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562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6
一种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包括腔体、盖板、谐振杆、飞杆组件和调节杆。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腔体上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谐振杆和所述飞杆组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飞杆组件包括相对于腔体能够上下运动的卡座和固定在所述卡座上的飞杆。所述卡座包括设有内螺纹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调节杆包括设有外螺纹的螺杆,所述卡座套设于所述调节杆外且与所述调节杆之间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实现啮合。所述调节杆能够调整所述卡座上下方向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结构简单,改变两谐振杆间容性耦合量的同时不需要频繁装拆和更换零件。零件。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性交叉耦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射频领域,尤其是一种容性耦合量能够调节的容性交叉耦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方案一中,飞杆装配在塑料卡座上,形成组件然后再过盈装配到腔体上。通过改变飞杆的长度或飞杆盘的大小、卡座上飞杆装配孔的高度、调节飞杆组件上方的调螺进深长度,从而改变两谐振杆之间的容性耦合量。传统方案二中,飞杆片装配在塑料卡座上,形成组件然后再过盈装配到腔体上。通过改变飞杆片的片宽或长度、卡座上飞杆片装配槽的高度、调节飞杆组件上方的调螺进深长度,从而改变两谐振杆之间的容性耦合量。综上,不管是传统方案一中的飞杆还是传统方案二中的飞杆片在腔体上的高度均取决于塑料卡座上的装配高度,并且装配后不可变;容性耦合调节量小;需频繁更换调螺、飞杆或飞杆片、装拆零件。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容性交叉耦合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其容性耦合量能够调节且结构简单,不需要频繁装拆和更换零件。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包括腔体、盖板、谐振杆、飞杆组件和调节杆,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腔体上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谐振杆和所述飞杆组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飞杆组件包括相对于腔体能够上下运动的卡座和固定在所述卡座上的飞杆,所述卡座包括设有内螺纹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调节杆包括设有外螺纹的螺杆,所述卡座套设于所述调节杆外且与所述调节杆之间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实现啮合,所述调节杆能够调整所述卡座上下方向的位置。r/>[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腔体还包括设有第一光孔的光孔座,所述光孔座于所述第一光孔的底部处形成下止位面,所述调节杆包括自所述螺杆一体向下延伸的光杆,所述光杆定位于所述第一光孔内且所述光杆的底端与所述下止位面抵接。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盖板锁固的螺母,所述螺母内具有上止位面,所述螺杆的顶端与所述上止位面抵接,所述上止位面和所述下止位面之间形成限位空间。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母设有上下叠置的第二光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光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二光孔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半径,所述第二光孔的外周沿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外周沿之间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形成为所述上止位面。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设有通孔,所述螺杆自所述通
孔向下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是设有内螺纹的第三螺纹孔。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腔体还包括对向设置且上下延伸的导轨,所述卡座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导槽。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光孔座夹持设于所述导轨的底部之间,所述导轨及所述光孔座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为左、右两个谐振腔,所述谐振杆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个所述谐振腔内。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飞杆包括杆状基部和位于所述杆状基部相对两端的飞杆盘部,所述卡座具有收容所述杆状基部的嵌位槽,所述杆状基部设有供所述光杆穿过的过孔,所述飞杆盘部分别落入左、右两个所述谐振腔内。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飞杆包括片状基部和弯折形成于所述片状基部相对两端且同一侧的飞杆片部,所述卡座具有收容所述片状基部的嵌位槽,所述片状基部设有供所述光杆穿过的过孔,所述片状基部分别落入左、右两个所述谐振腔内。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通过旋转调节杆,使飞杆组件在腔体中上下移动,从而改变两谐振杆间的容性耦合量;通过改变卡座的高度尺寸,可以改变容性耦合量可调范围的大小;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结构简单,改变两谐振杆间容性耦合量的同时不需要频繁装拆和更换零件。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实施方式一的立体组合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实施方式一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沿图2中A

A线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实施方式一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实施方式一的调节杆、卡座和飞杆三者的立体组合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实施方式一的调节杆、卡座和飞杆三者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实施方式二的剖视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实施方式二的调节杆、卡座和飞杆三者的立体组合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实施方式二的调节杆、卡座和飞杆三者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中腔体的立体图;
[0026]图11为图10中的部分放大图;
[0027]图12为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中螺帽的立体图;
[0028]图13为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中螺帽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请参考图1至图13,一种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包括腔体1、盖板2、谐振杆3、飞杆组件
和调节杆4。所述盖板2盖合于所述腔体1上以形成收容空间10,所述谐振杆3和所述飞杆组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飞杆组件包括卡座5和固定在所述卡座5上的飞杆6。所述卡座5包括设有内螺纹的第一螺纹孔50,所述调节杆4包括设有外螺纹的螺杆41,所述卡座5套设于所述调节杆4外且与所述调节杆4之间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实现啮合。
[0030]请参考图1至图13,特别参考图1至图4、图7、图12和图13,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结构还包括将所述调节杆4锁固在所述盖板2上的螺母7。具体的,所述螺母7设有上下叠置的第二光孔71和第二螺纹孔72,所述第二光孔71和所述第二螺纹孔72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二光孔71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螺纹孔72的半径。所述螺母7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72与所述螺杆41之间的螺纹配合实现将所述调节杆4锁固在所述盖板2上,所述第二光孔71能够用于观察且用于让螺丝刀穿过而与所述螺杆41头部上的凹槽定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光孔71的外周沿和所述第二螺纹孔72的外周沿之间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形成为与所述螺杆41的顶端抵接的上止位面70。所述腔体1设有第一光孔11且所述第一光孔11的底部形成下止位面12,所述调节杆4包括自螺杆41一体向下延伸的光杆42,所述光杆42定位于所述第一光孔11内且所述光杆42的底端与所述下止位面12抵接。所述上止位面70和所述下止位面12之间形成限位空间。
[0031]请参考图1至图13,特别参考图3、图4和图7,所述盖板2设有通孔20,所述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盖板(2)、谐振杆(3)、飞杆组件和调节杆(4),所述盖板(2)盖合于所述腔体(1)上以形成收容空间(10),所述谐振杆(3)和所述飞杆组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飞杆组件包括相对于所述腔体(1)能够上下运动的卡座(5)和固定在所述卡座(5)上的飞杆(6,6

),所述卡座(5)包括设有内螺纹的第一螺纹孔(50),所述调节杆(4)包括设有外螺纹的螺杆(41),所述卡座(5)套设于所述调节杆(4)外且与所述调节杆(4)之间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实现啮合,所述调节杆(4)能够调整所述卡座(5)上下方向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还包括设有第一光孔(11)的光孔座(14),所述光孔座(14)于所述第一光孔(11)的底部处形成下止位面(12),所述调节杆(4)包括自所述螺杆(41)一体向下延伸的光杆(42),所述光杆(42)定位于所述第一光孔(11)内且所述光杆(42)的底端与所述下止位面(12)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调节杆(4)与所述盖板(2)锁固的螺母(7),所述螺母(7)内具有上止位面(70),所述螺杆(41)的顶端与所述上止位面(70)抵接,所述上止位面(70)和所述下止位面(12)之间形成限位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7)设有上下叠置的第二光孔(71)和第二螺纹孔(72),所述第二光孔(71)和所述第二螺纹孔(72)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二光孔(71)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螺纹孔(72)的半径,所述第二光孔(71)的外周沿和所述第二螺纹孔(72)的外周沿之间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形成为所述上止位面(70)。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健张桂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