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控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663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控换向阀包括长方阀体内设阀芯,阀体端面设置盖板,阀体底面设置标准底板的A\B\C油孔,阀体内设置包含内环槽一、内环槽二、内环槽三的芯孔,阀芯外圆设置相邻的外环槽一、外环槽二,阀芯两端分别设置小短轴,阀体外两端面分别设置有放置O型圈的密封槽,阀体设置工艺分别连通:内环槽一和左盖板侧的密封槽,内环槽三和右端盖的密封槽,所有孔均为直孔,阀芯向左滑动至终端顶靠盖板时,外环槽二连通内环槽二和内环槽三,内环槽一和内环槽二不导通;阀芯向右滑动至终端顶靠盖板时,外环槽一连通内环槽一和内环槽二,内环槽三和内环槽二不导通,该阀制造加工难度低成本低,通用性自控性好,切换过渡性能好。性能好。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控换向阀


[0001]本技术属于液压阀
,具体是一种液控换向阀。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液控换向阀一般采用铸造方式生产,需要专门清理工序,铸造过程存在成型缺陷,铸造弯曲孔多成本高,液控换向阀加工成本高,体积一般较大,不利于小空间安装,现有的液控阀受到阀体材料及成型孔位设置不合理,自控性能差,容易产生动作不良,无中位平滑切换过渡的设计,使用状况不良,满足不了高端装备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液控换向阀低成本易加工的问题,提升其自控性能和换向性能,专利技术一种液控换向阀。
[0004]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液控换向阀,包括内设阀芯的阀体,阀体端面设置盖板,其特征在于:阀体为长方体外型,阀体底面设置符合10mm通径系列ISO4401底板标准的连接油孔,连接油孔包括油孔A,油孔B,油孔C,阀体内设置横向的芯孔贯穿连通阀体外两端面,阀体外两端面分别设置有放置O型圈的密封槽和螺钉孔,盖板连接于阀体外两端面,芯孔内设置内环槽一、内环槽二、内环槽三,内环槽一对应油口A,内环槽二对应油口C,内环槽三对应油口B,阀芯外圆设置相邻的外环槽一、外环槽二,阀芯两端分别设置小短轴;
[0006]阀芯沿芯孔轴线滑动,小短轴顶靠盖板定位,内环槽一、内环槽二、内环槽三、外环槽一、外环槽二轴向长度及相对位置符合如下关系:阀芯向左滑动至终端顶靠盖板时,外环槽二连通内环槽二和内环槽三,内环槽一和内环槽二不导通;阀芯向右滑动至终端顶靠盖板时,外环槽一连通内环槽一和内环槽二,内环槽三和内环槽二不导通;
[0007]小短轴直径M2小于外环槽二内槽轴径M1,阀体设置竖向的工艺孔一连通内环槽一,阀体设置横向的工艺孔三连通左侧端盖相邻的密封槽,工艺孔一和工艺孔三相交连通,阀体设置竖向的工艺孔二连通内环槽三,阀体设置横向的工艺孔四连通右侧端盖相邻的密封槽,工艺孔二和工艺孔四相交连通,工艺孔二连通内环槽三。
[0008]内环槽二处于内环槽一和内环槽三之间。
[0009]油孔A、油孔B、油孔C都为直孔,油孔A、油孔B、油孔C的油孔口设置密封圈。
[0010]阀芯外圆设置均压槽。
[0011]小短轴与阀芯轴线同心。
[0012]外环槽一、外环槽二的最小间距大于内环槽二5的槽宽。
[0013]工艺孔一、工艺孔二、工艺孔五的阀体外面孔口设置螺堵封闭。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非铸造结构,外接油口为国际标准的连接底板具有较高的安装通用性,所有孔为直孔加工而成,便于生产加工,零件少结构紧凑,阀芯自控能力好,具有中位全封闭特性,切换过渡性能好。
[0015]本技术的液控换向阀成本低性能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正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图1G

G剖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顶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阀机能原理。
[0020]其中,1

