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8487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卸料装置,用于将混凝土灌入顶面钢板下方的成型腔中,混凝土卸料装置设有用于安装于顶面钢板的入模口处并伸入成型腔中的卸料管道,且成型腔的中部区域位于卸料管道的出料端的延伸方向上,以引导混凝土落于成型腔的中部区域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卸料装置,通过设置卸料管道,卸料管道安装于顶面钢板的入模口处并伸入成型腔中,且成型腔的中部区域位于卸料管道的出料端的延伸方向上,当混凝土灌入卸料管道后,通过卸料管道引导混凝土落于成型腔的中部区域处,随着混凝土不断灌注,使混凝土从成型腔内的中部区域逐渐向周围填充,最后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成型腔,从而避免混凝土在顶面钢板的入模口附近堆积离析。堆积离析。堆积离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卸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工程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混凝土卸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轻轨高架桥施工中,往往会对窄高型轨道梁进行后浇带施工,后浇带设计为长度1400mm、宽度690mm、高度2200mm的小体积狭窄高封闭空腔。当后浇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在其顶面钢板入模口处进行混凝土入模灌注,入模口设计尺寸为长度180mm、宽度80mm椭圆形孔。混凝土入模灌注时,通常采用汽车吊运混凝土储料斗或混凝土泵车泵送混凝土方法进行混凝土卸料。

采用汽车吊运混凝土储料斗方法进行卸料时,会存在:1)混凝土储料斗出料口尺寸大与后浇带顶面钢板入模口尺寸小不匹配,使混凝土洒落在入模口外钢板上,造成混凝土浪费增加施工成本;2)由于钢板入模口设计位置靠近后浇带侧面钢板,混凝土卸料时容易集中堆积在侧面钢板处而产生离析,经振捣成型后出现空洞、蜂窝质量问题;3)由于钢板入模口设计尺寸小,混凝土中有大粒径粗骨料不能通过而堵住入模口,使混凝土卸料时间延长、混凝土和易性降低,导致混凝土振捣成型后出现疏松、空洞、蜂窝质量问题。

采用混凝土泵车泵送混凝土方法,此方法属于大体积、连续泵送且入模口尺寸较大的混凝土卸料方法,不适用于小体积、狭窄高封闭空腔且入模口尺寸小的混凝土卸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卸料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混凝土在狭窄高空腔内布料不均匀,使混凝土产生堆积离析,经振捣成型后出现空洞、蜂窝;混凝土出料口与入模口尺寸大小不匹配,造成混凝土浪费增加施工成本;混凝土中大粒径粗骨料堵住入模口,使混凝土卸料时间延长、混凝土和易性降低,导致混凝土振捣成型后出现疏松、空洞、蜂窝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卸料装置,用于将混凝土灌入顶面钢板下方的成型腔中,混凝土卸料装置设有用于安装于顶面钢板的入模口处并伸入成型腔中的卸料管道,且成型腔的中部区域位于卸料管道的出料端的延伸方向上,以引导混凝土落于成型腔的中部区域处。
[0005]进一步地,卸料管道呈弧形。
[0006]进一步地,卸料管道的进料端安装有卸料漏斗,且卸料漏斗的出料端伸入卸料管道内。
[0007]进一步地,卸料漏斗上安装有卸料振动器,以加快卸料漏斗中混凝土的入模速度。
[0008]进一步地,卸料管道的外壁面和卸料漏斗的外壁面上均沿周向布设有多个耳板,卸料管道通过多个耳板架设于顶面钢板的入模口上,卸料漏斗通过多个耳板架设于卸料管道的进料端上。
[0009]进一步地,混凝土卸料装置还包括通过吊运设备吊挂于卸料漏斗上方的用于储存
混凝土的储料漏斗。
[0010]进一步地,储料漏斗的出料口安装有用于调整储料漏斗的出料口开启和关闭的开关控制器,以控制储料漏斗内混凝土落入卸料漏斗中。
[0011]进一步地,开关控制器包括安装于储料漏斗的出料口的安装架、铰接于安装架上的挡板以及与挡板连接的操作手柄,通过转动操作手柄,以带动挡板水平摆动。
[0012]进一步地,储料漏斗的外壁面上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包括沿储料漏斗周向排布的多个立柱、用于将立柱与储料漏斗连接的横向连接带以及安装于立柱顶端的用于吊挂于吊运设备上的吊环。
[0013]进一步地,储料漏斗上安装有出料振动器,以加快储料漏斗中混凝土的出料速度。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的混凝土卸料装置,通过设置卸料管道,卸料管道安装于顶面钢板的入模口处并伸入成型腔中,且成型腔的中部区域位于卸料管道的出料端的延伸方向上,当混凝土灌入卸料管道后,通过卸料管道引导混凝土落于成型腔的中部区域处,随着混凝土不断灌注,使混凝土从成型腔内的中部区域逐渐向周围填充,最后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成型腔,从而避免混凝土在顶面钢板的入模口附近堆积离析,此外,解决了混凝土出料口与入模口尺寸大小不匹配,造成混凝土浪费增加施工成本;混凝土中大粒径粗骨料堵住入模口,使混凝土卸料时间延长、混凝土和易性降低,导致混凝土振捣成型后出现疏松、空洞、蜂窝的技术问题;同时,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容易操作的有益效果。
