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88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包括耐高温膜、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网状耐高温聚酯膜和热敏变色条,所述耐高温膜由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网状耐高温聚酯膜和防静电膜组成,所述网状耐高温聚酯膜热覆于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与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之间。通过卡边和卡槽设置,可助于人员将两组耐高温膜之间进行叠落胶合拼接,大大增加相邻两组耐高温膜之间的连接效果,整体耐高温膜使用稳定高,具有较高的耐热隔热效果,且能够助于人员更好的得知高温区域,具有良好的拼接衔接机构,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


[0001]本技术涉及耐高温聚酯薄膜
,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

技术介绍

[0002]耐高温聚酯薄膜又名PET膜,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透明性、可回收性,可广泛的应用于磁记录、感光材料、电子、电气绝缘、工业用膜、包装装饰、屏幕保护、光学级镜面表面保护等领域。
[0003]传统的耐高温聚酯薄膜普遍为单层,其虽然具备良好的耐热性,但却无法降低导热效果,使其耐高温性有待提高,使用时,其缺乏可助于人员能够及时得知高温区域的机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包括耐高温膜、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网状耐高温聚酯膜和热敏变色条,所述耐高温膜由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网状耐高温聚酯膜和防静电膜组成,所述网状耐高温聚酯膜热覆于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与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之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防静电膜贴热覆于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顶部表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表面热覆有热敏变色条。
[0009]进一步地,所述耐高温膜一端顶部设有卡边,所述耐高温膜另一端底部开设有与卡边对应的卡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网状耐高温聚酯膜的使用,可使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与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之间的导热效果降低,达到半中空效果,有助于整体耐高温膜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效果,大大降低热量的传递,通过热敏变色条的使用,热敏变色条在面对高温时,将会出现颜色变化,从而助于人员更快的得知耐高温膜的什么区域出现高温现象,通过防静电膜的设置,可助于耐高温膜顶部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效果,可有效降低灰尘对耐高温膜外表面的附着,通过卡边和卡槽设置,可助于人员将两组耐高温膜之间进行叠落胶合拼接,大大增加相邻两组耐高温膜之间的连接效果,整体耐高温膜使用稳定高,具有较高的耐热隔热效果,且能够助于人员更好的得知高温区域,具有良好的拼接衔接机构,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的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的材料层侧视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的耐高温膜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的耐高温膜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耐高温膜;2、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3、网状耐高温聚酯膜;4、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5、热敏变色条;6、防静电;8、卡边;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如图1

4所示,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包括耐高温膜1、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2、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4、网状耐高温聚酯膜3和热敏变色条5,所述耐高温膜1由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2、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4、网状耐高温聚酯膜3和防静电膜6组成,所述网状耐高温聚酯膜3热覆于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2与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4之间。
[0018]其中,所述防静电膜6贴热覆于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2顶部表面。
[0019]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防静电膜6的设置,可助于耐高温膜1顶部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效果,可有效降低灰尘对耐高温膜1外表面的附着。
[0020]其中,所述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2表面热覆有热敏变色条5。
[0021]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热敏变色条5的使用,热敏变色条5在面对高温时,将会出现颜色变化,从而助于人员更快的得知耐高温膜1的什么区域出现高温现象。
[0022]其中,所述耐高温膜1一端顶部设有卡边8,所述耐高温膜1另一端底部开设有与卡边8对应的卡槽9。
[0023]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通过卡边8和卡槽9设置,可助于人员将两组耐高温膜1之间进行叠落胶合拼接,大大增加相邻两组耐高温膜1之间的连接效果。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工作时,通过网状耐高温聚酯膜3的使用,可使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2与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4之间的导热效果降低,达到半中空效果,有助于整体耐高温膜1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效果,大大降低热量的传递,通过热敏变色条5的使用,热敏变色条5在面对高温时,将会出现颜色变化,从而助于人员更快的得知耐高温膜1的什么区域出现高温现象,通过防静电膜6的设置,可助于耐高温膜1顶部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效果,可有效降低灰尘对耐高温膜1外表面的附着,通过卡边8和卡槽9设置,可助于人员将两组耐高温膜1之间进行叠落胶合拼接,大大增加相邻两组耐高温膜1之间的连接效果。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聚酯薄膜,包括耐高温膜(1)、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2)、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4)、网状耐高温聚酯膜(3)和热敏变色条(5),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膜(1)由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2)、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4)、网状耐高温聚酯膜(3)和防静电膜(6)组成,所述网状耐高温聚酯膜(3)热覆于第一耐高温聚酯薄膜(2)与第二耐高温聚酯薄膜(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少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荣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