具备翅片(23),该翅片收容于管(21)的内部。翅片具有:接合部(230a、230b、230c),该接合部以规定的翅片间距波纹状地弯折,并且弯折的部分的顶端部与管的内表面接合;以及非接合部(231a、231b),该非接合部形成为比规定的翅片间距长,并且不与管的内表面接合。在管中,在与非接合部相对的外壁部(210、211)形成有突起部(210a、211a)。211a)。211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
[0001]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1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

045425号和2020年2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

021446号主张优先权,并且该专利申请的全部的内容作为参照组入本说明书。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0004]以往,为下述的专利文件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对比文件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是冷凝器,并且具备层叠配置的多个管。在管的内部流动有制冷剂。在相邻的管间的间隙流动有空气。在该热交换器中,通过在各管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在各管的外部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被冷凝。在管的内部收容有内翅片。内翅片是通过使薄金属板弯曲成波浪状而形成的,也就是所谓的波纹翅片。内翅片具有如下这样的功能:通过增加相对于制冷剂的传热面积来促进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217507号公报
[0008]对比文件1所记载的构造,具体而言,在管的内部设置内翅片的构造并不限定于冷凝器,在应用于通过将冷却水的热放热到空气而对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的情况下也有效。然而,在将在管的内部设置内翅片的构造应用于散热器的情况下,有如下这样的担忧。
[0009]近年来,有在将电动机作为动力源而行驶的车辆除了搭载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还搭载对在向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池、其周边设备循环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散热器,由于有比发动机冷却水温度低的冷却水流动,因此被称为低水温散热器。在低水温散热器中,与发动机冷却水用散热器相比,由于有从电动泵供给的冷却水的流量较少的情况,因此管的内部的冷却水的流动容易成为低Re(雷诺系数)数区域的流动,从而有冷却水的热传递率降低的担忧。因此,如对比文件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那样,如果在管的内部设置内翅片,由于能够增加相对于冷却水的传热面积,因此能够使冷却水的热传递率提高。
[0010]然而,在管的内部设置了内翅片的情况下,由于内翅片相对于冷却水的流动会成为障碍物,因此冷却水的水流阻力增加。另外,在车辆搭载低水温散热器的情况下,根据车辆的空间限制与散热器的发热量的关系,有需要减少散热器的管的积段数的情况。由于管的积段数越少管内的冷却水的流速越快,因此冷却水的水流阻力进一步增加。当冷却水的水流阻力增加时,由于冷却水很难在管内流动,因此有低水温散热器的热传递率降低的担忧。这是即使在管的内部设置内翅片,也无法使低水温散热器的热传递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0011]此外,这样的技术问题并不限定于低水温散热器,而是在管的内部流动的流体与在管的外部流动的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共通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水流阻力的降低和热传递率的提高这两方面的热交换器。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热交换器,具有层叠配置的多个管,并且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第一流体是在管的内部流动的流体,该第二流体是在管的外部流动的流体。热交换器具备翅片,该翅片收容于管的内部。翅片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以规定的翅片间距波纹状地弯折,并且弯折的部分的顶端部与管的内表面接合;以及非接合部,该非接合部形成为比规定的翅片间距长,并且不与管的内表面接合。在管,在与非接合部相对的外壁部形成有突起部。
[0014]根据该结构,由于翅片的非接合部不与管的内表面接触,因此能够确保第一流体所流动的流路截面积。因此,能够降低水流阻力。另外,由于通过形成于管的突起部,管对于第一流体的传热面积增加,因此能够使热交换器的热传递率提高。
[001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其他热交换器,具有层叠配置的多个管,并且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第一流体是在管的内部流动的流体,该第二流体是在管的外部流动的流体。热交换器具备翅片,该翅片收容于管的内部。翅片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以规定的翅片间距波纹状地弯折,并且弯折的部分的顶端部与管的内表面接合;以及非接合部,该非接合部形成为比规定的翅片间距长,并且不与管的内表面接合。在非接合部形成有突起部。
[0016]根据该结构,由于翅片的非接合部不与管的内表面接触,因此能够确保第一流体所流动的流路截面积。因此,能够降低水流阻力。另外,由于通过形成于翅片的非接合部的突起部,翅片对于第一流体的传热面积增加,因此能够使热交换器的热传递率提高。
[0017]而且,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其他热交换器,具有层叠配置的多个管,并且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第一流体是在管的内部流动的流体,该第二流体是在管的外部流动的流体。热交换器具备翅片,该翅片收容于管的内部。翅片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以规定的翅片间距波纹状地弯折,并且弯折的部分的顶端部与管的内表面接合;以及非接合部,该非接合部形成为比规定的翅片间距长,并且不与管的内表面接合。在管,在与非接合部相对的外壁部形成有突起部。在非接合部形成有突起部。
[0018]根据该结构,由于翅片的非接合部不与管的内表面接触,因此能够确保第一流体所流动的流路截面积。因此,能够降低水流阻力。另外,由于通过形成于管的突起部和形成于翅片的非接合部的突起部,管和翅片对于第一流体的传热面积增加,能够使热交换器的热传递率提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正面构造的主视图。
[0020]图2是表示沿图1的II

II线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0021]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0022]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的剖面立体构造的立体图。
[0023]图5是表示冷却水的雷诺系数Re与热传递率α的关系的图表。
[0024]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管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0025]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管的剖面立体构造的立体图。
[0026]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0027]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管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0028]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管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0029]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管的剖面立体构造的立体图。
[0030]图12的(A)、(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管的突起部周边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0031]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冷却水的流动形态的图。
[0032]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管的剖面立体构造的立体图。
[0033]图15的(A)、(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管的突起部周边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0034]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交换器,具有层叠配置的多个管(21),并且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第一流体是在所述管的内部流动的流体,该第二流体是在所述管的外部流动的流体,该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翅片(23),该翅片收容于所述管的内部,所述翅片具有:接合部(230a、230b、230c),该接合部以规定的翅片间距波纹状地弯折,并且弯折的部分的顶端部与所述管的内表面接合;以及非接合部(231a、231b),该非接合部形成为比所述规定的翅片间距长,并且不与所述管的内表面接合,在所述管,在与所述非接合部相对的外壁部(210、211)形成有突起部(210a、211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形成为向所述管的内侧突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形成为不与所述翅片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形成为向所述管的外侧突出。5.一种热交换器,具有层叠配置的多个管(21),并且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第一流体是在所述管的内部流动的流体,该第二流体是在所述管的外部流动的流体,该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翅片(23),该翅片收容于所述管的内部,所述翅片具有:接合部(230a、230b、230c),该接合部以规定的翅片间距波纹状地弯折,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野孝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