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栖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47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车,具有:车体系统、传动系统、陆上行驶系统、水上航行系统;能够实现水陆两栖,满足陆军登岛作战、边界管控、界江和界河巡察、海外维和处突等特种作战任务对后勤物资可靠、便捷、高效的运输需求。高效的运输需求。高效的运输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两栖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军用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

技术介绍

[0002]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3]针对陆军登岛作战、边界管控、界江和界河巡察、海外维和处突等特种作战任务对后勤物资可靠、便捷、高效的运输需求,现有车辆无法满足水陆两栖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水陆两栖,满足陆军登岛作战、边界管控、界江和界河巡察、海外维和处突等特种作战任务对后勤物资可靠、便捷、高效的运输需求的水陆两栖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陆两栖车,具有:
[0006]车体系统、传动系统、陆上行驶系统、水上航行系统;
[0007]所述车体系统包括:
[0008]车架;
[0009]车体首部,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头部;
[0010]压浪板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首部下部;
[0011]驾驶室,设置在所述车体首部上部;
[0012]浮箱,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
[0013]货仓,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后部;
[0014]所述陆上行驶系统包括:
[0015]第一车桥、第二车桥和第三车桥,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车桥、第二车桥和第三车桥上安装有车轮;
[0016]履带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0017]所述履带机构具有:
[0018]履带支架;<br/>[0019]油气弹簧,其第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油气弹簧的的活塞杆与所述履带支架铰接;
[0020]摆臂,其第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履带支架铰接;
[0021]主动轮和张紧轮,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履带支架的两端;所述主动轮与车体动力机构连接;
[0022]负重轮支架,通过减震器与所述履带支架连接;
[0023]负重轮,转动安装在所述负重轮支架上;
[0024]履带,缠绕在所述主动轮、张紧轮和负重轮上;
[0025]所述水上航行系统包括:
[0026]喷水推进器,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后部;
[0027]流道,设置在车架的后部,所述流道呈“U”形,“U”形流道的两端的开口朝向车头;
[0028]所述“U”形流道的中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喷水推进器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0029]左侧舵叶和右侧舵叶,所述左侧舵叶和右侧舵叶设置在所述“U”形流道的两侧,所述左侧舵叶和右侧舵叶能够打开或关闭左侧和右侧的流路;
[0030]排水口,设置在所述“U”形流道的底部,所述排水口朝向车尾;
[0031]转向舵叶,设置在所述排水口上,所述转向舵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水口;
[0032]所述传动系统包括:
[0033]发动机、水陆分动箱、变速器、陆上分动箱、喷水推进器齿轮箱,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0034]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水陆分动箱连接,所述水陆分动箱与变速器连接,所述变速器陆上分动箱连接,所述陆上分动箱与所述第一车桥、第二车桥和第三车桥连接;
[0035]所述水陆分动箱与喷水推进器齿轮箱连接,所述喷水推进器齿轮箱与喷水推进器连接。
[0036]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能够实现水陆两栖,满足陆军登岛作战、边界管控、界江和界河巡察、海外维和处突等特种作战任务对后勤物资可靠、便捷、高效的运输需求。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水陆两栖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图1的水陆两栖车的行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图1的水陆两栖车的履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图1的水陆两栖车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5为图1的水陆两栖车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6为图5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7为工况切换原理图;
[0044]图8为上下滩涂原理图;
[0045]图9为转向原理图;
[0046]图10为转向原理图;
[0047]图11为控制系统原理图;
[0048]图12为传动原理图;
[0049]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车架,2、履带机构,21、履带支架,22、油气弹簧,23、摆臂,24、主动轮,25、张紧轮,26、负重轮支架,27、负重轮,28、履带,3、第二车桥,4、第三车桥,5、发动机,6、水陆分动箱,7、变速器,8、陆上分动箱,9、喷泵齿轮箱,10、喷泵,11、车轮,12、第一车桥,13、车体首部,14、压浪板机构,15、驾驶室,16、浮箱,17、货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51]参见图1

