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及其专用纱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13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及其专用纱筒,属于医用纱线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络筒工艺是先在纱筒上络一层底纱后再络人造皮肤用纱线,所述人造皮肤用纱线为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张力为7cN~10cN,纱筒为锥形结构,长度为5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及其专用纱筒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纱线
,具体涉及一种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及其专用纱筒。

技术介绍

[0002]络筒是织造前准备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将来自外部的管纱或绞纱加工成符合整经要求的纱筒。对于人造皮肤用经编支撑网,常因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在络筒过程中纱筒及其络筒工艺不合理问题,导致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在整经过程中与纱筒摩擦,出现纱线断裂强度受损(受损程度可达20%以上)和纱线表面形成毛羽,整经过程纱筒退绕不平稳,纱线张力波动大(波动范围

15%~20%),给后道织造工序造成严重影响。
[0003]因此,开展对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及其专用纱筒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规模生产人造皮肤用经编支撑网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及其专用纱筒,避免在整经过程中人造皮肤用纱线与纱筒摩擦而导致整经纱线张力波动大以及纱线断裂强度受损,甚至纱线断裂的技术问题,保障整经过程纱筒平稳顺畅退绕。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具体是先在纱筒上络一层底纱后再络人造皮肤用纱线,所述人造皮肤用纱线为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张力为7cN~10cN,卷绕线速度为10m/min

50m/min。
[0007]优选地,所述底纱为涤纶工业丝纱线、聚丙烯纤维纱线、棉纱线和纤维素纤维纱线中的一种。
[0008]优选地,所述底纱粗细为60D

90D,断裂强度为2.50cN/dtex~6.50cN/dtex。
[0009]优选地,所述底纱的长度1000m

2500m,底纱动程为40mm

110mm,最靠近纱筒小径端的底纱距纱筒小径端距离为0.01mm

25mm。
[0010]优选地,所述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粗细为60D

90D,断裂强度为3.50cN/dtex~7.50cN/dtex。
[0011]优选地,所述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的长度100m

5000m,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的动程为30mm

95mm,最靠近纱筒小径端的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距纱筒小径端距离为0.01mm

30mm。
[0012]优选地,所述纱筒为锥形结构,长度为50mm

120mm,轴向锥度为3
°
~4
°
,大径端外径40mm

60mm。
[0013]优选地,所述底纱与人造皮肤用纱线利用线头连接而连续络筒,或者所述底纱与人造皮肤用纱线分别络筒而使人造皮肤用纱线包裹在底纱外。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的专用纱筒,该专用纱筒为锥形结构,长度为50mm

120mm,轴向锥度为3
°
~4
°
,大径端外径40mm

60mm。
[0015]进一步地,该专用纱筒上预先络有一层底纱,底纱的动程为40mm

110mm。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动程为络在纱筒上的纱层沿纱筒轴向的两端的长度距离。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第一: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络筒工艺,即在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之前先在纱筒上络筒一层底纱,并改进纱筒结构,由此可克服在整经过程中人造皮肤用纱线(比如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与纱筒摩擦而导致整经纱线张力波动大以及纱线断裂强度受损,甚至纱线断裂的技术问题,保障整经过程纱筒平稳顺畅退绕。
[0019]第二: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大范围推广。
[0020]第三: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大规模生产人造皮肤用经编支撑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具体是先在纱筒上络一层底纱后再络人造皮肤用纱线,所述底纱为涤纶工业丝纱线,所述人造皮肤用纱线为聚乙交酯纱线。所述底纱与人造皮肤用纱线利用线头连接而连续络筒,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张力为7.5cN,卷绕线速度为25m/min。
[0024]其中:所述纱筒为锥形结构,长度为60mm,轴向锥度为3
°
,大径端外径40mm。
[0025]其中:所述底纱的长度1500m,底纱动程为45mm,最靠近纱筒小径端的底纱距纱筒小径端距离为2.20mm;所述底纱粗细为60D,断裂强度为4.0cN/dtex。
[0026]其中:所述聚乙交酯纱线的长度150m,聚乙交酯纱线的动程为40mm,最靠近纱筒小径端的聚乙交酯纱线距纱筒小径端距离为2.5mm;所述聚乙交酯纱线粗细为60D,断裂强度为6.12cN/dtex。
[0027]实施例2
[0028]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具体是先在纱筒上络一层底纱后再络人造皮肤用纱线,所述底纱为涤纶工业丝纱线,所述人造皮肤用纱线为聚乙丙交酯纱线。所述底纱与人造皮肤用纱线利用线头连接而连续络筒,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张力为8cN,卷绕线速度为40m/min。
[0029]其中:所述纱筒为锥形结构,长度为75mm,轴向锥度为3.5
°
,大径端外径45mm。
[0030]其中:所述底纱的长度2000m,底纱动程为65mm,最靠近纱筒小径端的底纱距纱筒小径端距离为4.2mm;所述底纱粗细为75D,断裂强度为4.55cN/dtex。
[0031]其中:所述聚乙丙交酯纱线的长度200m,聚乙丙交酯纱线的动程为60mm,最靠近纱筒小径端的聚乙丙交酯纱线距纱筒小径端距离为4.4mm;所述聚乙丙交酯纱线粗细为75D,断裂强度为6.55cN/dtex。
[0032]实施例3
[0033]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具体是先在纱筒上络一层底纱后再络人造皮肤用纱
线,所述底纱为纤维素纤维纱线,所述人造皮肤用纱线为聚乙交酯纱线。所述底纱与人造皮肤用纱线利用线头连接而连续络筒,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张力为8cN,卷绕线速度为20m/min。
[0034]其中:所述纱筒为锥形结构,长度为85mm,轴向锥度为3.5
°
,大径端外径50mm。
[0035]其中:所述底纱的长度2500m,底纱动程为75mm,最靠近纱筒小径端的底纱距纱筒小径端距离为1.8mm;所述底纱粗细为80D,断裂强度为3.53cN/dtex。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在纱筒上络一层底纱后再络人造皮肤用纱线,所述人造皮肤用纱线为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张力为7cN~10c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纱为涤纶工业丝纱线、聚丙烯纤维纱线、棉纱线和纤维素纤维纱线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纱粗细为60D

90D,断裂强度为2.50 cN/dtex~6.50 cN/dtex。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纱的长度1000m

2500m,底纱动程为40mm

1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粗细为60D

90D,断裂强度为3.50cN/dtex~7.50 cN/dtex。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皮肤用纱线的络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交酯纱线或聚乙丙交酯纱线的长度100m

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佳郑云波吴维炜朱晓鑫
申请(专利权)人: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