[001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轨道梁后浇带的混凝土布料方法的立面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轨道梁后浇带的混凝土布料方法的平面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卸料管道和卸料漏斗的正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卸料管道和卸料漏斗的侧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储料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开关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00、轨道梁混凝土;200、桥墩墩帽混凝土;300、顶面钢板;301、入模口;302、排气口;400、底面钢板;500、侧面钢板;1、混凝土卸料装置;11、卸料管道;12、卸料漏斗;13、储料漏斗;14、耳板;15、卸料振动器;16、出料振动器;17、开关控制器;171、挡板;172、安装架;173、操作手柄;18、固定架;181、立柱;182、横向连接带;183、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下述
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7]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轨道梁后浇带的混凝土布料方法的立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轨道梁后浇带的混凝土布料方法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卸料管道和卸料漏斗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卸料管道和卸料漏斗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储料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开关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混凝土卸料装置1,用于将混凝土灌入顶面钢板300下方的成型腔中,混凝土卸料装置1设有用于安装于顶面钢板300的入模口304处并伸入成型腔中的卸料管道11,且成型腔的中部区域位于卸料管道11的出料端的延伸方向上,以引导混凝土落于成型腔的中部区域处。本技术的混凝土卸料装置1,通过设置卸料管道11,卸料管道11安装于顶面钢板300的入模口304处并伸入成型腔中,且成型腔的中部区域位于卸料管道11的出料端的延伸方向上,当混凝土灌入卸料管道11后,通过卸料管道11引导混凝土落于成型腔的中部区域处,随着混凝土不断灌注,使混凝土从成型腔内的中部区域逐渐向周围填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卸料装置,用于将混凝土灌入顶面钢板(300)下方的成型腔中,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卸料装置(1)设有用于安装于顶面钢板(300)的入模口处并伸入成型腔中的卸料管道(11),且成型腔的中部区域位于卸料管道(11)的出料端的延伸方向上,以引导混凝土落于成型腔的中部区域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卸料管道(11)呈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卸料管道(11)的进料端安装有卸料漏斗(12),且卸料漏斗(12)的出料端伸入卸料管道(1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卸料漏斗(12)上安装有卸料振动器(15),以加快卸料漏斗(12)中混凝土的入模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卸料管道(11)的外壁面和卸料漏斗(12)的外壁面上均沿周向布设有多个耳板(14),卸料管道(11)通过多个耳板(14)架设于顶面钢板(300)的入模口上,卸料漏斗(12)通过多个耳板(14)架设于卸料管道(11)的进料端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卸料装置(1)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昭武彭云涌刘文胜陈仁广谢爱荣张胥廖纪明李积栋邱志成彭泽健许碧勇向云港梁贤飞苏焕琨刘明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