12,一种水陆两栖车,具有:
[0052]车体系统、传动系统、陆上行驶系统、水上航行系统;
[0053]车体系统包括:
[0054]车架;车体首部,设置在车架的头部;压浪板机构,设置在车架首部下部;
[0055]驾驶室,设置在车体首部上部;浮箱,设置在车架的两侧;货仓,设置在车架的后部;陆上行驶系统包括:第一车桥、第二车桥和第三车桥,安装在车架上;第一车桥、第二车桥和第三车桥上安装有车轮;履带机构,设置在车架上;
[0056]履带机构具有:
[0057]履带支架;油气弹簧,其第一端与车架铰接,油气弹簧的的活塞杆与履带支架铰接;摆臂,其第一端与车架铰接,第二端与履带支架铰接;主动轮和张紧轮,分别转动安装在履带支架的两端;主动轮与车体动力机构连接;负重轮支架,通过减震器与履带支架连接;负重轮,转动安装在负重轮支架上;履带,缠绕在主动轮、张紧轮和负重轮上;
[0058]水上航行系统包括:
[0059]喷水推进器,设置在车架的后部;流道,设置在车架的后部,流道呈“U”形,“U”形流道的两端的开口朝向车头;“U”形流道的中部设有进水口,喷水推进器与进水口连通;左侧舵叶和右侧舵叶,左侧舵叶和右侧舵叶设置在“U”形流道的两侧,左侧舵叶和右侧舵叶能够打开或关闭左侧和右侧的流路;排水口,设置在“U”形流道的底部,排水口朝向车尾;转向舵叶,设置在排水口上,转向舵叶能够打开或关闭排水口;
[0060]传动系统包括:
[0061]发动机、水陆分动箱、变速器、陆上分动箱、喷水推进器齿轮箱,安装在车架上;发动机与水陆分动箱连接,水陆分动箱与变速器连接,变速器陆上分动箱连接,陆上分动箱与第一车桥、第二车桥和第三车桥连接;水陆分动箱与喷水推进器齿轮箱连接,喷水推进器齿轮箱与喷水推进器连接。
[0062]履带机构通过油气弹簧的收缩可实现收放,履带机构收起时车辆以轮式正常行走,实现车辆在结构化路面的行驶;履带机构放下与地面接触时,车辆以轮、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具有:车体系统、传动系统、陆上行驶系统、水上航行系统;所述车体系统包括:车架;车体首部,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头部;压浪板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首部下部;驾驶室,设置在所述车体首部上部;浮箱,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货仓,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后部;所述陆上行驶系统包括:第一车桥、第二车桥和第三车桥,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车桥、第二车桥和第三车桥上安装有车轮;履带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履带机构具有:履带支架;油气弹簧,其第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油气弹簧的的活塞杆与所述履带支架铰接;摆臂,其第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履带支架铰接;主动轮和张紧轮,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履带支架的两端;所述主动轮与车体动力机构连接;负重轮支架,通过减震器与所述履带支架连接;负重轮,转动安装在所述负重轮支架上;履带,缠绕在所述主动轮、张紧轮和负重轮上;所述水上航行系统包括:喷水推进器,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后部;流道,设置在车架的后部,所述流道呈“U”形,“U”形流道的两端的开口朝向车头;所述“U”形流道的中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喷水推进器与所述进水口连通;左侧舵叶和右侧舵叶,所述左侧舵叶和右侧舵叶设置在所述“U”形流道的两侧,所述左侧舵叶和右侧舵叶能够打开或关闭左侧和右侧的流路;排水口,设置在所述“U”形流道的底部,所述排水口朝向车尾;转向舵叶,设置在所述排水口上,所述转向舵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水口;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水陆分动箱、变速器、陆上分动箱、喷水推进器齿轮箱,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水陆分动箱连接,所述水陆分动箱与变速器连接,所述变速器陆上分动箱连接,所述陆上分动箱与所述第一车桥、第二车桥和第三车桥连接;所述水陆分动箱与喷水推进器齿轮箱连接,所述喷水推进器齿轮箱与喷水推进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履带机构通过油气弹簧的收缩可实现收放,履带机构收起时车辆以轮式正常行走,实现车辆在结构化路面的行驶;履带机构放下与地面接触时,车辆以轮、履复合行走机构行驶,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接地比和
车轮下陷量,实现车辆的可靠行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悬架为双横臂式悬架,包括上横臂和下横臂,所述上横臂和下横臂的第一端与车轮铰接,第二端与所述车架铰接;还包括车轮伸缩油气弹簧,所述车轮伸缩油气弹簧第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第二端与所述车轮铰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陆上转向系统,所述陆上转向系统具有:循环球转换机,安装在所述车架上;转向横拉杆,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主动臂,其第一端与所述循环球转换机铰接,第二端与所述与所述转向横拉杆铰接并能驱动转向横拉杆活动;转向节臂,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桥的两侧,两个转向节臂分别与第一车桥的两侧的轮毂铰接;转向边拉杆,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桥的两端,所述转向边拉杆第一端与所述转向横拉杆的一端铰接,第二端与所述转向节臂铰接;从动臂,其第一端与所述转向横拉杆铰接,第二端与所述车架铰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传动路径为:1)、发动机

水陆分动箱

变速箱

陆上分动箱

第二车桥

车轮;2)、陆上分动箱

第一车桥

车轮;3)、第二车桥

传动角箱

第三车桥

车轮;4)、水陆分动箱

喷泵齿轮箱

喷泵;5)、水陆分动箱

液压系统

履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工作工况为:1)水上航行工况:车辆下水行驶前将履带机构收起避免产生额外的水中阻力,车辆在水中行驶时收起各个车轮,减小车轮产生的水中阻力;2)水陆交界工况:车辆登陆之前放下履带机构,保证在车辆接触地面时获得足够的驱动力,提高车辆登陆能力;3)越野工况:当车辆通过松软路面行驶时,控制履带机构油气弹簧伸张,放下履带与地面接触并提供驱动力,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当车辆行驶在崎岖路面时,放下履带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正鹏徐小军朱学斌侯伟黄建华刘观涛夏诚浩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