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考虑边坡消落带劣化-地震耦合作用的模型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655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考虑边坡消落带劣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边坡消落带劣化

地震耦合作用的模型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考虑边坡消落带劣化

地震耦合作用的模型试验装置,主要涉及模拟实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情况下,采用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是探究地震荷载作用下库区边坡岩体损伤破坏演化过程的有效途径。同时,边坡岩体在库水位变幅带(消落带)会受到库水周期性涨落影响而发生程度不一的劣化现象,导致边坡长期稳定性遭遇潜在威胁。因此,充分考虑边坡消落带岩体劣化

地震耦合作用将对库区边坡工程建设产生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公开号为CN111521362A的专利文献公布一种考虑边坡消落带岩体劣化的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装置,其采用循环水的方式模拟江水流动,但该方案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进入到循环水内的泥沙会越来越多,而实际中江水流量大,与边坡接触的水混合的泥沙很少,故带有泥沙的水必然会对试验结果产生误差,带有泥沙的循环水也将对试验设备中的循环泵造成一定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考虑边坡消落带劣化

地震耦合作用的模型试验装置,能够快速显著的对水流内的泥沙进行过滤,提高循环系统试验精度,同时能够有效的保护循环泵以免其受到泥沙的破坏。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模型箱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循环泵和循环管,所述水箱包括沉淀层和过滤层,所述沉淀层和过滤层之间设有隔板滤网,所述水箱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通过所述循环管连通至所述模型箱系统,所述过滤层由进水口的一侧向出水口的一侧依次分布有若干过滤区,各所述过滤区的之间设有分隔滤网,所述分隔滤网自所述进水口的一侧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滤网网口依次变小,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循环泵和所述水箱在所述循环管上串联设置。
[0005]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0006]本方案在水箱的位置设置沉淀层和过滤层,因此当循环的污水通过过滤层的各过滤区的分隔滤网逐级进行过滤时,泥沙将被隔离在过滤区内并向下沉淀,然后通过隔板滤网进入到沉淀层,由于隔板滤网的存在,泥沙一旦进入到沉淀层,上方过滤区水流的流动将不再轻易对其产生影响,即避免了泥沙被水流带走。
[0007]通过以上方案,能够快速显著的对水流内的泥沙进行过滤,提高循环系统试验精度,同时能够有效的保护循环泵以免其受到泥沙的破坏。
[0008]优选地,所述沉淀层设有排污口,便于将沉淀下来的泥沙进行清除。
[0009]优选地,所述排污口设置于所述出水口一侧,出水口位于水流的下游,泥沙在此处堆积更多,在此更容易清理泥沙。
[0010]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位于所述过滤层的上部,进水口位于上部可以避免将泥沙直冲向沉淀区,出水口位于上部可以远离下方沉淀的泥沙。
[0011]优选地,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沉淀层的侧壁,避免进水口向下直冲向沉淀层,使污水尽可能的通过各分隔滤网进行过滤。
[0012]优选地,所述沉淀层的底部为倾斜设置,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沉淀层的底部低于所述进水口的一侧,便于将泥沙顺应水流方向进行沉淀。
[0013]优选地,各所述过滤区与所述沉淀层之间的所述滤网网口自所述进水口的一侧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逐渐变小,以便使进入到沉淀层的水回流进过滤层时也能得到相应过滤。
[0014]优选地,最后一个所述过滤区与所述沉淀层之间设有不连通的封闭板,避免没有彻底过滤的污水直接回流到最后一个过滤区。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其中两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箱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过滤层1、沉淀层2、过滤区3、隔板滤网4、分隔滤网5、进水口6、出水口7、排污口8、模型箱系统9、循环管10、水箱11、循环泵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包括模型箱系统9和水循环系统。
[0022]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11、循环泵12和循环管10,所述水箱11包括沉淀层2和过滤层1,所述沉淀层2和过滤层1之间设有隔板滤网4,所述水箱1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7,所述进水口6和所述出水口7分别通过所述循环管10连通至所述模型箱系统9,所述过滤层1由进水口6的一侧向出水口7的一侧依次分布有若干过滤区3,各所述过滤区3之间设有分隔滤网5,所述分隔滤网5自所述进水口6的一侧向所述出水口7的一侧滤网网口依次变小,所述循环管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6和所述出水口7连通,所述循环泵12和所述水箱11在所述循环管10上串联设置。
[0023]本方案在水箱11的位置设置沉淀层2和过滤层1,因此当循环的污水通过过滤层1的各过滤区3的分隔滤网5逐级进行过滤时,泥沙将被隔离在过滤区3内并向下沉淀,然后通过隔板滤网4进入到沉淀层2,由于隔板滤网4的存在,泥沙一旦进入到沉淀层2,上方过滤区
3水流的流动将不再轻易对其产生影响,即避免泥沙被水流带走。
[0024]通过以上方案,能够快速显著的对水流内的泥沙进行过滤,避免泥沙随着循环系统流动影响试验数据,同时能够有效的保护循环泵12以免其受到泥沙的破坏。
[0025]所述沉淀层2设有排污口8,便于将沉淀下来的泥沙进行清除。所述排污口8设置于所述出水口7一侧,出水口7位于水流的下游,泥沙在此处堆积更多,在此更容易清理泥沙。
[0026]所述进水口6位于所述沉淀层2的侧壁,避免进水口6向下直冲向沉淀层2,使污水尽可能的通过各分隔滤网5进行过滤所述进水口6和所述出水口7均位于所述过滤层1的上部,进水口6位于上部可以避免将泥沙直冲向沉淀区,出水口7位于上部可以远离下方沉淀的泥沙。所述沉淀层2的底部为倾斜设置,靠近所述出水口7的一侧沉淀层2的底部低于所述进水口6的一侧,便于将泥沙顺应水流方向进行沉淀。
[0027]各所述过滤区3与所述沉淀层2之间的所述滤网网口自所述进水口6的一侧向所述出水口7的一侧逐渐变小,以便使进入到沉淀层2的水回流进过滤层1时也能得到相应过滤。最后一个所述过滤区3与所述沉淀层2之间设有不连通的封闭板,避免没有彻底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边坡消落带劣化

地震耦合作用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系统(9)和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11)、循环泵(12)和循环管(10),所述水箱(11)包括沉淀层(2)和过滤层(1),所述沉淀层(2)和过滤层(1)之间设有隔板滤网(4),所述水箱(1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7),所述进水口(6)和所述出水口(7)分别通过所述循环管(10)连通至所述模型箱系统(9),所述过滤层(1)由进水口(6)的一侧向出水口(7)的一侧依次分布有若干过滤区(3),各所述过滤区(3)的之间设有分隔滤网(5),所述分隔滤网(5)自所述进水口(6)的一侧向所述出水口(7)的一侧滤网网口依次变小,所述循环管(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6)和所述出水口(7)连通,所述循环泵(12)和所述水箱(11)在所述循环管(10)上串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边坡消落带劣化

地震耦合作用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层(2)设有排污口(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考虑边坡消落带劣化

地震耦合作用的模型试验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荣许彬曾夕杜洪杰周小涵赵静月张吉禄王军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