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小肽IT-9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66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小肽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小肽IT

9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小肽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对病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型小肽。

技术介绍

[0002]真菌性植物病原体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给世界各地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几十年来,通常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真菌病原体的生长和传播。然而,农药的使用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而且农药作用范围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绿色、环保、安全的新型杀菌剂来代替目前正在使用的化学农药。
[0003]肽通常由2~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生物体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小分子。按其所发挥的功能,小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营养性小肽,是指不具有特殊生理调节功能,只为蛋白质合成提供氮架的小肽;一类叫功能性小肽(生物活性肽),是由20种编码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该类型的小肽能够参与调节生物体的某些生理活动或具有某些特殊作用的小肽;按其来源,我们可以将肽分为两类:传统肽和非传统肽。传统肽是来源于传统ORFs的内源肽,非传统肽是来源于传统认为不翻译区域的内源肽,例如UTRs区,基因间区,内含子区以及不同类型的跨基因元件区域。
[0004]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来源于传统ORFs的传统肽,已有研究表明一些传统肽具有显著的抗真菌活性,如防御素、硫蛋白、脂质转移蛋白等。由于肽来源于天然资源,也能有效抵抗真菌感染,因此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相对更加安全。因此,抗真菌肽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有望成为对抗植物病原微生物日益增加的抗生素耐药性方面的一种理想的替代品。
[0005]近年来,一类从先前未被注释的非编码区中得到的新型小肽——非传统肽,作为植物中重要的功能性内源肽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非传统肽在各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翻译调控、植物发育及应激反应。关于非传统肽抗真菌活性的研究还未被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病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型小肽。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小肽IT

9,所述IT

9的氨基酸序列为ITACVHLPA。
[0008]所述IT

9来源于内含子区,分子量为980.52Da,等电点为6.73。
[0009]所述的肽IT

9在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中应用。
[0010]所述植物病原真菌为玉米生平脐蠕孢菌、新月弯孢菌或玉蜀黍平脐蠕孢菌。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肽IT

9的广谱抗真菌活性实验表明,在含有肽IT

9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玉米生平脐蠕孢菌和新月弯孢菌的菌丝出现了异常分支现象,但在不含肽的对照培养基中并未观察到此现象,表明肽IT

9可以通过引起菌丝的异常分支来达到对玉米生
平脐蠕孢菌和新月弯孢菌的抑制作用。肽IT

9对玉米生平脐蠕孢菌、新月弯孢菌和玉蜀黍平脐蠕孢菌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83.6%、79.8%和59.2%。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菌丝生长速率法的方法示意图;
[0013]图2为合成的肽IT

9的质谱图;
[0014]图3为合成的肽IT

9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0015]图4为肽IT

9对玉米生平脐蠕孢菌的表型鉴定,每处理三个重复,选取其中一个作为代表,标尺为1cm;
[0016]图5为肽IT

9对玉米生平脐蠕孢菌的生长抑制率。生长抑制率计算公式:I%=[(C

d)

(T

d)]/(C

d)
×
100%;
[0017]图6为肽IT

9在36hpi对玉米生平脐蠕孢菌菌丝形态的影响,标尺为20μm;
[0018]图7为肽IT

9对新月弯孢菌的表型鉴定,每处理三个重复,选取其中一个作为代表,标尺为1cm;
[0019]图8为肽IT

9对新月弯孢菌的生长抑制率。生长抑制率计算公式:I%=[(C

d)

(T

d)]/(C

d)
×
100%;
[0020]图9为肽IT

9在36hpi对新月弯孢菌菌丝形态的影响,标尺为20μm;
[0021]图10为肽IT

9对玉蜀黍平脐蠕孢菌的表型鉴定,每处理三个重复,选取其中一个作为代表,标尺为1cm;
[0022]图11为肽IT

9对玉蜀黍平脐蠕孢菌的生长抑制率。生长抑制率计算公式:I%=[(C

d)

(T

d)]/(C

d)
×
100%;
[0023]图12为肽IT

9在36hpi对玉蜀黍平脐蠕孢菌菌丝形态的影响,标尺为20μm。
具体实施方式
[0024]1材料与方法
[0025]1.1实验材料
[0026]1.1.1病原菌
[0027]玉米生平脐蠕孢菌、新月弯孢菌和玉蜀黍平脐蠕孢菌均由本实验室保存。
[0028]1.1.2培养基
[0029]本研究所用到的培养基均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配置如下:
[0030](1)新鲜马铃薯200g,去皮后切块放入1000ml蒸馏水中。
[0031](2)沸水煮20min后,用纱布过滤。
[0032](3)在滤液中加入20g蔗糖,20g琼脂粉,加入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0033](4)121℃高压灭菌21min后,倒平板备用。
[0034]1.2实验方法
[0035]1.2.1非传统肽的合成
[0036]通过Fmoc(9

芴基甲氧基羰基)多肽固相合成的方法进行合成,顺序为从C端(羧基端)向N端(氨基端)合成。首先,将有Fmoc保护的氨基酸连接在树脂上,用20%哌啶/DMF溶液将树脂中的Fmoc保护基脱去,使其露出活泼的NH2基,第二个Fmoc保护的氨基酸通过HBTU法
被连接上,直到整条肽链连接完毕。用DMF溶剂将肽链从树脂上洗脱下来得到粗品。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0037](1)树脂合成
[0038]a.Fmoc

AA

王树脂
[0039]通过Fmoc

AA

OH上的羧基与王树脂上的

OH脱去1分子H2O反应得到。反应如下:
[0040][0041]具体合成步骤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小肽IT

9,其特征在于,所述IT

9的氨基酸序列为ITACVHLPA。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小肽IT

9,其特征在于,所述IT

9来源于内含子区,分子量为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刘记陈雪艳田磊陈彦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