阀体,2

阀芯,3

盖板,4

内环槽一,5

内环槽二,6

内环槽三,7

芯孔,8

外环槽一,9

外环槽二,10

密封槽,11

小短轴,12

工艺孔一,13

工艺孔三,14

工艺孔二,15

工艺孔四,16

工艺孔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

4所示,一种液控换向阀,包括阀体1、阀芯2、盖板3,阀体1为长方体外型,阀体1底面设置符合10mm通径系列ISO4401底板标准的连接油孔,如图2

3所示,连接油孔是直孔,分别是油孔A,油孔B,油孔C,油孔口设置密封圈,阀体内设置横向的芯孔7贯穿连通阀体1外两端面,阀体1外两端面分别设置有放置O型圈的密封槽10和螺钉孔,盖板3为两个,分别连接于阀体1外两端面,盖板3通过螺钉旋入螺钉孔固定,盖板3平面与密封槽10的O型圈配合密封芯孔7端,芯孔7内设置内环槽一4、内环槽二5、内环槽三6,内环槽二5处于内环槽一4和内环槽三6之间,内环槽一4连通油口A,内环槽二5连通油口C,内环槽三6连通油口B;阀芯2外圆与芯孔7的内孔间隙配合,阀芯2外圆设置相邻的两个外环槽一8、外环槽二9,阀芯2外圆设置均压槽,阀芯2两端分别设置小短轴,阀芯2沿芯孔7轴线滑动,小短轴11顶靠盖板3定位,阀芯2向左滑动至终端顶靠盖板3时,如图2所示,外环槽二9连通内环槽二5和内环槽三6,阀芯2向右滑动至终端顶靠盖板3时,外环槽一8连通内环槽一4和内环槽二5,小短轴11直径M2小于外环槽二9内槽轴径M1,外环槽一8、外环槽二9的最小间距大于内环槽二5的槽宽,外环槽一8的宽度大于内环槽一4和内环槽二5的最小间距,外环槽二9的宽度大于内环槽二5和内环槽三6的最小间距。
[0022]阀体1顶部设置竖向的工艺孔一12、工艺孔二14,阀体1还设置横向的工艺孔三13、工艺孔四15,工艺孔一12连通内环槽一4,工艺孔二14连通内环槽三6,工艺孔三13连通工艺孔一12,工艺孔四15连通工艺孔二14,工艺孔三13连通左侧端盖相邻的密封槽,工艺孔四15连通右侧端盖相邻的密封槽,如图1、图3,阀体1还设置工艺孔五16,工艺孔五16连通内环槽二5和油孔C。工艺孔一12、工艺孔二14、工艺孔五16的阀体1外面孔口设置螺堵封闭,阀体1顶设置设置符合10通径系列ISO4401标准的竖向螺钉孔。
[0023]工作方式为:
[0024]如图1

4,油压从油口A接入至内环槽一4,同时,油压由内环槽一4依次经由工艺孔一12、工艺孔三13连通左侧密封槽内,油压作用于左侧小短轴与芯孔7形成的环形面,从而驱动阀芯2向右移动到行程末端,外环槽一8连通内环槽一4和内环槽二5,阀芯2隔绝内环槽三6,油压及流量从油孔A连通油孔C;同理,油压从油口B接入至内环槽三6,同时,油压由内环槽三6依次经由工艺孔二14、工艺孔四15连通右侧密封槽内,油压作用于右侧小短轴与与芯孔7形成的环形面,从而驱动阀芯2向左移动到行程末端,外环槽二9连通内环槽二5和内
环槽三6,阀芯2隔绝内环槽一4,油压及流量从油孔B连通油孔C。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控换向阀,包括内设阀芯(2)的阀体(1),阀体(1)端面设置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为长方体外型,所述阀体(1)底面设置符合10mm通径系列ISO4401底板标准的连接油孔,所述连接油孔包括油孔A,油孔B,油孔C,所述阀体内设置横向的芯孔(7)贯穿连通阀体(1)外两端面,所述阀体(1)外两端面分别设置有放置O型圈的密封槽和螺钉孔,所述盖板连接于阀体(1)外两端面,所述芯孔(7)内设置内环槽一(4)、内环槽二(5)、内环槽三(6),所述内环槽一(4)对应油口A,内环槽二(5)对应油口C,内环槽三(6)对应油口B,所述阀芯(2)外圆设置相邻的外环槽一(8)、外环槽二(9),所述阀芯(2)两端分别设置小短轴;所述阀芯(2)沿芯孔(7)轴线滑动,小短轴顶靠盖板定位,所述内环槽一(4)、内环槽二(5)、内环槽三(6)、外环槽一(8)、外环槽二(9)轴向长度及相对位置符合如下关系:所述阀芯(2)向左滑动至终端顶靠盖板时,外环槽二(9)连通内环槽二(5)和内环槽三(6),内环槽一(4)和内环槽二(5)不导通;所述阀芯(2)向右滑动至终端顶靠盖板时,外环槽一(8)连通内环槽一(4)和内环槽二(5),内环槽三(6)和内环槽二(5)不导通;所述小短轴直径M2小于外环槽二(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向军杨太康王保国王全锁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斯普瑞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