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4770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田三次采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的制备方法,由炔二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羟基进行氯代反应和加成磺化反应两步制备而成。通过对炔二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羟基进行改性得到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三次采油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藏岩石润湿性是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改变油藏岩石润湿性,将对改善水驱、三次采油或三次采油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储层润湿性决定了油水界面毛细管力的方向。储层润湿性一般用润湿接触角θ来表征,θ<90
°
,储层表现为水湿、θ=90
°
,储层表现为中性湿,θ>90
°
,储层表现为油湿。油湿储层中入井流体难以发生渗吸,需要额外的压差实现驱替,因此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善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增加亲水性,利用毛细管作用力使驱油剂溶液能够快速顺利吸进含油多孔介质,从介质中驱替油。
[0004]目前在三次采油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高,耐温性能好,但耐盐性差,表面活性剂会在高盐含量的水中析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耐盐、耐多价阳离子的性能好,但在地层中稳定性差,吸附量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且溶解性差,不耐高温,价格高。
[0005]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日益深入,油藏条件苛刻,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温度和地层水矿化度也越来越高。适用于普通油藏的表面活性剂,由于化学结构易改变、复配体系稳定性差,存在强烈的盐效应、多价离子引起的吸附沉淀、色谱分离等缺陷,导致现有驱油剂不能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致驱油效率变差,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实现驱油剂溶液在毛细孔道中自吸驱替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的制备方法,由炔二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羟基进行氯代反应和磺化反应两步制备而成,渗吸驱油剂结构式为
,最终产品有效含量为25~35 wt %。
[0008]所述氯代反应步骤为:将炔二醇聚氧乙烯醚和催化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通氮气,加热到80℃,连接尾气到30wt%氢氧化钠溶液接收瓶,然后0.5h内缓慢滴加二氯亚砜,滴加完继续保温反应2h,80℃旋转蒸发得到粘稠中间体氯代炔二醇聚氧乙烯醚;氯代炔二醇聚氧乙烯醚结构式如下:。
[0009]所述磺化反应步骤为:将中间体氯代炔二醇聚氧乙烯醚、水和磺化试剂加入到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加热到160℃持续反应4h,冷却30℃后得到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
[0010]具体地,所述的炔二醇聚氧乙烯醚为四甲基
‑6‑
癸炔

5,8

二醇聚氧乙烯醚,结构式为
,其中m=1或3或二者的混合物,生产厂家为天津赫普菲乐新材料有限公司。
[0011]具体地,所述氯代反应中的催化剂为吡啶,加量为炔二醇聚氧乙烯醚质量的1wt %。
[0012]具体地,所述氯代反应中的炔二醇聚氧乙烯醚与二氯亚砜的摩尔比为1:(1~1.6)。
[0013]具体地,所述磺化反应中的磺化试剂为亚硫酸钾,中间体氯代炔二醇聚氧乙烯醚与亚硫酸钾的摩尔比为1:(1~1.8),中间体氯代炔二醇聚氧乙烯醚与水的质量比为1: (1.5~1.8)。
[0014]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渗吸驱油剂在60℃地层水中,与原油界面张力≤10
‑2mN/m数量级,与老化岩心薄片水相接触≤60
°
,可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炔二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羟基进行改性得到阴

非离子结构的驱油剂,利用阴非离子结构获得较低的界面张力和良好耐盐性能,利用支化的炔二醇结构在固体表面的高效吸附作用,获得油湿孔喉的润湿反转,实现毛细管自渗吸驱油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结构新颖,组分简单,避免了常规复配驱油剂因为色谱分离效应导致的驱油效果差的问题,在60℃地层水中,与原油界面张力≤10
‑2mN/m数量级,与老化岩心薄片水相接触≤60
°
,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7]实施例1(1)氯代反应在250mL四口烧瓶中加四甲基
‑6‑
癸炔

5,8

二醇聚氧乙烯醚(m=1)86g(0.2mol)、吡啶0.86g,连接尾气接收瓶,尾气接收溶液为30wt%氢氧化钠溶液,通氮气,加热到80℃开始滴加二氯亚砜35.7g(0.3mol),30min滴加完毕,滴加完继续80℃反应2h,冷却至常温,然后转移到蒸馏瓶中,80℃旋转蒸发至无挥发物,得到粘稠中间体氯代炔二醇聚氧乙烯醚
88.08g;(2)磺化反应将上述氯代炔二醇聚氧乙烯醚转移至500mL高温高压反应釜中,用92g水润洗蒸馏瓶,并转移至高温高压反应釜中;称取亚硫酸钾47.4g(0.3mol)和100g水,搅拌溶解后转移至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关闭高温高压反应釜,升温至160℃反应4h,冷却30℃后得到红棕色透明的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用烘干法120℃测定固含量为31.5%。
[0018]实施例2(1)氯代反应在250mL四口烧瓶中加四甲基
‑6‑
癸炔

5,8

二醇聚氧乙烯醚(m=3)121.2g(0.2mol)、吡啶1.21g,连接尾气接收瓶,尾气接收溶液为30wt%氢氧化钠溶液,通氮气,加热到80℃开始滴加二氯亚砜38.08g(0.32mol),30min滴加完毕,滴加完继续80℃反应2h,冷却至常温,然后转移到蒸馏瓶中,80℃旋转蒸发至无挥发物,得到粘稠中间体氯代炔二醇聚氧乙烯醚120g;(2)磺化反应将上述氯代炔二醇聚氧乙烯醚转移至500mL高温高压反应釜中,用68g水润洗蒸馏瓶,并转移至高温高压反应釜中;称取亚硫酸钾50.56g(0.32mol)和200g水,搅拌溶解后转移至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关闭高温高压反应釜,升温至160℃反应4h,冷却30℃后得到红棕色透明液体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用烘干法测定固含量为33.2%。
[0019]实施例3(1)氯代反应在250mL四口烧瓶中加四甲基
‑6‑
癸炔

5,8

二醇聚氧乙烯醚(m=1)21.5g(0.05mol)、四甲基
‑6‑
癸炔

5,8

二醇聚氧乙烯醚(m=3)90.9g(0.15mol)和吡啶1.12g,连接尾气接收瓶,尾气接收溶液为30wt%氢氧化钠溶液,通氮气,加热到80℃开始滴加二氯亚砜33.32g(0.28mol),30min滴加完毕,滴加完继续80℃反应2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炔二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羟基进行氯代反应和磺化反应两步制备而成,渗吸驱油剂结构为,所述氯代反应步骤为:将炔二醇聚氧乙烯醚和催化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通氮气,加热到80℃,连接尾气到30%氢氧化钠溶液接收瓶,然后0.5h内缓慢滴加二氯亚砜,滴加完继续保温反应2h,80℃旋转蒸发得到粘稠中间体氯代炔二醇聚氧乙烯醚;所述磺化反应步骤为:将中间体氯代炔二醇聚氧乙烯醚、水和磺化试剂加入到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加热到160℃持续反应4h,冷却30℃后得到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润湿性的渗吸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炔二醇聚氧乙烯醚为四甲基
‑6‑
癸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刚陈小丽任建军梁欢武红吴龙飞吕营波王福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宝莫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