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撑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21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人机撑杆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撑杆、电池安装组件和用于溃缩吸能的起落架;电池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至少一个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一吸能件,第一吸能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撑杆包括第二壳体和至少一个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二吸能件,第二吸能件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一个第一吸能件分别与一个起落架和一个第二吸能件连接,第一吸能件的一端与第二吸能件连接,第一吸能件的另一端与起落架的一端连接,以使起落架、电池安装组件和撑杆能够依次溃缩吸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一吸能件和第二吸能件,使得起落架、电池安装组件和撑杆能够依次溃缩吸能,保护无人机内部昂贵的电子设备。设备。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撑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撑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无人机的发展,其在地图测绘、地质勘测、灾害监测、气象探测、空中交通管制、边境巡逻监控、应急救援、物流、军用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自动航行自主化程度高,所承载的电子元器件精密,价格较高,如某型激光雷达,成本可达几百万元。
[0003]现有无人机在天空中飞行时,面临各种复杂的气候环境,一旦出现失控或操作失误,非常容易“坠机”。坠地后,经常出现无人机损伤较严重,影响了内部结构,或坠地后无人机完全被摔碎分解,无法再次使用,导致无人机巨大的经济损失。经统计,无人机在起飞和降落的阶段为“坠机”的高风险阶段。如何降低无人机“坠机”的经济损失,成为各个运营单位关心的重中之重。
[0004]当前工业无人机采用传统的飞机结构,当无人机“坠机”后,结构很难保护机载高精度电子设备的安全,导致机载设备无法再次使用,安全性不足,经济损失较大。另外在一些特殊的用途,如边境巡逻监控,要求无人机留空时间长,相同尺寸的无人机,重量越轻,留空时间越长,飞行距离越远。传统无人机把起落架、电池舱、撑杆结构分开布置,结构集成化程度较低,重量较重。
[0005]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急需研究一种无人机撑杆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撑杆结构,本技术通过设置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一吸能件和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二吸能件,使得所述起落架、所述电池安装组件和所述撑杆能够依次溃缩吸能,这保护了无人机机体结构的完整,进而保护无人机内部昂贵的电子设备。
[0007]本技术另一方面保护一种无人机撑杆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撑杆、电池安装组件和用于溃缩吸能的起落架;
[0008]电池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至少一个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一吸能件,第一吸能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
[0009]撑杆包括第二壳体和至少一个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二吸能件,第二吸能件设置在第二壳体内;
[0010]一个第一吸能件分别与一个起落架和一个第二吸能件连接,第一吸能件的一端与第二吸能件连接,第一吸能件的另一端与起落架的一端连接,以使起落架、电池安装组件和撑杆能够依次溃缩吸能。
[0011]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底板,第一吸能件与底板连接,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底板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纳电池的盒体结构。
[0012]进一步地,起落架为环形马蹄结构,起落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四周
设置有用于降低第一连接孔处应力的凸台结构;
[0013]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第一连接件,起落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电池安装组件的第一吸能件连接。
[0014]进一步地,第一吸能件和第二吸能件均为支撑板,第一吸能件和第二吸能件上均设置有若干通孔;
[0015]第一吸能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吸能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使得起落架与第一吸能件可拆卸连接。
[0016]进一步地,第二壳体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连接后组成第二壳体,第二吸能件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吸能件与第一吸能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孔。
[0017]进一步地,第四连接孔内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使得第一吸能件与第二吸能件可拆卸连接。
[0018]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第二连接孔的轴线和第四连接孔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0019]进一步地,第一吸能件、第二吸能件和起落架均采用铝合金材质。
[0020]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为螺栓,第四连接孔为与螺栓相配合的螺纹孔。
[0021]进一步地,起落架的数量、第一吸能件的数量、第二吸能件的数量均为两个。
[0022]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将通过将起落架、电池安装组件和撑杆集成在一起,提高无人机撑杆结构的集成程度,大幅度降低无人机整体重量,提高无人机的飞行距离。
[0024]2.本技术通过设置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一吸能件和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二吸能件,使得所述起落架、所述电池安装组件和所述撑杆能够依次溃缩吸能,这保护了无人机机体结构的完整,进而保护无人机内部昂贵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26]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撑杆结构的结构图;
[0027]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安装组件的爆炸图;
[0028]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起落架的结构图;
[0029]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吸能件、第二吸能件和起落架之间连接的结构图;
[0030]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起落架与电池安装组件连接的局部截面图;
[0031]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撑杆结构的爆炸图;
[0032]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撑杆结构与机体结构连接的结构图。
[0033]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
[0034]1‑
撑杆;2

电池安装组件;3

起落架;4

机体结构;11

第二壳体;12
‑ꢀ
第二吸能件;21

第一壳体;22

第一吸能件;31

第一连接孔;32

凸台结构; 33

第一连接件;111

第三连
接板;112

第四连接板;122

第二连接件;211
‑ꢀ
第一连接板;212

第二连接板;213

底板;222

第三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撑杆(1)、电池安装组件(2)和用于溃缩吸能的起落架(3);所述电池安装组件(2)包括第一壳体(21)和至少一个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一吸能件(22),所述第一吸能件(22)设置在第一壳体(21)内;所述撑杆(1)包括第二壳体(11)和至少一个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二吸能件(12),所述第二吸能件(12)设置在第二壳体(11)内;一个所述第一吸能件(22)分别与一个所述起落架(3)和一个所述第二吸能件(12)连接,所述第一吸能件(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能件(12)连接,所述第一吸能件(22)的另一端与所述起落架(3)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起落架(3)、所述电池安装组件(2)和所述撑杆(1)能够依次溃缩吸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包括第一连接板(211)、第二连接板(212)和底板(213),所述第一吸能件(22)与所述底板(21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11)、所述第二连接板(212)和所述底板(213)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纳电池的盒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3)为环形马蹄结构,所述起落架(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1),所述第一连接孔(31)四周设置有用于降低第一连接孔(31)处应力的凸台结构(32);所述第一连接孔(31)内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3),所述起落架(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33)与所述电池安装组件(2)的第一吸能件(2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件(22)和所述第二吸能件(12)均为支撑板,所述第一吸能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鑫瞿胡敏薛松柏汪超徐大勇陈修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