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浮锚杆张拉端用张力维持装置及抗浮锚杆
[0001]本技术涉及抗浮锚杆
,特别地,涉及一种抗浮锚杆张拉端用张力维持装置。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抗浮锚杆张拉端用张力维持装置的抗浮锚杆。
技术介绍
[0002]通常,预应力钢绞线抗浮锚杆的张拉端,需要设置钢绞线混凝土梁或型钢梁,然后在梁的外侧对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但是,对于地下室的抗浮锚杆,没有条件设置钢绞线混凝土梁或型钢梁;同时,由于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段设置在地下室底板区域内,因此,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不能设置在抗浮锚杆的锚杆杆体的顶端,否则底板内的预应力钢绞线没有施加预应力,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0003]现有常规做法为:先等地下室底板施工完,再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由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钢绞线会伸长,因此要和底板之间有孔隙,等张拉完成后,再把这个孔隙灌浆,不仅增加一道灌浆的工序,且灌浆难以灌密实,存在极大的漏水隐患;同时,由于张拉端高于地下室底板,会在地下室底板上露出来,不仅影响美观,且给地下室的使用造成极大的不便。
[0004]另外,预应力钢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浮锚杆张拉端用张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抗浮锚杆(10)包括锚杆杆体(11)和预应力钢绞线(12),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的张拉端伸出所述锚杆杆体(11)的顶端后伸入用于构筑地下室底板(40)的底板区域(30)中;张力维持装置(20)布设于所述底板区域(30)中,且所述张力维持装置(20)包括用于供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的张拉端穿设的反力装置(21)、及用于对张拉后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的张拉端进行锚紧固定的锚固夹具(22);所述反力装置(21)的底端与所述锚杆杆体(11)的顶端相连,所述反力装置(21)上设有供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的张拉端穿设后张拉的穿设通道;所述锚固夹具(22)用于夹紧张拉后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的张拉端,以用于在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的反向收缩力作用下内沉于所述反力装置(21)中,进而配合所述反力装置(21)作用对张拉后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的张拉力进行保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张拉端用张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装置(21)的顶端设有内凹的容置限位孔(2130),所述容置限位孔(2130)形成所述穿设通道的穿出段,以供穿入所述穿设通道中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穿出;所述锚固夹具(22)夹紧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的张拉端后,在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的反向收缩力作用下内沉限位于所述容置限位孔(2130)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浮锚杆张拉端用张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限位孔(2130)为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张拉方向延伸的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的小孔径端朝内;所述锚固夹具(22)为与所述锥形孔配合设置的锚固夹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浮锚杆张拉端用张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限位孔(2130)小孔径端的外径与配合穿设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的直径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浮锚杆张拉端用张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限位孔(21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容置限位孔(2130)依次间隔布设;各所述容置限位孔(2130)与穿设于所述反力装置(21)中的多根所述预应力钢绞线(12)一一对应布设,且各所述容置限位孔(2130)中容置有一组所述锚固夹具(22)。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浮锚杆张拉端用张力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