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保领专利>正文

便调式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便调式犁,涉及农田耕作用犁,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的铧、机架前部的牵引杆,其中:在机架前部固定有两个竖杆,两竖杆上分别设置有套筒,套筒内放置有可移动固定的活动杆,左右两个牵引杆的后端连接活动杆。右竖杆较长,按上下排列设置套筒A和套筒B,左竖杆较短,设置套筒C,活动杆置于套筒A、C或套筒B、C内。在机架上设有顶杆,顶杆可以设置为两个,相应的轴架和支撑架也设置为两个。此外:在紧临套筒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杆固定器;牵引杆的后端分别固定左右套管,两个套管可在活动杆移动固定。具有以下优点:便于调节,仅用调节耕作深度;耕作质量好,节省动力;可方便地进行边垄的耕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涉及领域:本技术涉及农田耕作机械,特别是在拖拉机带动下用于农田耕作的犁。
技术介绍
:犁地是农田作业之一。目前,农村使用小型四轮拖拉机悬挂犁铧耕作土地十分广泛,但现有市场上的犁,在耕作时常出现的问题是:犁与拖拉机的悬挂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在犁地前需要进行一定的调节,如果调节不好,在耕作时,犁会出现左右摆动,造成耕作不直且入土深浅不一,这不仅会影响作业的质量,也浪费了动力(油料)。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多年来,由于气候多风少雨、施用化学肥料等原因,造成土地板结;尤其是粘土地区,遇到干旱季节,土表层坚硬,给土地耕作带来一定困难,则更不易耕作。此外,传统犁在进行田垄边缘耕作时,往往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调式犁,其便调节、固定好、耕作阻力小、使用方便,可轻松地进行边垄的耕作。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便调式犁,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的铧、机架前部的牵引杆,其特征在于:在机架前部固定有两个竖杆,两竖杆上分别设置有套筒,套筒内放置有可移动固定的活动杆,左右两个牵引杆的后端连接活动杆。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右竖杆较长,按上下位置排列设置有套筒A和套筒B,左竖杆较短,设置有套筒C,活动杆置于套筒B、C或套筒A、C内。在机架上设有顶杆,顶杆的后部通过轴固定于机架上的轴架上,支杆的另一端通过轴固定于支撑架上;支撑架下端通过轴与固定于机架上的轴板活动连接,支撑架上部设有两个连接孔,下连接孔用于固定顶杆前端,上连接-->孔用于与拖拉机连接。顶杆可以设置为两个,相应的轴架和支撑架也设置为两个。在紧临套筒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杆固定器。牵引杆的后端分别固定左右套管,两个套管可在活动杆移动固定。机架上分设前后两个铧,机架的左侧设置调节轮,调节轮的纵杆可在套管内上下滑动固定。牵引杆中部通过横杆相连,牵引杆前部有固定孔,在其中之一的牵引杆前部设置牵引板,牵引板的前部有固定孔,固定孔固定于拖拉机的牵引架上,在牵引杆的上面,可设置两个升降板,升降板上设置连接孔,可用于与拖拉机的升降杆相固定。本技术还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左端套管位置固定,右端设置移动套管,套管的位置可于上下移动固定,横梁相对活动杆的倾斜度为3-12度。活动杆与牵引杆设为固定连接,形成牵引架,套筒C设计为可拆卸结构,通过拆卸套筒C,将牵引架后横杆分别放置于套筒B、C或套筒A、C中。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制造;2、便于调节,悬挂后即可使用,仅用调节耕作深度,使用方便。3、耕作质量好,由于固定较好,因而耕作笔直、入土均匀,耕作质量好。4、经济省力效率高,本犁设计合理,因而较轻便,从而减少了阻力,加快了耕作速度,省油、省时。5、由于动力需求减小,有助于延长拖拉机和犁的使用寿命。6、可方便地进行边垄的耕作。通过简单地变换部件连接部位,便可进行边垄的耕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叙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机架(1)为“T字型”结构,分为纵梁(1-1)和横梁(1-2),为加强牢固性,在纵梁的一侧(本实施例中为左侧,本实施-->例中,以犁前进方向为前,并以此判断左右),设置斜梁(1-3),材料可选用方钢或三角铁制作,以纵梁的两侧按先右后左前后分设两个铧(2)。