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6644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包括悬臂式逃生救援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包括救援车体,救援车体上设有悬臂结构,在悬臂式逃生救援车后端衔接有管道拖车,前端悬臂结构处依次衔接有移动式管道车及履带式牵引车;在管道拖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移动式管道车上对应设有可拼接相连的高强度逃生管道,使管道拖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移动式管道车与履带式牵引车之间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情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相对实用的行走系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安全救援设备布置在隧道施工现场,具有较高的稳固性和防护性,有效保障隧道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属于隧道建设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地下空间结构,隧道的施工条件恶劣,围岩情况复杂,施工过程中事故相对频发,洞内施工人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诸多隧道安全事故中,由于初期支护失稳导致隧道关门的事故较为常见,其可能导致隧道内施工工人被困甚至被埋,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威胁性极大。针对上述情况,目前最常采用的应对措施是在隧道内沿纵向布置一条逃生管道,施工工人在被困情况下可以通过逃生管道从掌子面附近撤离至隧道二次衬砌结构附近,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目前常规的逃生管道是由多个钢质或其他高分子材质的圆形管节纵向连接而成的管道,其管道接头处的连接强度相对薄弱,在土石冲击作用下管道存在着侧向偏位、冲击或挤压变形、管节错断等问题。同时,受隧道施工的限制,纵向布置的逃生管道在仰拱施工段处于悬空状态,现有的逃生管道防护性能过弱,若被坍塌下来的土石或支护结构砸中,折断的风险极大。
[0003]此外,受施工条件的限制,隧道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一般在50~120米范围内,而逃生管道需从二次衬砌端头5米范围内沿纵向不间断布置到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合适位置,纵向布置长度较长。较长的逃生管道自身的重量较大,管道的搬运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受困人员在管内进行长距离的爬行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要考虑可能受伤的情况。目前的逃生管道对上述两方面的考虑不够,相关的设备功能有待改进。
[0004]从上述可以看出,目前的逃生管道结构过于简陋,设备功能欠缺,且管道自身的防护性能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在应对诸如隧道关门事故中存在着阻断的风险,所能发挥的逃生作用极其有限,无法切实有效的保障施工工人的生命安全。鉴于上述考虑,研究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已经成为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包括悬臂式逃生救援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包括救援车体,救援车体上设有悬臂结构,在悬臂式逃生救援车后端衔接有管道拖车,前端悬臂结构处依次衔接有移动式管道车及履带式牵引车;在管道拖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移动式管道车上对应设有可拼接相连的高强度逃生管道,使管道拖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移动式管道车与履带式牵引车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管道拖车及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的救援车体布设在隧道已施作仰拱混凝土路面段,而悬臂式逃生救援车前端的悬臂结构跨越仰拱施工段并与移动式管道车、履带式牵引车布设在中台阶土石路面段。
[0008]前述的悬臂结构为悬臂式逃生救援栈桥,其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固连在救援车体
上;所述悬臂式逃生救援栈桥包括设置在救援车体上的救援仓,在救援仓前端设有桁架式栈桥,在桁架式栈桥上设置第一高强度逃生管段。
[0009]在前述悬臂式逃生救援车上设有传送带系统,所述传送带系统包括布设在第一高强度逃生管段中下层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设置在救援仓内的传送带驱动装置相连。
[0010]前述桁架式栈桥一端与救援仓固连,另一端设有支撑支脚及伸缩式支架滚轮;所述桁架式栈桥的截面为“凹”形桁架结构,支撑支脚上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凹槽,第一高强度逃生管段布设在凹口内。
[0011]前述管道拖车包括滑梯式拖车,所述的滑梯式拖车包括拖车头及与之相连的滑梯式钢槽,在滑梯式钢槽底部设有支撑架及与之相连的滚轮结构,滑梯式钢槽顶面为凹槽结构,端头设有第一端部保护壳,在凹槽结构内设有滑梯式高强度逃生管段。
[0012]前述的管道拖车还包括与所述滑梯式拖车相连接的平板拖车,在平板拖车上设有凹型钢槽结构,其内设有第二高强度逃生管段,凹型钢槽结构端头设有第二端部保护壳;所述的平板拖车为多件设置。
[0013]前述移动式管道车为多件设置,其包括扩大基座,在扩大基座上开设有凹槽,其内放置有第三高强度逃生管段;所述的扩大基座前、后端分别设有前伸缩式支架滚轮和后伸缩式支架滚轮,并且在后伸缩式支架滚轮上设有第三端部保护壳。
