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海拔地区金银花种植施肥补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73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海拔地区金银花种植施肥补灌装置,包括蓄水池、缓存池、拌肥池和滴灌管,蓄水池埋设在土层内,蓄水池与缓存池连通,缓存池与拌肥池连通,缓存池与多根滴灌管连通,所述滴灌管埋设在金银花植物根系之间,蓄水池内设置第一水泵,第一水泵通过提水管连通至缓存池内,缓存池内设置第二水泵,第二水泵通过过水管连通拌肥池,缓存池底部通过灌溉总管与滴灌管连通,拌肥池内设置第三水泵,第三水泵通过施肥管连通灌溉总管,地面上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精巧合理,能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金银花种植时的施肥灌溉,安全实用,资源利用率高,施肥灌溉效果好,可推广使用。可推广使用。可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海拔地区金银花种植施肥补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灌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海拔地区金银花种植施肥补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银花,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0003]金银花适应性很强,喜阳、耐阴,耐寒性强,也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沙质壤上生长最佳,每年春夏两次发梢。根系繁密发达,萌蘖性强,茎蔓着地即能生根。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生活力强,适应性广,耐寒,耐旱,中国各省均有分布。
[0004]金银花不仅药用价值高,工业用途广,又是一种很好的环保植物,可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特别适合退耕还林、还草的干旱及半干旱或高海拔地区种植。虽然金银花的抗旱性较强,但在花期对缺水较为敏感,过分干旱能造成大量落蕾,减产可30%左右。人们希望能大批量种植且自动灌溉,减少人手灌溉,提高种植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海拔地区金银花种植施肥补灌装置,该装置科学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灌溉施肥效果好,能显著提高金银花在高海拔半干旱地区的种植产量,资源利用率高,能合理高效利用天然降水,可推广使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海拔地区金银花种植施肥补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缓存池、拌肥池和滴灌管,所述蓄水池设置在土层内,所述蓄水池与缓存池连通,所述缓存池与拌肥池连通,所述缓存池与滴灌管连通,所述拌肥池也与滴灌管连通,所述滴灌管数量为多个且并列设置在金银花植株的根系之间,所述蓄水池顶部设置集水斗,所述蓄水池、缓存池、拌肥池和滴灌管之间通过水泵、水管、电磁阀连接,地面上设置太阳能发电板和储电箱。
[0007]优选的,所述蓄水池内设置第一水泵,第一水泵通过提水管连通至缓存池内,缓存池内设置第二水泵,第二水泵通过过水管连通拌肥池,缓存池底部通过灌溉总管与滴灌管连通,拌肥池内设置第三水泵,第三水泵通过施肥管连通灌溉总管,所述灌溉总管上设置增压泵,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缓存池侧壁的过水口,所述过水口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灌溉总管连通缓存池的位置设置第二电磁阀,所述储电箱的电力输入端与所述太阳能发电板连接,所述储电箱的电力输出端通过单片机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增压泵、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连接,由单片机控制器自动控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增压泵、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启闭,所述蓄水池、缓存池和拌肥池
内均设置有与所述单片机控制器信号采集输入端连接的液位传感器。
[0008]优选的,过水口开设在蓄水池侧壁的中部偏下位置,避免将蓄水池底部的泥沙送入缓存池,当蓄水池内的存水超过过水口的高度时可以开启第一电磁阀使蓄水池内的存水自流入缓存池,同时打开第二电磁阀使水通过灌溉总管缓缓注入滴灌管从而流入土层内供金银花植物根系吸收。在灌溉总管内设置水压传感器,水压传感器也与单片机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当灌溉总管内的水压不足时开启增压泵提高送水压力。