以分开并保持两个铧之间一定的距离为前提,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形状的机架,如“三角形”机架。设置三角形机架时,如设置两个铧,其中一个铧设置在斜边上,通过在斜边上移动铧腿的位置,改变铧间的宽度,从而改变犁耕作的宽度。在纵梁的一侧,设置斜梁,在斜梁上固定套管,调节轮的纵杆(3)可在套管内上下滑动固定。通过升降调节轮,可改变铧入土的深度。在横梁前部固定有两个竖杆(4),右侧的竖杆较长,为15-20厘米,右竖杆上设置有套筒A(5)和套筒B(6),套筒A置于套筒B上部,左侧的竖杆较短,为7-11厘米,左竖杆上设置有一个套筒C(7),在套筒A(或套筒B)与套筒C内放置有活动杆(8),为固定活动杆,可在紧临套筒的一侧(本实施例为外侧)设置活动杆固定器,以便相对套筒固定活动杆,固定器可以由可移动固定的箍圈(9)充当。活动杆的存在,可方便地改变犁作业的宽度。其中,将犁向右侧移动固定,则作业面较窄,将犁向左侧移动固定,则作业面较宽。还可设置一种左端套管位置固定,右端设置可移动套管,套管上可设置带螺丝的槽板,槽板置于滑槽内并可沿滑槽上下移动固定,从而固定套管,以便根据耕作的需要调节机架横梁的倾斜度。机架横梁相对活动杆的倾斜度为3-12度,优选范围为4-11度。在机架的前部设有左右两个牵引杆(10),牵引杆的高度为30-40厘米,优选范围为32-38厘米;牵引杆的后端分别固定左右套管(11),两个套管套于在活动杆上,并可通过螺丝与活动杆固定;牵引杆中部通过横杆(12)相连,牵引杆前部有固定孔,为了便于固定,可在其中之一的牵引杆前部设置牵引板(13),牵引板的前部有固定孔,固定孔固定于拖拉机的牵引架上,在牵引杆的上面,可设置两个升降板(14),升降板上设置连接孔,可用于与拖拉机的升降杆相固定。-->在机架上设有顶杆(15),顶杆的后部通过轴固定于机架上的轴架(16)上,顶杆可绕轴转动;支杆的另一端通过轴固定于支撑架(17)上,支撑架为“八字形”,下端通过轴与固定于机架上的轴板活动连接,支撑架可围绕轴转动,上部设有两个连接孔(18),下连接孔用于固定顶杆前端,上连接孔用于与拖拉机连接。在纵梁的后部,设置一固定轴及孔(19),以安装搂草耙。本犁的顶杆可以设置为两个,相应的轴架和支撑架也设置为两个。犁地时,以拖拉机的前进方向为前,一般先右后左地进行。正常犁地时,可将活动杆放置于套筒B和套筒C内,相应地使用左顶杆;当进行边垄的犁地时,将活动杆放置于套筒A和套筒C内,使铧相对位置下降,并相应地使用右顶杆,使铧相对位置左移。从而方便地进行边垄的耕作。本技术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铧。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改进型,取消套管,将活动杆与牵引杆设为固定连接,形成“∏字型”或“井字型”牵引架,此时,实施例1中的两牵引杆为纵向,实施例1中的活动杆成为牵引架后横杆。将套筒C(或套筒A、B)设计为可拆卸结构,如半圆筒扣合固定结构,从而可通过拆卸套筒C(或套筒...

【技术保护点】
便调式犁,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的铧、机架前部的牵引杆,其特征在于:在机架前部固定有两个竖杆,两竖杆上分别设置有套筒,套筒内放置有可移动固定的活动杆,左右两个牵引杆的后端连接活动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便调式犁,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的铧、机架前部的牵引杆,其特
征在于:在机架前部固定有两个竖杆,两竖杆上分别设置有套筒,套筒内放
置有可移动固定的活动杆,左右两个牵引杆的后端连接活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调式犁,其特征在于:右竖杆较长,按上下
位置排列设置有套筒A和套筒B,左竖杆较短,设置有套筒C,活动杆置于套
筒B、C或套筒A、C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调式犁,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设有顶杆,
顶杆的后部通过轴固定于机架上的轴架上,支杆的另一端通过轴固定于支撑
架上;支撑架下端通过轴与固定于机架上的轴板活动连接,支撑架上部设有
两个连接孔,下连接孔用于固定顶杆前端,上连接孔用于与拖拉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调式犁,其特征在于:顶杆可以设置为两个,
相应的轴架和支撑架也设置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便调式犁,其特征在于:在紧临套筒
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杆固定器。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保领田文闯田永闯
申请(专利权)人:田保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