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6282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包括底框以及与底框铰接的盖板,盖板和底框之间设有撑杆组件和阻尼杆组件;还包括控制箱、气缸和连接绳,控制箱固定在隧道内壁上,气缸固定在地下,连接绳的一端固定在盖板底部,另一端与气缸连接,盖板和底框之间安装有气动锁,控制箱连接有一储气罐;控制箱通过气路连接气动锁和气缸,且控制箱上设有电动开关和手动开关。使用时,不需要人去触碰盖板,省时省力,且使用起来比较安全;而且,该系统具有手动和电动两种开启盖板的功能,当电力系统瘫痪时,操作手动开关也可以起到开启盖板的作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如专利号为201922005530.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逃生井盖启闭系统及隧道逃生井盖,其包括底框、盖板和助力部件,助力部件为弹簧撑杆结构,盖板一侧轴接于底框上,助力部件可将盖板单侧开启,盖板与底框之间设有锁具,且锁具位于盖板的内侧,逃生井盖的外侧设有可将锁具打开的开锁部件;当锁具将盖板与底框锁定时且助力部件被限制在盖板的内侧;当锁具打开时,助力部件将盖板开启。
[0003]上述技术方案公开的逃生井盖启闭系统及隧道逃生井盖在使用时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开启盖板时需要人弯腰拉开盖板,且需要用开锁部件将锁具先打开,费时费力;因为只有撑杆来撑开盖板,撑杆力有局限性,力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打开的时候容易弹到人,不安全,力太小了又容易打不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
[0005]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包括底框以及与底框铰接的盖板,盖板和底框之间设有撑杆组件和阻尼杆组件;还包括控制箱、气缸和连接绳,控制箱固定在隧道内壁上,气缸固定在地下,连接绳的一端固定在盖板底部,另一端与气缸连接,盖板和底框之间安装有气动锁,控制箱连接有一储气罐;
[0006]控制箱通过气路连接气动锁和气缸,且控制箱上设有电动开关和手动开关。
[0007]进一步地,隧道地下内固定有多个转角滑轮,连接绳与转角滑轮连接。
[0008]进一步地,连接绳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
[0009]进一步地,气动锁包括锁体和锁钩,锁体具有锁舌,锁钩具有钩住锁舌的卡钩,锁钩固定在盖板底部,锁体固定在框架上端。
[0010]进一步地,底框具有上下贯通的逃生口,连接绳穿过逃生口。
[0011]进一步地,地下开设有位于逃生口下方的滑道或楼梯或爬梯。
[0012]应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其有益效果是:使用时不需要人去触碰盖板,省时省力,且使用起来比较安全;而且,该系统具有手动和电动两种开启盖板的功能,当电力系统瘫痪时,操作手动开关也可以起到开启盖板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盖板打开状态);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盖板关闭状态);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控制箱与储气罐、气动锁、气缸的连接原理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气动锁的结构示意图(锁死状态);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气动锁的结构示意图(打开状态)。
[0018]图中所示:1—底框,2—盖板,3—撑杆组件,4—阻尼杆组件,5—控制箱,51—电动开关,52—手动开关,6—气缸,7—连接绳,8—气动锁,81—锁体,811—锁舌,82—锁钩,821—卡钩,9—储气罐,10—气路,11—转角滑轮,12—逃生口,13—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技术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0020]实施例一:如图1—图5所示,一种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包括底框1以及与底框1铰接的盖板2,盖板2和底框1之间设有撑杆组件3和阻尼杆组件4;还包括控制箱5、气缸6和连接绳7,控制箱5固定在隧道内壁上,气缸6固定在地下,连接绳7的一端固定在盖板2底部,另一端与气缸6的活塞杆端部连接,盖板2和底框1之间安装有气动锁8,控制箱5通过管子连接有一储气罐9;控制箱5通过气路10连接气动锁8和气缸6,且控制箱5上设有电动开关51和手动开关52。
[0021]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连接绳7转向,隧道地下内固定有多个转角滑轮11,连接绳7与转角滑轮11连接。
[0022]如图4和图5所示,气动锁8包括锁体81和锁钩82,锁体81具有锁舌811,锁钩82具有钩住锁舌811的卡钩821。锁钩82固定在盖板2底部,锁体81固定在框架上端。当盖板2关闭时,卡钩821钩住锁舌811;当需要打开盖板2时,卡钩821与锁舌811分离。
[0023]如图1所示,底框1具有上下贯通的逃生口12,连接绳7穿过逃生口12。地下开设有位于逃生口12下方的滑道13。
[0024]盖板2可以电动开启,说明如下:按下电动开关51后,控制箱5内的电磁阀(图中未示)打开气路10,储气罐9输送气体,解锁气动锁8,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伸出并释放连接绳7,此时可由铰接于盖板2和底框1之间的撑杆组件3撑开盖板2,盖板2打开后,逃生人员可进入滑道13逃生。关闭盖板2时,气缸6的活塞杆缩回,连接绳7拉动盖板2,直到气动锁8锁死。
[0025]盖板2可以手动开启,说明如下:当电力系统瘫痪时,操作控制箱5上的手动开关52,控制电磁阀打开气路10,储气罐9输送气体,解锁气动锁8,驱动气缸6释放连接绳7,此时可由铰接于盖板2和底框1之间的撑杆组件3撑开盖板2,盖板2打开后,逃生人员可进入滑道13逃生。
[0026]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使用时不需要人去触碰盖板2,省时省力,且使用起来比较安全;而且,该系统具有手动和电动两种开启盖板2的功能,当电力系统瘫痪时,操作手动开关52也可以起到开启盖板2的作用。
[0027]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地下开设有位于逃生口12下方的楼梯。
[0028]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地下开设有位于逃生口12下方的爬梯。
[0029]当然,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
含于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包括底框以及与底框铰接的盖板,盖板和底框之间设有撑杆组件和阻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箱、气缸和连接绳,控制箱固定在隧道内壁上,气缸固定在地下,连接绳的一端固定在盖板底部,另一端与气缸连接,盖板和底框之间安装有气动锁,控制箱连接有一储气罐;控制箱通过气路连接气动锁和气缸,且控制箱上设有电动开关和手动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救援盖板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隧道地下内固定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孝红解宏吴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合力伟业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