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49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包括:第一供气装置或第二供气装置,以及口罩本体;所述第一供气装置或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可替换连接于所述口罩本体;所述第一供气装置包括第一供气通道;所述第一供气通道的进气端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供气通道的出气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口罩本体的进气口;所述第一供气通道贯通连接有压力传感控制盒和泄压出口,所述泄压出口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控制连接。制连接。制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呼吸防护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呼吸防护用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特别是在2020年爆发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口罩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口罩的种类也比较多,医用防护口罩是目前医院所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0003]现有技术的防护口罩,在负压环境中使用,由于压力差的原因,佩戴人员会因吸气量不足而出现缺氧反应。同时,对于空气质量需求较高的人群(如医护人员等),不仅需要口罩进行保护,还需要携带供气装置防止缺氧导致的头晕、呼吸困难等问题。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包括:第一供气装置或第二供气装置,以及口罩本体;所述第一供气装置或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可替换连接于所述口罩本体;所述第一供气装置包括第一供气通道;所述第一供气通道的进气端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供气通道的出气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口罩本体的进气口;所述第一供气通道贯通连接有压力传感控制盒和泄压出口,所述泄压出口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控制连接。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气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供气通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锂电池、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以及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所述锂电池和所述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的输出端连接。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包括第二供气通道和第三供气通道;所述第二供气通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连接有微型气泵,所述第二供气通道的进气端为空气接口;所述第三供气通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连接有间歇供气盒,所述第三供气通道的进气端为氧气接口;所述第二供气通道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三供气通道的出气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口罩本体的进气口。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气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二供气通道和所述第三供气通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壳体的下表面顶角处至少设置有两个固定夹,所述壳体的两侧边缘处至少连接有一个绷带。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内窥镜本体还包括手柄,所述间歇供气盒内的所述第三供气通道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间歇供气盒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和电子计时器,所述电子计时器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第三电
磁阀通过导线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罩杯体;所述罩杯体内侧通过隔板分隔为吸气仓和呼气仓,所述隔板两侧对应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吸气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吸气孔,所述呼气仓处设置有呼吸阀;所述呼气仓底部设置有气体接头,所述气体接头外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体接头内表面两侧设置的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分别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分别与所述隔板两侧的通气孔贯通连接。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杯体的外侧边密封连接有硅胶密封圈,所述硅胶密封圈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相适配的柔性密封条。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杯体的外侧面对应吸气仓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可拆卸安装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卡板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吸气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卡板之间设置有滤片。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接头还开设有水管通孔,所述水管通孔的端口处设置有硅胶堵帽。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杯体的两侧边对应设置有佩戴固定装置,所述佩戴固定装置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佩戴绳。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防护微压供气系统,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实现对防护型氧气面罩的智能供氧,智能化控制操作,即可对其进行间歇式供氧,又可持续式供氧,减少了氧气供给的浪费,而且实时对氧气供给管道内的气压进行检测,确保氧气面罩的吸气仓内正压且供气充足,当气压过高时,及时停止氧气供给,并实施泄压操作,确保其安全性,当气压过低时,开启供氧电磁阀,实现氧气供给,自动化操作,无需工作人员时刻关注,提高了防护型氧气面罩的防护性和吸氧效率,从而能对医护工作人员在负压环境中的工作作出有力的支撑和健康保护。
附图说明
[0015]本说明书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一供气装置的智能控制系统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二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二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空气过滤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间歇供气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口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隔板的安装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凹槽和第一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二凹槽和第二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气体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气体喷头的安装示意图。
[0016]图中,1为口罩本体,2为第一供气通道,3为第一电磁阀,4为压力传感控制盒,5为泄压出口,6为第二电磁阀,7为气体三通接头,8为壳体,9为锂电池,10为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11为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2为供氧装置,13为USB充电口,14为第二供气通道,15为第三供气通道,16为微型气泵,17为空气接口,18为间歇供气盒,19为氧气接口,20为空气过滤盒,201为固定架,202为插槽,203为滤片,21为第三电磁阀,22为控制面板,23为电子计时器,24为盖板,25为固定夹,26为绷带,27为固定环,28为充放电控制器,29为电源开关,30为罩杯体,31为隔板,32为吸气仓,33为呼气仓,34为通气孔,35为吸气孔,36为呼吸阀,37为气体接头,38为进气口,39为第一出气管,40为第二出气管,41为安装孔,42为镂空孔,43为气体喷头,44为硅胶密封圈,45为柔性密封条,46为扣点,47为第一凹槽,48为第一卡板,49为第二凹槽,50为第二卡板,51为阀片,52为中间支架,53为水管通孔,54为硅胶堵帽,55为佩戴固定装置,56为中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气装置或第二供气装置,以及口罩本体(1);所述第一供气装置或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可替换连接于所述口罩本体(1);所述第一供气装置包括第一供气通道(2);所述第一供气通道(2)的进气端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所述第一供气通道(2)的出气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口罩本体(1)的进气口(38);所述第一供气通道(2)贯通连接有压力传感控制盒(4)和泄压出口(5),所述泄压出口(5)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4)与所述第一电磁阀(3)和所述第二电磁阀(6)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装置还包括壳体(8),所述第一供气通道(2)设置于所述壳体(8)内;所述壳体(8)内还设置有锂电池(9)、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10)以及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1);所述锂电池(9)和所述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10)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10)的输出端与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4)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3)和所述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1)的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包括第二供气通道(14)和第三供气通道(15);所述第二供气通道(14)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连接有微型气泵(16),所述第二供气通道(14)的进气端为空气接口(17);所述第三供气通道(15)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连接有间歇供气盒(18),所述第三供气通道(15)的进气端为氧气接口(19);所述第二供气通道(14)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三供气通道(15)的出气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口罩本体(1)的进气口(3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气装置还包括壳体(8),所述第二供气通道(14)和所述第三供气通道(15)设置于所述壳体(8)内;所述壳体(8)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24),所述壳体(8)的下表面顶角处至少设置有两个固定夹(25),所述壳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正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洋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