[0009]优选的,当蓄水池内的水位低于过水口且需要补水灌溉时打开第一水泵,将水抽至缓存池内打开第二电磁阀通过灌溉总管灌溉。当需要补充水肥时,在拌肥池内加入肥料并通过第二水泵向拌肥池内注水形成水肥,然后打开第三水泵将水肥抽入灌溉总管从而流入滴灌管对金银花根系补肥。
[0010]优选的,所述集水斗的顶部设置外凸弧形粗筛网,所述集水斗的底部设置细筛网。外层的粗筛网能防止体积较大的杂物进入集水斗,细筛网能防止一部分泥沙进入蓄水池,粗筛网和细筛网均可拆卸进行清理更换。
[0011]优选的,本装置所使用的水泵的进水端口均设置细目筛网防止泥沙损坏水泵延长水泵使用寿命。
[0012]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缓存池和拌肥池的顶部均设置活动顶盖,蓄水池内壁上设置爬梯。蓄水池上的活动顶盖位于爬梯的正上方,通过爬梯进入蓄水池检修清理,拌肥池上的活动顶盖打开后即可进行检修也可投放肥料。
[0013]优选的,所述滴灌管的周侧开设多个出水小孔。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灌溉施肥效果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投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0016]2、本技术将蓄水池埋设在地面以下,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能将蓄水池收集的天然降水进行合理利用,在降水较少的高海拔地区完成对金银花作物的合理灌溉和施肥。
[0017]3、本技术通过蓄水池、缓存池和拌肥池的配合,避免使用蓄水池底部的沉积污水进行灌溉,始终保持灌溉水源的相对干净,保护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蓄水池;
ꢀꢀꢀꢀꢀꢀꢀꢀꢀꢀꢀ
2—缓存池;
ꢀꢀꢀꢀꢀꢀꢀꢀꢀꢀꢀ
3—拌肥池;
[0023]4—集水斗;
ꢀꢀꢀꢀꢀꢀꢀꢀꢀꢀꢀꢀ
5—滴灌管;
ꢀꢀꢀꢀꢀꢀꢀꢀꢀꢀꢀꢀ
6—太阳能发电板;
[0024]7—第一水泵;
ꢀꢀꢀꢀꢀꢀꢀꢀꢀꢀ
8—第二水泵;
ꢀꢀꢀꢀꢀꢀꢀꢀꢀꢀ
9—第三水泵;
[0025]10—提水管;
ꢀꢀꢀꢀꢀꢀꢀꢀꢀꢀꢀ
11—过水管;
ꢀꢀꢀꢀꢀꢀꢀꢀꢀꢀꢀ
12—灌溉总管;
[0026]13—施肥管;
ꢀꢀꢀꢀꢀꢀꢀꢀꢀꢀꢀ
14—第一电磁阀;
ꢀꢀꢀꢀꢀꢀꢀ
15—第二电磁阀;
[0027]16—爬梯;
ꢀꢀꢀꢀꢀꢀꢀꢀꢀꢀꢀꢀꢀ
17—活动顶盖;
ꢀꢀꢀꢀꢀꢀꢀꢀꢀ
18—土层;
[0028]19—细筛网;
ꢀꢀꢀꢀꢀꢀꢀꢀꢀꢀꢀ
20—粗筛网;
ꢀꢀꢀꢀꢀꢀꢀꢀꢀꢀꢀ
21—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蓄水池1、缓存池2、拌肥池3和滴灌管5,所述蓄水池1设置在土层18内,所述蓄水池1与缓存池2连通,所述缓存池2与拌肥池3连通,所述缓存池2与滴灌管5连通,所述拌肥池3也与滴灌管5连通,所述滴灌管5数量为多个且并列设置在金银花植株的根系之间,所述蓄水池1顶部设置集水斗4,所述蓄水池1、缓存池2、拌肥池3和滴灌管5之间通过水泵、水管、电磁阀连接,地面上设置太阳能发电板6和储电箱。
[0030]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海拔地区金银花种植施肥补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1)、缓存池(2)、拌肥池(3)和滴灌管(5),所述蓄水池(1)设置在土层(18)内,所述蓄水池(1)与缓存池(2)连通,所述缓存池(2)与拌肥池(3)连通,所述缓存池(2)与滴灌管(5)连通,所述拌肥池(3)也与滴灌管(5)连通,所述滴灌管(5)数量为多个且并列设置在金银花植株的根系之间,所述蓄水池(1)顶部设置集水斗(4),所述蓄水池(1)、缓存池(2)、拌肥池(3)和滴灌管(5)之间通过水泵、水管、电磁阀连接,地面上设置太阳能发电板(6)和储电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地区金银花种植施肥补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内设置第一水泵(7),第一水泵(7)通过提水管(10)连通至缓存池(2)内,缓存池(2)内设置第二水泵(8),第二水泵(8)通过过水管(11)连通拌肥池(3),缓存池(2)底部通过灌溉总管(12)与滴灌管(5)连通,拌肥池(3)内设置第三水泵(9),第三水泵(9)通过施肥管(13)连通灌溉总管(12),所述灌溉总管(12)上设置增压泵(21),所述蓄水池(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缓存池(2)侧壁的过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蓉龚孝荣陈政仁张成荣崔银花周安玲
申请(专利权)人:榆中榆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