[0014]前述履带式牵引车包括履带底盘,在履带底盘上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固连有牵引车头,所述牵引车头为两侧面开口、后侧开设逃生管道连接口的敞开结构。
[0015]前述的隧道逃生管道装置,还包括辅助人员逃生的救援物资管道系统,所述救援物资管道系统包括多根设置的救援物资输送管道,每根管道由多段管线拼接而成,其布设在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移动式管道车上对应的高强度逃生管道段内底部,相邻管线通过快速连接头连接在一起;所述救援物资输送管道与设置在悬臂式逃生救援车内的管道补给连接口相连通。
[0016]在前述高强度逃生管道内还设有多根救援牵引绳。
[0017]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包括悬臂式逃生救援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包括救援车体,救援车体上设有悬臂结构,在悬臂式逃生救援车后端衔接有管道拖车,前端悬臂结构处依次衔接有移动式管道车及履带式牵引车;在管道拖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移动式管道车上对应设有可拼接相连的高强度逃生管道,使管道拖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移动式管道车与履带式牵引车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管道拖车及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的救援车体布设在隧道已施作仰拱混凝土路面段,而悬臂式逃生救援车前端的悬臂结构跨越仰拱施工段并与移动式管道车、履带式牵引车布设在中台阶土石路面段。本设计通过高强度逃生管道使管道拖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移动式管道车和履带式牵引车相互衔接在一起组成一条从二次衬砌端头5m范围内至隧道开挖掌子面20m以内合适位置的逃生救援通道,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安全救援设备,解决隧道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坍塌导致施工人员被困问题,有效保障隧道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所述管道拖车及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的救援车体布设在隧道已施作仰拱混凝土路面段,而悬臂式逃生救援车上的悬臂结构跨越仰拱施工段并与移动式管道车、履带式牵引车布设在中台阶土石路面段,相比于现有的逃生管道,逃生救援通道在充分考虑施工现
场情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相对实用的行走系统,极大方便了逃生救援通道的现场布置工作。
[0020](2)所述的悬臂结构采用桁架式栈桥的形式跨越仰拱施工段,可大幅降低逃生救援通道折断的风险。同时,通过在逃生通道底部增设扩大基础,高强度逃生管道的拼接部位增设保护壳等措施,有效预防管道在隧道事故中可能发生的偏位或错断等问题,相比于现有的逃生管道,逃生救援通道的稳固性、防护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0021](3)增设了传送带系统及救援物资管道系统,相比于现有的逃生管道,其既改善了设备的逃生功能,又增加了救援物资补给功能,可大幅提高受困人员的生存概率。
[0022](4)所述的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的悬臂结构、移动式管道车及履带式牵引车的牵引车头均具有升降调节功能,不仅可以灵活切换移动和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臂式逃生救援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包括救援车体(1),救援车体上设有悬臂结构,在悬臂式逃生救援车后端衔接有管道拖车,前端悬臂结构处依次衔接有移动式管道车及履带式牵引车;在管道拖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移动式管道车上对应设有可拼接相连的高强度逃生管道,使管道拖车、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移动式管道车与履带式牵引车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管道拖车及悬臂式逃生救援车的救援车体布设在隧道已施作仰拱混凝土路面段,而悬臂式逃生救援车前端的悬臂结构跨越仰拱施工段并与移动式管道车、履带式牵引车布设在中台阶土石路面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结构为悬臂式逃生救援栈桥(2),其通过第一升降机构(3)固连在救援车体(1)上;所述悬臂式逃生救援栈桥(2)包括设置在救援车体(1)上的救援仓(201),在救援仓(201)前端设有桁架式栈桥(202),在桁架式栈桥(202)上设置第一高强度逃生管段(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悬臂式逃生救援车上设有传送带系统(13),所述传送带系统(13)包括布设在第一高强度逃生管段(8)中下层的传送带(1301),所述传送带(1301)与设置在救援仓(201)内的传送带驱动装置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式栈桥(202)一端与救援仓(201)固连,另一端设有支撑支脚(203)及伸缩式支架滚轮(204);所述桁架式栈桥(202)的截面为“凹”形桁架结构,支撑支脚(203)上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凹槽,第一高强度逃生管段(8)布设在凹口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拖车包括滑梯式拖车(4),所述的滑梯式拖车(4)包括拖车头(401)及与之相连的滑梯式钢槽(402),在滑梯式钢槽(402)底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强杨春平春军伟曾仲毅周刚贵谭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