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28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其主要包含一绝缘本体、多支端子、一检测端子及一金属外壳;其中该绝缘本体包含有一绝缘座及一舌片,所述端子间隔并排固定在该舌片,且其末端穿经并外露于该绝缘座外侧,该检测端子设置在该绝缘座的顶部或底部,该金属外壳包覆该绝缘座的外侧,该检测端子与固定在该舌片的所述端子及该金属外壳均保持间距;当一外电连接器插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时,该外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会位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舌片与金属外壳之间,并与该检测端子接触,供后续通过检测该外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启动相应的防护机制应用。应的防护机制应用。应的防护机制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计算机或电子装置多设置电连接器,以与外部计算机或电子装置电性连接,以进行双向信号沟通,随着计算机或电子装置愈趋薄形化,所述电连接器也愈趋薄形化、小型化端子。
[0003]由于连接器愈趋小型化、薄型化,以Type C连接器为例,不易增加检测端子,故而造成部分应用安全性受限。例如目前笔记本电脑改以Type C连接器取代DC Jack插座作为充电用连接器,若未有外电连接器插入检测功能,无法提供安全充电防护机制;是以,对于兼具充电功能的小型化及薄形化的电连接器必须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上述既有电连接器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
[0005]欲达上述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该具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包含有:
[0006]一绝缘本体,包含有一绝缘座及一舌片,该舌片自该绝缘座的前侧面向前一体延伸;
[0007]多支端子,间隔并排固定在该舌片,且各该端子的末端穿经并外露于该绝缘座外侧;
[0008]一检测端子,设置在该绝缘座的顶部或底部,并与位在该舌片上的所述端子保持一间距;以及
[0009]一金属外壳,包覆该绝缘本体的外侧,并与该舌片及该检测端子保持间隔。
[0010]由上述说明可知,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主要在该绝缘座的顶部或底部增设一独立于所述端子外的检测端子,该检测端子并与位在该舌片上的所述端子保持一间距,也与该金属外壳保持间隔;如此,当一外电连接器插入本技术电连接器时,该外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即与该检测端子接触,供后续通过检测该外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插入,启动相应的防护机制应用。
[001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0013]图2:图1的一立体分解图。
[0014]图3:图1的部分立体图。
[0015]图4:图1的一部分仰视平面图。
[0016]图5:图1的一侧视剖面图。
[0017]图6: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侧视平面图。
[0018]图7: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一部分仰视平面图。
[0019]图8A及8B:本技术电连接器与一外电连接器插接的动作示意图。
[0020]其中,附图标记:
[0021]1:电连接器
ꢀꢀꢀꢀꢀꢀꢀ
10:绝缘本体
[0022]11:绝缘座
ꢀꢀꢀꢀꢀꢀꢀꢀ
111:顶面
[0023]112:底面
ꢀꢀꢀꢀꢀꢀꢀꢀꢀ
113:右侧
[0024]114:左侧
ꢀꢀꢀꢀꢀꢀꢀꢀꢀ
115:前侧面
[0025]116:容置槽
ꢀꢀꢀꢀꢀꢀꢀ
12:舌片
[0026]121:顶面
ꢀꢀꢀꢀꢀꢀꢀꢀꢀ
122:底面
[0027]20、20a:端子
ꢀꢀꢀꢀꢀ
21:末端
[0028]22:前端
ꢀꢀꢀꢀꢀꢀꢀꢀꢀꢀ
30、30

:检测端子
[0029]31:前段
ꢀꢀꢀꢀꢀꢀꢀꢀꢀꢀ
311:前端
[0030]312:下弯部
ꢀꢀꢀꢀꢀꢀꢀ
312

:上弯部
[0031]32:中段
ꢀꢀꢀꢀꢀꢀꢀꢀꢀꢀ
33:末段
[0032]331:末端
ꢀꢀꢀꢀꢀꢀꢀꢀꢀ
34:固定块
[0033]40:金属外壳
ꢀꢀꢀꢀꢀꢀ
41:顶面
[0034]411:开槽
ꢀꢀꢀꢀꢀꢀꢀꢀꢀ
412:凸片
[0035]42:外侧
ꢀꢀꢀꢀꢀꢀꢀꢀꢀꢀ
50:上盖
[0036]51:凸出部
ꢀꢀꢀꢀꢀꢀꢀꢀ
2:外电连接器
[0037]21:金属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以下配合多个实施例及图式详加说明其技术。
[0039]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的第一实施例,其包含有一绝缘本体10、多支端子20、一检测端子30及一金属外壳40。
[0040]上述绝缘本体10系包含有一绝缘座11及一舌片12,该舌片12系自该绝缘座11的前侧面115向前一体延伸。
[0041]配合图5所示,上述多支端子20、20a系间隔并排固定在该舌片12,且各该端子20、20a的末端21往后穿经并外露于该绝缘座11外侧;于本实施例,本技术电连接器1为Type C连接器,共包含24支符合USB Type C传输标准的端子20、20a;其中12支端子20并排固定在该舌片12的顶面121,再配合图4所示,另12支端子20a则并排固定在该舌片12之底面,且上、下各 12支端子20、20a系以舌片12彼此电性绝缘。又于本实施例,如图4及图5 所示,所述端子20、20a的末端21系往后往下穿经并外露于该绝缘座11的底面112。
[0042]配合图3及图4所示,上述检测端子30系设置在该绝缘本体10的该绝缘座11的顶面111,其前段31突出于该绝缘座11的前侧面115,并与位在舌片 12顶面121的端子20保持一间距;于本实施例,该检测端子30的前端311系形成一下弯部312,且如图3及图5所示,该检
测端子30的前端311不与位该舌片12上任一端子20的前端22齐平,即该检测端子30较各该端子20为短。再如图2及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该检测端子30系设置在该绝缘座11的顶面111并靠近右侧113,又由于本技术的检测端子30系外加于Type C连接器中,而Type C连接器的端子20的末端21外露于该绝缘座11的底面112 的位置均为固定,故该检测端子30的中段32系向该绝缘座11的右侧113延伸后,其末段33再向下弯折穿经该绝缘座11,使其末端331外露于该绝缘座11 的底面112,即不会干涉任一端子20外露于该绝缘座11的底面112的末端21 位置。于另一实施,本技术的检测端子可对称地设置在该绝缘座的顶面并靠近左侧,即如图7所示,其末端331系外露在该绝缘座11的底面112并靠近左侧114。再如图6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其检测端子30

系设置在该绝缘本体10的该绝缘座11的底面112,并向前突出于该绝缘座11 的前侧面115,以与位在舌片底面122的端子20a保持一间距,其前端311形成一上弯部312

,且不与位该舌片12上任一端子20a的前端22齐平。
[0043]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包含有一绝缘座及一舌片,该舌片自该绝缘座的前侧面向前一体延伸;多支端子,间隔并排固定在该舌片,且各该端子的末端穿经并外露于该绝缘座外侧;一检测端子,设置在该绝缘座的顶部或底部,其前段与位在该舌片上的所述端子保持一间距,该检测端子的末段穿经该绝缘座,使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座的外侧;以及一金属外壳,包覆该绝缘本体的外侧,并与该舌片及该检测端子保持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端子的前端不与位在该舌片上任一端子的前端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该绝缘座顶面的该检测端子,其前端形成一下弯部,其末端与各该端子的末端均自于该绝缘座的底面外露;或设置在该绝缘座底面的该检测端子,其前端形成一上弯部,其末端与各该端子的末端均自于该绝缘座的底面外露。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该绝缘座顶面的该检测端子的中端向外侧弯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该绝缘座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维骏郭荣勲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